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曾寫出《憫農》的李紳,爲什麼後來卻變成了大貪官?

曾寫出《憫農》的李紳,爲什麼後來卻變成了大貪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精準的描寫了農民伯伯的耕作不容易,那麼曾寫出《憫農》的李紳,爲什麼後來卻變成了家財萬貫,貪圖享樂的大貪官了?

李紳的這首詩雖然字數不多,卻道出了農民種田的艱難,也是我們現在倡導節約糧食經常借用的話。如果單從這首詩來看,李紳給人留下的印象應該是愛國憐民的形象,其實則不然,李紳的真實歷史形象令人大跌眼鏡。

李紳曾經做官非常小,當時他經常到他的族叔家中去做客,見面就親切地叫“叔叔”,禮節禮儀樣樣齊全。後來李紳的官職做的更高的時候,他的族叔稱他爲“兄”都不行,他的族叔自稱自己是“孫子”,李紳才勉強接受。可見李紳此人,官架子十足。

曾寫出《憫農》的李紳,爲什麼後來卻變成了大貪官?

在李紳擔任淮南節度使的時候,曾經有一個案子沒有經過仔細嚴格的審理就將人判爲死刑,當時這個案子引起多方關注,一直鬧到了皇帝那裏。由於犯人已經被處死,沒有太多的證據,李紳通過自己的關係趕緊爲自己開脫,最終沒有收到任何處罰。

李紳非常善於投機取巧,當時朝廷上出現了著名的“牛李黨爭”,而李紳就投靠了李黨頭目李德裕,爲其鞍前馬後,在錯判別人死刑這件事上,李紳也得到了李德裕不小的幫助。

初心易得,始終難求。或許人們都能夠相信,年輕時的李紳在創作《憫農》時,心中的崇高理想是確實存在的。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當初的那份理想早已經泯滅了。寒窗苦讀多年,終於能夠有機會進入官場,接觸到了權力和金錢,這兩樣東西也迅速的腐蝕了李紳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