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明朝官員是怎麼上朝會的?

揭祕:明朝官員是怎麼上朝會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揭祕:明朝官員是怎麼上朝會的?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封建社會的朝會與我們現在的開會實質上是一樣的,但規矩更多。明朝的朝會是一種政治制度,自然要遵循:歷史傳統。提問者說到的“簽到”當然有且需要覈查,只要有人開會就會有“簽到”、覈查,形式不同而已。我們遇到的各種情況,古人也同樣會遇到。

現在有電腦、手機,古代雖然沒有,但古今人們所面臨的問題本質上是沒有變化的,人性變化也極爲緩慢。你去沒去不“簽到”怎麼審查呀。另外,現在不用開會有人在家辦公,明朝後期也同樣有私宅辦公的情況。

古今類似,明朝的朝會也是從有人類社會開始就有了。

揭祕:明朝官員是怎麼上朝會的?

(1)封建社會朝會制度簡述

早在周朝,關於“朝會”就已有規章制度了。但沒被記錄的規章制度可以想見在更早之前就有了。《周禮》記載的“三朝五門”制度影響深遠。但歷朝歷代都是大體遵循,真正遵循這一制度朝代是隋唐宋、明清。

三朝:隋唐前多被稱爲外朝、治朝、燕朝;隋唐稱:大朝、常朝、入闔;宋代稱:大朝、常參、六參及朔望參(每五日及朔、望一參)。宋代直接影響明清兩朝,被稱爲大規模禮儀朝會(大朝會)、日常議政朝會、定期朝會。

明朝的三朝地點三殿就是: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

朝會地點主要是三朝被稱爲“坐朝、坐殿”但也可以“御門”,即在洪武門、承天門、端門、午門、奉天門進行朝會。

大朝會主要是在元旦、冬至、皇帝生日、每月初一(朔日)、十五(望朝)五天就是大朝會。其他時間就是“常朝”。

明朝分早朝、晚(午)朝,但午朝實際執行並不多,仍是以早朝爲準。過去有一種說法是三朝,但目前主流意見是午朝就是晚朝。

(2)簽到制度和處罰

朝會時,明朝實行牙牌制度和門籍制度。

牙牌制度就是參加朝會的官員皆有牙牌佩帶,沒有的不能入宮。門籍制度就是各衙門每個月都要把本衙門參加朝會的官員信息整理好,交到長安左右門守衛處。遇到公事、患病等情況不能參加者應該填寫公文交代事由。

不參加朝會的事情很常見,但大規模不參加主要是從宣德年間開始。元年(1426年)七月初四日早朝,公侯伯尚書等三十人無故不到。1431年六月初八,文武官早朝一次不到者500多人、二三次不到者300多人。

明孝宗時期,大量官員已經懶得去早朝了。弘治十五年(1502年)八月十二日缺勤人數達到1160人,官位最高者是泰寧侯陳璇。甚至野史言,早朝晨鐘一響,萬餘烏鴉飛起,人們笑稱“鴉朝”。

對於這些長期不參加朝會人員的處罰,主要是“奪祿”,也就是不給工資。後來,“第一次不給工資一月,兩次兩個月,三次就抓起來關監獄捱打”。

可以說,朝會只在朱元璋時期還算起到應有作用。主要是明朝的“票擬製度”,明朝皇帝的朝會作用只起到“禮儀價值”,對實際處理事務沒有多大價值。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