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清朝官員上任要遞交什麼憑證?會不會有人冒充?

清朝官員上任要遞交什麼憑證?會不會有人冒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知道清朝官員上任要遞交什麼憑證?會不會有人冒充?當時的官吏走馬上任需要出示兩樣東西,一個是吏部頒發的委任狀,上面簡要說明被委任者的檔案資料,委任狀是一式兩份,上任官員手持一份,吏部留下一份備查。

另一個是身份證明,身份證明文件是朝廷按照統一樣式製作的,但是身份證明不是統一的內容,可以是考中進士時頒發的,也可以是提拔升級時發的。

清朝將這兩種材料統稱爲“官憑”,意思是官方給的憑證。至此,也許有人要問,如果半路截殺上任官員,然後冒名頂替去做官,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嗎?

清朝官員上任要遞交什麼憑證?會不會有人冒充?

也許聽起來很瘋狂,但清朝還真的發生這樣的事,在《清稗類鈔》中記載了劫匪冒充安徽池州知府郭世純的事蹟。

郭世純出生在泉州晉江的官宦家庭,他在順治12年(1655年)考中進士,後來在清廷六部擔任郎官,雖然官階不算太高,但是畢竟是京官,相當於鍍金階段。

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郭世純被任命爲池州知府,是四品官。清朝知府全稱“權知府事”,這個職位的權力非常大,負責管理府內轄區的大小事務,是名副其實的“一把手”。

清朝中期,在全國設立“府”級行政區共計180多個,由此可見郭世純即將上任的池州知府絕不是芝麻小官。

郭世純帶着家眷、隨從一路風塵僕僕地向池州前進,沒想到在半路上遇到劫匪,連同郭世純在內的60多人全部被殺死,而他容貌嬌俏的妻子抱着襁褓中的嬰兒倖存下來。

清朝官員上任要遞交什麼憑證?會不會有人冒充? 第2張

劫匪本以爲只是一次習以爲常的打劫,順勢將郭世純夫人和嬰兒抓回山寨,就在這時,劫匪頭目看到郭世純的委任狀。

“十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誰都知道清朝知府的隱藏收入特別多,尤其是這些貪贓斂財的地方官吏,劫匪頭目當即決定冒充郭世純到池州上任,以清廉知府的身份正大光明搜刮錢財,到時候再相機逃走,神不知鬼不覺。

當“冒牌郭世純”到達池州官邸,將帶有吏部印章的委任狀和身份證明文件上交查驗,上面籠統描寫了新任知府的容貌特點,加上知府是新到的“一把手”,誰也沒有懷疑,例行公事看過吏部委任狀後,郭知府就正式上任了。

清朝官員上任要遞交什麼憑證?會不會有人冒充? 第3張

郭知府雖然是劫匪出身,從他敢冒充知府就可以看出此人膽略,他在處理池州政務過程中有模有樣,甚至將池州多年積壓的陳年舊案全部處理完,得到當地百姓和豪紳的誇讚。

紙難包住火,總要小心應對。清朝每地都要繳納錢糧,郭知府害怕見到“熟人”識破自己冒名頂替,於是躲着不肯將池州徵收的錢糧送到省裏。郭知府推三阻四的表現引起安徽布政使的懷疑,他猜想郭知府將錢糧貪污了,於是派人到池州檢查府庫。

當布政使派遣的特使推開池州府庫大門,發現銀子整整齊齊地擺放着,經過盤點後數額足夠。得到檢查結果的布政使帶着疑惑的口氣寫信詢問原因,郭知府解釋錢糧剛剛湊齊,錢糧都是牽涉江山社稷的大事,爲了確保萬無一失,郭知府表示自己要精心籌備後,確保足額送達。

清朝官員上任要遞交什麼憑證?會不會有人冒充? 第4張

安徽布政使感嘆郭知府心思細膩、辦事穩重,對他評價極高,誇讚郭知府是“清官能吏”,是百姓之福、社稷之幸。

郭知府順利躲過一劫,但很快就迎來新的危險。當你身居高位的時候,不管是從不認識的鄉親,還是未曾謀面的親戚,他們都會找到你“攀高枝”,希望能借助你的權勢謀取利益,郭知府同樣遇到這樣的情況。

自從郭世純擔任池州知府的消息傳回家鄉,就有鄉親來找他,很顯然,郭知府不能見這些人,於是他選擇閉門不見,安排手下兄弟將人趕走。久而久之,郭知府的妻兄在家鄉聽到這些消息,帶着疑惑來池州尋找妹夫郭世純。

清朝官員上任要遞交什麼憑證?會不會有人冒充? 第5張

無巧不成書,他在大街上就遇到妹夫郭知府的轎子,大喊着“郭知府”求見,突然發現從轎子裏面出來的並不是郭世純,驚詫之餘,他趕緊轉身離開。隨後,假扮成破衣爛衫的乞丐,假裝到郭知府的住處乞討,主動提出要幫廚房打雜挑水,正好遇見自己親妹妹。

郭世純的妻子見到哥哥,既驚訝,又害怕,她並沒有與他相認,而是轉頭回去,沒過多久又出來交給哥哥一封信。她在信中向哥哥講述了郭世純遇害的經過,只要郭知府貪污足夠的財物就要跑路,她要哥哥帶着信件到省城去見安徽布政使,請他來主持正義。

幾經波折,安徽布政使看到信件,起初他並不相信,但此事後果嚴重,一旦坐實將影響自己的仕途晉升,於是派人前往池州逮捕“冒牌郭世純”。

清朝官員上任要遞交什麼憑證?會不會有人冒充? 第6張

在池州衙門,郭知府和他帶來的30多位山賊兄弟被一網打盡,布政使果然在別院搜出大量白銀,幸虧郭知府還沒有實現目標,要不然他早就逃走了。

《清稗類鈔》是根據清代人的文集、筆記、札記等資料彙編的清代掌故遺聞,雖然其中很多是來自於民間野史記載,但郭世純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確存在的人物,更關鍵的是,《清史稿》中關於郭世純的記載停留在池州知府,從此之後再也沒有關於郭世純的筆墨。

仔細想來,的確頗爲蹊蹺,因爲郭世純是進士出身,在各地的縣誌中對此類人物都會有記載的,更何況他已經擔任知府級別,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下一步將會升級爲布政使,沒理由突然消失相關記載。

清朝官員上任要遞交什麼憑證?會不會有人冒充? 第7張

綜合考慮,《清稗類鈔》記載的“郭世純被冒充池州知府”極有可能是真的,可以猜想推測,在事情敗露後,清廷官僚體系爲了維護尊嚴和權威,真相被隱瞞起來,最終徹底消失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

清朝時期的信息傳遞仍然面臨巨大現實困難,想要準確覈對人的身份是非常困難的,出現“冒名頂替”現象也是會有的,因爲制度總會存在漏洞,只是沒有碰到膽大包天或者善於投機取巧的人,即便是在信息更爲發達的年代,也會出現這種現象。

但是,清朝時期冒名頂替知府是不可能長久的,除了官場上的故交好友之外,知府每年都要回到京城彙報年度工作情況,面見皇帝這件事一定會直接勸退冒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