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商鞅、張儀、范雎和李斯同爲秦國功臣,誰能能力最強?

商鞅、張儀、范雎和李斯同爲秦國功臣,誰能能力最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商鞅、張儀、范雎和李斯,皆爲秦國統一大業的功臣,那麼這四人的能力大小又該如何排序呢?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果不論功績和人品,而僅以能力論之,個人認爲應該首推李斯,商鞅次之,范雎再次之,張儀排名最後。

第一,李斯:影響了一個時代的名相

李斯本爲楚國上蔡人,後因悟出“老鼠哲學”而離家,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學成後入秦,初爲呂不韋舍人,逐漸受秦始皇重用,歷任郎、長史、客卿、廷尉、丞相,輔佐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和後續一系列改革。

如果說輔佐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只是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李斯能力的話,完成天下一統後,輔佐秦始皇完成的一系列改革,則毫無疑問彰顯了李斯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畢竟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所推行的大量政令,都是極具開創性的。

秦統一天下後,秦國朝堂曾就如何治理天下產生過爭論,丞相王綰等人主張繼續推行分封制,而時任廷尉的李斯則堅決主張徹底廢除分封制、推行中央集權制,這在當時無疑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此後,李斯又輔佐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權制度,而這套制度在秦以後的帝制社會裏一直沿用了近兩千年。

商鞅、張儀、范雎和李斯同爲秦國功臣,誰能能力最強?

此外,爲了維護秦朝統治的統一,李斯又先後輔佐秦始皇完成了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修馳道、車同軌等社會全方位的變革,這些變革對於擊破由於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導致的各國社會、文化、經濟壁壘,爲統一民族觀念和文化思想的形成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當然,李斯其人身上也有缺點,其在沙丘政變中的表現,以及爲自保而寫下《上書對二世》,導致秦法的變質,導致其要爲秦國的覆滅負一定責任,但這卻並不能否定他的能力。

正如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中所言,同樣作爲法家思想的忠實貫徹者,“商鞅改變了秦國,而李斯則要改變一個時代”,而這也是我將李斯排在商鞅之前的一個原因,就改革難度而言,李斯面臨的挑戰無疑要比商鞅更大。

第二,商鞅:秦國崛起的奠基者

商鞅出身衛國公族,後師從屍佼學習雜家學說,曾於魏國國相公叔痤麾下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逝之後,商鞅入秦,並受到志在變法圖強、改變秦國積貧積弱面貌的秦孝公嬴渠樑重用,遂在秦國推行變法。

商鞅、張儀、范雎和李斯同爲秦國功臣,誰能能力最強? 第2張

商鞅通過頒佈《墾草令》、改革戶籍制度、 實行什伍連坐法、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嚴懲私鬥、獎勵耕織重農抑商、改法爲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開阡陌封疆、允許土地私有及買賣、推行縣制、初爲賦、統一度量衡、燔詩書而明法令、塞私門之請,禁遊宦之民、執行分戶令等改革方略,使得秦國在制度層面確立了對山東六國的絕對優勢。

在“列國伐交頻頻”的的混亂年代,以“耕戰”爲核心的“商鞅變法”,毫無疑問是具有劃時代意義且完全符合那個時代特徵的,他完全將秦國變成了一臺龐大的戰爭機器,秦國上到君王、下到黎民,全都成爲了爲這臺戰爭機器服務的零件,這是秦國能夠迅速崛起,並最終完成統一大業的根本。

不可否認,“商鞅變法”的成功與商鞅本人的能力息息相關,但同樣不能忽視,“商鞅變法”的成功具有一定特殊性。

首先,商鞅變法受魏國李悝變法、楚國吳起變法影響較大,而這兩次變法爲商鞅提供了一定經驗。

其次,秦國文化受西戎文化影響較大,貴族影響力相對較小,再加上秦簡公嬴悼子和秦獻公嬴師隰變革的影響,變法阻力要比山東六國小。

再次,相較於山東六國來說,秦國無論在文化思想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發展都相對落後,這爲“商鞅變法”打破舊有制度提供了客觀條件。

最後,秦孝公嬴渠樑的絕對支持,以及秦惠文王嬴駟對變法的認可,避免了“人死政消”局面的出現。

商鞅、張儀、范雎和李斯同爲秦國功臣,誰能能力最強? 第3張

歷史上共先後有六次變法,但僅有“李俚變法”和“商鞅變法”取得成功,這一定程度上就證明了商鞅的個人能力,但正因其成功又有客觀原因,因此我將商鞅排在了李斯之後。

第三,范雎:以謀略見長的承上啓下者

范雎本爲衛國芮城人,早年爲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因受誣陷而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後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潛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並通過上書自薦而引起秦昭襄王嬴稷重視。

正如李斯的評價,“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范雎通過輔佐秦昭襄王,使得秦國得以上承秦孝公、商鞅變法圖強之志,下開秦始皇、李斯統一帝業,可以說是極爲重要的“承上啓下”者。

縱觀范雎一生,其最大的能力便是善用謀略,尤其是在掌握人心方面極爲出色,這點從其離魏入秦和說服秦王兩件事上便可看出。而在治國理政方面,他最大的貢獻便是輔佐秦昭襄王加強王權和提出“遠交近攻”策略,從而使得秦國得以進一步蠶食列國,爲將來一統天下奠定基礎。

此外,范雎擔任秦相之後,還曾主持修褒斜棧道,發展秦同巴蜀之間的往來交通,最終“使天下皆畏秦”。又在“長平之戰”中,設計在外交上孤立趙國,防止各國合縱,以反間計使趙國啓用無實戰能力的趙括代廉頗爲將,從而使得秦國取得“長平之戰”勝利。

商鞅、張儀、范雎和李斯同爲秦國功臣,誰能能力最強? 第4張

毫無疑問,范雎是個極爲出色的謀略家,雖然在人品方面不敢恭維,但其能力無疑極爲出色,而且性格極度堅忍,就算被人詬病爲小人,也算是小人之中的佼佼者了。

第四,張儀:外交能力極強,治國理政相對較弱

張儀本爲魏國安邑人,早年入於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出山後遊歷列國後入秦,並受到秦惠文王嬴駟賞識,封爲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爲武信君。

縱觀張儀生平,其在秦國的主要作爲就是主伐交,即主要從事外交工作,通過與他國“連橫”,對抗同時期公孫衍提出的“合縱”。張儀通過出色的遊說能力,先後兩次說服魏國退出“合縱”,又通過忽悠楚王破壞齊楚聯盟等等,從而爲秦國鞏固國力,全面崛起爭取了時間,使得秦國得以避免因列國“合縱”而陷入持續戰亂。

在成功遊說各國的過程中,雖然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張儀的能力,但這種能力更多隻體現在外交層面和對天下大勢的判斷上,同時又有秦國強大的國力在背後支撐。而在治國理政方面,張儀的貢獻非但較小,反而因判斷失誤,而差點讓秦國錯失了攻佔巴蜀的機會。

商鞅、張儀、范雎和李斯同爲秦國功臣,誰能能力最強? 第5張

毫無疑問,張儀乃是戰國時期最爲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之一,但伐交固然需要能力,同樣需要國力支撐,否則公孫衍未必便會敗於張儀之手,這也是張儀比不上李斯、商鞅、范雎三位的原因。

如上,如果不論功績和人品,而僅以能力強弱來排名,個人認爲李斯能力最強,其次是商鞅,第三則是范雎,張儀則排名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