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發動政變推翻武則天統治的張柬之,最後的結局如何?

發動政變推翻武則天統治的張柬之,最後的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將,襄州襄陽縣人,唐朝名相、詩人。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後,並沒有像歷史上其他政變成功者那樣,佔領勝利果實,反倒是被不斷貶黜,一路流放到廣州,最後憂憤而死。

這筆爛賬,還得從武則天在位那會兒說起。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其嫡三子李顯即位,史稱唐中宗。唐中宗即位後,武則天以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李顯僅僅在位一個多月以後,就因爲想要和武則天爭權,被武則天廢掉了。

李顯,是武則天的親兒子。

發動政變推翻武則天統治的張柬之,最後的結局如何?

在權力面前,母子親情,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武則天廢掉老三李顯之後,讓老四李旦上位,史稱唐睿宗。有了之前老三的經驗,老四這次也學乖了,不再反抗老媽,老老實實地做自己的傀儡皇帝。就這樣,接下來的六年時間裏,武則天以太后的身份,把持朝政,不斷打壓反對自己的大臣,安插自己的人手。

就這樣,六年之後,公元690年,李旦在老媽的脅迫之下,被迫禪位給老媽武則天,武則天由此登基,成爲一代女皇。

客觀來說,武則天做皇帝,還是比較合格的。雖然是女人,但其實比很多男人做得都更好。在位期間,唐朝蒸蒸日上,國力越發強盛。但同時,武則天在位後期,濫用酷吏,大肆排除異己,也給唐朝的政治生態環境,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傷。

除此之外,武則天還大肆分封武家之人。這倒比較好理解,因爲古代所有人當了皇帝之後,肯定都得封自己的家人。不過武則天這會兒比較特殊,因爲還有李家的存在。李家和武家,到底哪個算宗室,哪個算外戚呢?實在是不好說。

而武則天大肆任用武家之人,也給唐朝帶來了一系列大的改變。

首先,是皇儲問題。

老四李旦禪位之後,被武則天封爲了太子。照理來說,武則天掛了之後,李旦可以重新上位,再做皇帝。但是,武家人逐漸掌權之後,情況開始不同了。武家人覺得,雖然李旦是兒子,但是他姓李啊!武則天姓武,那是不是應該把皇位傳給武家呢?

好像可以!

出於這種心理,武家人開始大肆攻擊李旦,用一切手段,去詆譭李旦這個名義上的太子,希望武則天能夠廢掉李旦,改立武家人爲皇儲。如此一來,李旦的日子就難過了。本來就是個傀儡,老媽又防他防得死死的,根本不讓他掌權。沒有任何權力的太子,在武家人面前,只能是一個活靶子。

發動政變推翻武則天統治的張柬之,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2張

所以李旦做太子的這幾年當中,日子過得是相當的悽慘。就連李旦的妻子,都被這些人誣告之後,被祕密處死。偏偏李旦還什麼都做不了,甚至連生氣都不敢,第二天還得裝作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這日子,真是過得生不如死了。

但是,這樣的日子過了八年之後,情況終於出現了轉機。

在這八年當中,武則天其實也一直在考慮,到底是要傳位給武家?還是傳位給李家?最終,就在武則天搖擺不定的時候,她最信任的狄仁傑站了出來,說了一句話。

“我只聽說過兒子在宗廟當中,祭祀母親;但是從沒聽說過,有侄子祭祀姑姑。”

一句話,成爲壓垮武則天心理的最後一根稻草。

是啊!兒子就算姓李,那好歹也是自己生的,是自己的親兒子。侄子就算姓武,那也要差了一層。

武則天終於決定,還是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吧。

不過,就算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武則天依然沒有選擇李旦。因爲按照長幼有序的原則,李旦前面還有個哥哥李顯。武則天當即下令,祕密召回李顯,立李顯爲太子。

此時的李顯,自從當年被廢之後,已經被放逐在外十四年了。雖然還有個廬陵王的封號,但還是處在層層監視之下,一點自由都沒有,日子過得那是相當的悽慘。武則天召回李顯之後,將其封爲太子。至於李旦,則被改封爲相王。這對於李旦來說,倒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爲之前做太子的時候,他就是一個活靶子,飽受武家攻擊。如今太子換成了他哥,他倒是可以暫避鋒芒,並且開始掌握些實權了。

然後,武則天爲了化解武家和李家的矛盾,召集兩族子弟,在明堂盟誓,發誓以後要和睦相處。但這種做法,顯然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李家和武家鬥了這麼久,雙方早已是血海深仇,哪是這麼簡單就能夠化解的?

但是武則天不管了。

發動政變推翻武則天統治的張柬之,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3張

經過一輩子的鬥爭之後,她已經累了。從感業寺鬥到皇宮,鬥妃子,鬥皇后,鬥文武百官,鬥整個李氏宗族,甚至鬥自己的兒子……如今的她,已經是大唐最有權勢的人,沒有之一,該是放鬆享樂的時候了。

於是,從這一年開始,武則天不再是那個野心勃勃的女皇帝,開始大興土木,養面首,喜奢侈。至於朝政,則逐漸放手。

但這樣一來,一個新的情況,出現了。

武家和李家雖然發誓和平相處,但誰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武家在積蓄力量,想要在武則天去世後,一舉奪權;而李家這邊,同樣在等武則天去世,確保李顯真正掌權。除了這兩方之外,這幾年當中,又出現了第三方勢力,那就是武則天的寵臣。

武則天雖然已經年老,但人老心不老,在後宮豢養了不少面首,也就是所謂的小白臉。這些小白臉當中,最得寵的要數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他們仗着武則天的寵信,勾結朝中酷吏,一時之間也是權勢熏天。

面對這些洶涌的暗流,朝中一些正直的官員,越發憂心忡忡。照這樣發展下去,三方的矛盾會越來越多,一旦武則天的去世,三方很有可能會徹底撕破臉,將整個唐朝高層徹底引爆。最後結果會如何,誰都說不好。

到底該怎麼辦?

這個時候,又是睿智的狄仁傑,想到了辦法。

狄仁傑的態度很明確:保李家,但是不能動武則天,同時儘量不要引發太大的朝堂變動。狄仁傑的這個思想,得到了很多唐朝高級官員的認可。但想要做到這一點,顯然並不容易。

另外,狄仁傑自知自己恐怕活不過武則天,很難等到武則天去世後,由他來引導這一切。所以在去世之前,狄仁傑給武則天舉薦了不少人才,作爲後手。

這其中,就包括張柬之,還有後來發動神龍政變的那些主謀。

在狄仁傑的全力舉薦下,張柬之被武則天任命爲宰相,其他人也各有要職。留下這些後手之後,狄仁傑終於撒手人寰。狄仁傑去世後,張家兄弟更加肆無忌憚的插手朝政,一時之間,竟是連武家和李家都要忌憚他們了。

發動政變推翻武則天統治的張柬之,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4張

很快,又過了幾年之後,到了公元705年。

這一年,武則天病重,即將命不久矣。

一場巨大的風暴,即將到來!

武則天病重之後,在迎仙宮養病。張家兄弟侍奉在旁,以養病爲名義,將迎仙宮封鎖了起來,將武則天和其他大臣,徹底隔離開來。假借武則天的名義,操控朝政。不管是李家還是武家的人,都被兩人擋在迎仙宮外,不得入宮面見武則天。

如此作爲,自然引起了武家和李家的聯合反對。

等了很久很久的張柬之,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

張柬之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之人。他出生那會兒,唐朝纔剛剛開國,李世民還沒發動玄武門事變呢!張柬之是狄仁傑舉薦的人才,但實際上,張柬之比狄仁傑還要大五歲。不過,老爺子身體是真的很好,做事老成持重,行事極穩,這纔是狄仁傑看中他的原因。

機會只有一次,如果找個冒冒失失的傢伙,很容易把局面給玩崩。

迎仙宮被封之後,張柬之敏銳察覺到機會的到來。和武家不同,張家兄弟雖然看似強大,但其實是無根浮萍。如果沒有武則天的寵信,他們什麼都不是。張柬之是堅定的老臣派,想要扶保太子李顯順利登基。但是,張柬之不傻。張柬之很清楚,如果針對武家的話,很容易導致朝堂徹底分裂。武家在朝中經營多年,實力雄厚,也不是他們能夠輕易鬥倒的。

看似囂張的張家兄弟,則是最好的鬥爭對象。只要打倒了他們,衆人就能直接扶李顯上位。而此時武則天還活着,武家也不敢真的造反,可謂是一舉多得。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公元705年2月20日,張柬之聯合聯合桓彥範、敬暉等人,謊稱張家兄弟謀反,率領羽林衛入宮,誅殺張家兄弟,迅速控制了迎仙宮。與此同時,張柬之迅速派人去請李顯,李顯直到此時,才知道張柬之他們的謀劃。

因爲事先沒有任何防備,張家兄弟自然很快就被逮捕,然後被斬首。身在迎仙宮內的武則天也是大驚,不知道是誰在搞事情。直到張家兄弟被控制以後,羽林衛掌控了整個迎仙宮,張柬之和一衆大臣,才帶着李顯站了出來。

發動政變推翻武則天統治的張柬之,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5張

在看到這些人的時候,武則天自然就全都明白了。

“誰在搞事情?”“陛下,張家兄弟謀反,臣已經奉太子之名,將其誅殺了。”“哦,那就沒事了。太子你回東宮吧,你們也各回各家,該幹嘛幹嘛去。”“陛下,不行啊!您現在年紀大了,萬一要是再有人像張家兄弟這樣搞事,那怎麼辦呢?還是讓位給太子吧!”就這樣,李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一衆大臣扶上了位。第二天,武則天頒佈詔書,讓李顯代理國政;第三天,武則天正式禪位。

整個過程,發生得太過迅速,導致武家那邊還沒反應過來,李顯就已經正式登基了。而且這次登基,和之前不同,武則天這次是徹底放權,李顯是真的大權在握了。等到李顯正式登基之後,武家也就徹底沒了機會。此時武則天還活着,如果武家敢造反,就等於是在反武則天,沒人歸聽他們的。

一場原本會引爆整個大唐的危機,就這樣被解決了。整個過程,只死了張家兄弟等幾個人。

這真是個奇蹟。

不過,李顯正式上位以後,對於發動這場政變的人,其實相當忌憚。在發動政變之前,李顯完全處於不知情的情況,糊里糊塗地就被扶上位做了皇帝。這回頭萬一要是人家起了歹心,他是不是也會稀裏糊塗地就丟了皇位?

李顯很昏庸,但是不傻。

所以,李顯登基之後,一方面名義上重用這幾人,將張柬之提拔爲天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漢陽郡王,對其他幾個主謀也是各有封賞。但同時,李顯卻對他們明升暗降,升了他們的官職和爵位,但是卻剝奪了他們手裏的實權。

發動政變推翻武則天統治的張柬之,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6張

另一方面,李顯並沒有清算武家,依然讓武家保持較大的權力。

之所以不清算武家,原因其實比較複雜。首先,李顯這個人比較軟弱,對老媽太過忌憚。當時武則天還活着,李顯不敢在武則天還活着的情況下,就對武家下手。其次,武家和李家的關係,極其錯綜複雜。之前李顯爲了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武家進行了多層次的聯姻。如果清理武家,也會清理到他自身。

另外,李顯纔剛剛登基,手裏的權力還沒有抓穩。貿然清理武家,會導致出現權力真空,很容易讓之前扶保他上位的那些大臣掌權,這對李顯來說,顯然更加危險。

出於這些考量,李顯最終沒有對武家下手,同時重用自己皇后一族的人,想要提升自己一方的力量。

但這樣一來的話,之前幫李顯上位的那些大臣,可就倒黴了。

以張柬之爲首的這些大臣,被明升暗降之後,已經沒了實權。但是這幾個大臣,依然有機會接近李顯,爲李顯出謀劃策,讓武家感受到了威脅。於是,武家開始聯合新掌權的韋氏外戚,打壓這幾人。而外戚那邊,也是野心勃勃想要掌權,對於擋路的這幾個大臣,自然想要把他們踢得遠遠的。

就這樣,在外戚和武家的聯合打壓下,以張柬之爲首的幾位大臣,在失去實權之後,很快又被李顯免除了之職,外放做官。此時已經八十多歲的張柬之,先是被貶爲襄州刺史,然後又被再次貶官,流放到了瀧州(今廣東羅定)。

發動政變推翻武則天統治的張柬之,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7張

從長安到廣東,如此遙遠的路程,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怎麼可能受得了?張柬之就算身體再好,也撐不住如此遠途的奔波。再加上心情憤懣,張柬之抵達瀧州之後,很快就病死了,享年八十二歲。

除張柬之之外,之前和他一起發動神龍政變的幾人,也沒有得以善終。基本上都被流放外地,最後抑鬱而終。最慘的桓彥範,更是在流放途中被虐殺。

不過,如此對待功臣的唐中宗李顯,也沒有得到什麼好下場。李顯本想以外戚和武家制衡這些功臣,卻沒想到外戚一黨上臺之後,反倒和武家聯合起來,架空他這個皇帝。最終,李顯被自己的皇后韋氏毒死,也算是報應了。

神龍政變能夠成功,主要是因爲當時的複雜局勢,幾方對峙的狀態下,張柬之等人才有機會發動政變。但是政變之後,這些功臣們想得過於美好,輕易放下了所有實權,這才導致後期他們面對武家和外戚的打壓時,沒有任何還手之力,只能任憑自身被流放打壓。

可惜張柬之一代功臣,再造李唐,最後竟然是這樣下場,實在是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