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濂被譽爲明朝開國文臣之首,爲何在告老還鄉之前被逼死?

宋濂被譽爲明朝開國文臣之首,爲何在告老還鄉之前被逼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濂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宋濂是明朝開國文臣之首,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朱元璋曾讓宋濂當太子朱標的老師,但晚年又將他流放茂州,結果在途中病逝。當時宋濂已經70歲高齡,根本經不住這樣的長途跋涉,朱元璋明顯就沒想讓他活着。宋濂身爲文臣,根本不會對朱元璋的地位造成威脅,爲什麼朱元璋卻要逼死宋濂呢?而且宋濂還是提前上交辭呈,決定告老還鄉,朱元璋此舉也是引起了很多爭議,讓後人替宋濂感到惋惜。

宋濂被譽爲明朝開國文臣之首,爲何在告老還鄉之前被逼死?

寫出《送東陽馬生序》的宋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初中語文課本上學的古文要求背誦的大多以唐詩宋詞爲主,明清時期的文章很少,我記得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算是一篇,這篇文章算是議論敘述文,裏面沒有《滕王閣序》《岳陽樓記》這樣散文裏面那樣華麗的辭藻,但是裏面講的內容卻十分鼓舞人心。

在這篇文章中,宋濂講述自己讀書時的艱辛,“家貧,無從致書以觀”,爲了看書到別人那裏去借書,然後趕緊抄寫,即使是在冬天手被凍得不能伸展,也要及時抄寫完再給人送過去;

爲了跟賢達請教,需要跑到百里外去請教,面對賢達的批評教育,絲毫不敢有不耐煩的情緒。可見讀書之艱難,在當時的學舍中,條件也特別艱苦,別的學生都是錦衣玉食,而自己則是吃的破,穿得破。

我爲什麼十分喜歡這篇文章,是因爲我能夠理解他當時的那種心境,我童年的時候就是這樣過來的,作爲一名農村孩子,到城市去求讀,其中辛酸想必很多人也能夠有所感觸。

我認爲在現在這個社會下,年輕人更應該多讀讀這樣的文章,自己不努力不要總說是抱怨輸在了起跑線上,只要肯努力,機會還是有的,因爲一些不公就放棄努力,這纔是人墮落的根本。

宋濂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有所成就,在文章中宋濂還比較謙虛,只說自己在君子之列,其實,歷史對宋濂的的評價還是相當高的,與劉基、高啓並稱爲“明初詩文三大家”,朱元璋也曾經讚譽其爲明代“開國文臣之首”。

本文並不是着重講宋濂在文學及政治上的成就,而是探討一下,這樣一個大儒,又曾擔任過太子朱標的老師,爲何在晚年的時候被朱元璋逼死。

宋濂被譽爲明朝開國文臣之首,爲何在告老還鄉之前被逼死? 第2張

朱元璋爲何會讓宋濂給太子朱標當老師?

宋濂應該和朱元璋同屬一個時代的人物,從宋濂的在《東陽馬生序》中敘述自己年輕時候的經歷來看,宋濂家裏最起碼還有筆有紙,能借到書抄,雖然條件艱苦,絕對不是窮人家的孩子。

真正是窮人家孩子的是朱元璋,這幾年明史大火,朱元璋的八輩祖宗都被挖了出來,咱就不提了,總之,朱元璋家是一個非常窮非常窮,農民出身,爲了混口飯吃去當和尚,最後又去化緣,可以說,朱元璋的早年經歷是十分艱苦的。

然而朱元璋卻並非自暴自棄的人,他更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很多人都批評朱元璋沒有文化,實際上是從來沒有看過朱元璋的作品,從朱元璋的言談來看,他還是一個很有文化的人,在行文水平上,可能並不低於作了四萬首的乾隆帝。

由於朱元璋這樣波折的經歷,對知識倒是更爲苛求,後來登基稱帝后,更注重對皇子的培養。

在歷代皇家教育體系當中,應該說以漢唐皇室教育最爲失敗,正因爲如此,漢唐多昏庸皇帝,經常發生篡位奪權的現象;而明清最爲成功,雖然明朝皇帝出了很多奇葩,那是嚴格執行嫡長子繼承製的結果,就教育方面來說,還是挺成功的。

宋濂是明朝初年有名的大儒,朱元璋曾問其作爲帝王應該讀什麼樣的書,宋濂推薦朱元璋讀《大學衍義》,朱元璋於是開始學習,可以說,對於宋濂,朱元璋還是很看重的。

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史,不要以爲我們當代搞歷史的都和我一樣,在網上碼文掙點小酒錢就認爲修史是個可有可無的事情,在古代都是後代爲前朝修史,目的是爲了證明本朝的合法性。這是歷朝歷代最大的大事,如果這個事整不明白,那可是威脅到統治根基的。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詔修《元史》的時候,宋濂就是總裁官。

隨後宋濂被任命爲翰林院學士,正因爲如此,後來宋濂就成爲太子朱標的老師之一。

宋濂被譽爲明朝開國文臣之首,爲何在告老還鄉之前被逼死? 第3張

宋濂作爲太子的老師,朱元璋爲何要處死他?

對於太子朱標的教育,除了有宋濂作爲授業恩師之外,朱元璋也經常親自上場,講述自己創業的艱難,要朱標懂得珍惜,皇位來自不易。

朱元璋早年顛簸流離的生涯讓他深知人心之險惡,而太子朱標爲人宅心仁厚,彷彿更像是宋濂哪些名儒教出來的,這讓朱元璋十分苦惱。

朱元璋除朱標之外的兒子們犯了錯誤,朱標則秉承“長兄爲父”的理念出面爲弟弟們求情,使他們免受處罰。朱元璋對朱標的期望很高,朱標在長大後也的確溫文儒雅,頗具儒者風範,與朱元璋的行事手段頗有不同。

其實,朱元璋的這些擔心並無道理,朱元璋出身卑微,追隨他打天下的都是草包一樣的人物,這些草包遇到朱元璋這樣的領導,他們就是開國功臣,如果遇到李自成那樣的領導,他們連名字都留不下。

在建立大明政權後,這些人身居高位,難免居功自傲,囂張跋扈,甚至對最高皇權產生覬覦之心,胡惟庸案和藍玉案相繼爆發,被牽連者人數多達幾萬,不能不說明問題。

很多人以朱元璋多疑才屠殺這些功臣,實際上我認爲這個結論有顛倒因果的傾向,應該是說這些功臣相繼有謀反的傾向,讓朱元璋不得不多疑。

從胡惟庸案到藍玉案,明初官場被牽連的人數衆多,尤其開國時的功臣,幾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從朱元璋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對朱標負責任的行爲,據說,朱元璋在晚年的時候把一條荊棘折下來讓朱標去拿,朱標不敢動手,於是朱元璋就用手把荊棘上的刺擼掉,然後再交給朱標。

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明君都喜歡爲兒子鋪路,昏君喜歡爲兒子設絆腳石這個角度來說,朱元璋能幹出這樣的事,我們是承認的,尤其是胡惟庸和藍玉很可能對明朝政權的穩定性帶來了隱患。

宋濂作爲一個文官,跟那些開國功臣還是兩碼事,雖然資格老,而且與朱元璋親近,但是並沒有實權,朱元璋用宋濂,說白了,看中的還是他的文人名聲,而非他的政治能力。

然而不幸的是,已經七十多歲的宋濂,卻因爲自己的兒孫參與到胡惟庸案中,朱元璋就處死宋濂,多虧馬皇后與朱標力保,才改爲發配四川茂州,結果第二年就病逝了。

宋濂被譽爲明朝開國文臣之首,爲何在告老還鄉之前被逼死? 第4張

野史中說宋濂沒有參加朱元璋的生日,遭來殺身之禍,是否可信?

朱元璋要處死宋濂,是因爲宋濂捲入到胡惟庸案中了,然而這畢竟是他的子孫參與到此案中,朱元璋用不用這樣下死手?值得懷疑!

明初大案很多,動輒牽連上萬人,死一個人其實也很正常,然而宋濂並非普通大臣,在明史大臣列傳當中,宋濂就排在劉伯溫的後面。

《明史》當中關於宋濂的死,記錄的又是這樣簡單,很明顯是有問題的。

在明朝人王鏊的筆記《震澤紀聞》中有記載關於宋濂的死,更爲生動有趣,卻更爲有意思。

雖然這個筆記更像是野史小說,但是王鏊官至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不像是一個喜歡開玩笑的人,他的說法應該有一定的依據。

按照王鏊的說法,宋濂退休回家之後,每年都要到京城參加朱元璋的生日宴會,宋濂作爲朱元璋評下的“開國文臣之首”,自然是在列的。

在洪武十二年的時候,宋濂陪朱元璋爬到了文樓,累的氣喘吁吁,因爲當時的宋濂已經七十歲了,實在是有點老了,當時朱元璋還嘲笑宋濂年齡大了,就問宋濂,明年還能來嗎?宋濂表示,歲數太大了,明年不能來了,估計朱元璋當時也是同意了。

但是朱元璋第二年過生日的時候,十分想念宋濂,卻忘記說過允許宋濂可以不再來的話,因此就派人前去請,等使者去了之後才發現,原來宋濂在家跟人吃飯喝酒飲食,性情很高,於是朱元璋大怒,起了殺心。

當然,我們對於歷史還是應該抱有八卦的精神,嚴謹的態度,不能輕易下結論。至於真相如何,估計也只有朱元璋瞭解了。

宋濂被譽爲明朝開國文臣之首,爲何在告老還鄉之前被逼死? 第5張

宋濂被朱元璋逼死,展示了明朝統治者加強皇權時對知識分子的打壓。

其實,如果把宋濂與朱標、胡惟庸這些人扯在一起進行分析的話,很多人可能感覺宋濂不過一個倒黴蛋,如果參考王鏊的說法,很多人可能會感覺宋濂是倒黴到家了。

宋濂的倒黴絕非如此簡單,他倒黴的地方是因爲一個時代性的大知識分子,如果捲入政治造反案件還情有可原,如果是因爲皇帝的一個小小的疏忽就性命不保,那纔是真的悲哀,也許王鏊在筆記中想要表達的大概就是這種悲哀吧!

如果我們把宋濂當作一個明初的一個知識分子,就會發現明初的知識分子,在明朝初期當真是坐了一把過山車,給你送上巔峯之後卻脫了軌,摔下來的樣子比趙四他爹都慘。

與宋濂同爲“明初詩文三大家”中的高啓,在明初時幾乎有着跟宋濂差不多的禮遇,先是參與編修《元史》,後來受命教授諸王,結果卻因爲在寫文章的時候,寫了“龍盤虎踞”四個字,被認爲是歌頌張士誠,被連坐腰斬。

而宋濂的學生,明初的另一位大儒方孝孺也深受朱元璋的器重,後來朱允炆即位之後,令其主持修撰《太祖實錄》,在當時很有影響力,結果朱棣靖難之役後,因爲方孝孺不肯合作,對其進行誅十族的懲罰。

洪武二十一年的進士解縉,也是深受朱元璋的賞識,朱元璋甚至在私下以父子關係想交,朱棣即位之後,對解縉十分看重,曾經對他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不可一日無解縉。”禮遇之佳,讓人不敢相信,解縉主持校改《元史》,補寫《宋書》,總裁《太祖實錄》,主編《永樂大典》,結果後來就因爲朱棣在外打仗的時候,解縉拜見了太子朱高熾,結果就被朱棣以“無人臣禮”逮捕入獄,最後被錦衣衛用酒灌醉,埋到積雪中凍死。

可以說,從宋濂、高啓到方孝孺、解縉,我們能夠看得出來,明初統治者對知識分子的態度就是,能夠爲我所用,聽從安排的話,那就吃香喝辣,一旦認爲你有不臣之心,那就直接封殺,死的要多慘就有多慘。

將知識分子的骨頭打得細碎,然後再實行高壓的文化政策,最終確立皇權神聖而不可侵犯,這纔是明朝統治者的真正用意,宋濂只不過是其中下場還算比較好的人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