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商鞅和白起都能被殺 張儀爲什麼能夠善終

商鞅和白起都能被殺 張儀爲什麼能夠善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張儀能善終,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張儀和商鞅以及白起不同,張儀是個出色的外交家而非實幹家。也就是說張儀在戰國時期能夠合縱連橫就是靠的他敏銳的觀察力和審時度勢的看法,以及非常好的口才,所以才能夠在當時的多個國家裏面來去自如,最後其才能被秦國所發現,想方設法的把張儀給請來爲秦國服務,並且還封其爲宰相,但是隻管理秦國的對外事務,而國內事務由副宰相來處理,他則從不插手,這樣也就不會得罪什麼人。此外,張儀對前途看的很開,並不是一定要在某處一直做下去,他會審時度勢。而商鞅和白起兩人的性格和張儀差別很大,他們一個是變法的大功臣,一個是白手起家的將軍,個性比較要強,得罪過很多秦國的貴族和宗室,因而被人所怨恨,在其失勢的時候,別被別人盯上了,在親王面前告發,導致最終被殺。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商鞅和白起都能被殺 張儀爲什麼能夠善終

張儀畫像

張儀的情況

在戰國時期最有名的兩個外交家分別是蘇秦和張儀,他們同樣都是鬼谷子的門下。張儀在學成後爲了自己的前程曾往各個諸侯國遊說。公元前322年,張儀到魏國擔任了宰相,但是後來公孫衍得到了韓國的支持,取代了張儀的位置。這使得張儀在魏國失勢,後來他又投奔了楚國,在楚國相國昭陽的門下做門客。得到了昭陽的重視,不過不久之後,楚相丟了一塊玉璧,其下人誣陷張儀,認爲他家裏貧窮必然是他所爲,並打了他。不過後來楚相放了他。其妻抱怨他的學的東西一文不值,張儀卻說只要我舌頭還在那就沒有關係,肯定能飛黃騰達的。

後來秦國招賢就請來了張儀,他在擔任秦國掌管外交的宰相職務後,開始到各國勸說他們幫助秦國進攻其它弱國,在歷史上被稱爲“連橫”。公元前318年公孫衍發起魏、趙、韓、燕、楚“五國伐秦”之舉,以楚懷王爲縱長,同時又遊勸說義渠攻打秦國,這一仗大敗了秦軍。但是五國聯軍後來在函谷關一戰失利,導致五國紛紛退兵。合縱的策略徹底失敗。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秦武王即位。武王和張儀之間關係不和,兩人的觀念不同。次年,張儀爲了自己的生存離開了秦國,前往魏國,同年五月死於了魏國。他在史書《漢書.藝文志》縱橫家類裏面留有著作《張子》十篇。

商鞅和白起都能被殺 張儀爲什麼能夠善終 第2張

張儀會秦王畫

張儀爲何全身而退

首先,在當時的戰國時期,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會被重用,只不過因個人的才能不同,所找到的職位也不同。張儀相對於商鞅和白起,他是靠言語能力吃飯的,並且個人有自知之明,並不參與國內的政治紛爭和爭權奪利,因而其敵人就少。

其次,商鞅和白起在秦國都是實幹家,從零起步,一個在國內大興改革,一個從普通士兵坐起,都是歷經一個個的事情而成長起來的,他們的關係涉及到秦國的貴族和宗室,得勢的時候有人在背後支持,所以任何人拿他們都沒有辦法,這也養成了他們驕傲的性格,而一旦背後的靠山失勢,那麼他們的日子也就不好過了,兩人最終都被殺就是一個證明。

最後,張儀懂得審時度勢,當情況不利於自己的時候,他早做打算,既不得罪人也不給人留下話柄,只要自己活着那麼還有希望,一旦自己死了那麼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他在當時那樣不利的環境下能夠全身而退。

商鞅和白起都能被殺 張儀爲什麼能夠善終 第3張

蘇秦劇照

綜上所述,在戰國時期著名的外交家中,張儀是個特別的存在,他的性格和審時度勢的眼光使得他能夠逃脫即將來的困難,加上他不在秦國時很少得罪人,所以最終能夠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