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八十老大爺推翻了八十老奶奶的統治,張柬之是怎麼推翻武則天?

八十老大爺推翻了八十老奶奶的統治,張柬之是怎麼推翻武則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神龍元年,一箇中國曆史上極其罕見地現象發生了,說出來你都難以置信,皇帝與當朝宰相竟然都是年過八旬的老人,二老當國,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算是曠古奇聞,其機率比中彩票還要小,他們是81歲的武則天和80歲的張柬之這兩個活寶。爲什麼說機率極其低呢,因爲古代能活七十就已經是古稀了,活過80的皇帝總共就沒幾個,就算真能到80歲,恐怕也不會用80多歲的人當宰相。一把年紀了,哪有這麼多精力日理萬機,煩這煩那的,不妨把位置讓出來,躲在幕後操縱下不是挺省力的嘛,要是整人恐怕都不好意思整你,頂多警告;還有,老年政治,也容易顯得暮氣沉沉。可是傳奇並沒有就此打住,更有意思的是,武則天的政治生命在這年結束了,發起政變的正是老宰相張柬之,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八十老大爺推翻了八十老奶奶的統治。

八十老大爺推翻了八十老奶奶的統治,張柬之是怎麼推翻武則天?

記得前段時間看武媚孃的電視劇,左等右等,終於等來了大結局: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張柬之和李顯帶領一干人等打入禁宮,殺死二張,接着準備逼武則天退位。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武則天竟然早有準備,佈置好了伏兵,李顯嚇得倉皇而逃,最後經過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武則天頓悟,主動讓出了皇帝寶座,李唐得以復興......看來編劇很擡舉武則天,沒有讓她不光彩的走向最終的結局,畢竟是電視劇,也不好太苛責什麼,不過肯定有一些觀衆真的以爲是這樣了。看歸看,只是這張柬之到底是什麼來頭,兩鬢斑白了還可以做成這麼大的事?

翻看兩唐書的《張柬之傳》,會發現七十多歲以前的經歷只是寥寥數語,再看下隔壁幾個人的傳記,都沒什麼七十歲以後的事,因爲實在是活不到那年呀。史書上說他涉獵經史,在太學當過學生,在校期間被校領導看重,覺得他以後很有前途,王佐之才呀。後來又考了進士,當上了公務員,還算順利。只是前半生的仕途就比較一般了,張柬之在申州刺史李素節手下做事,怎麼一個皇子被外放爲刺史呢,因爲他是蕭淑妃的兒子,怎麼可能不受打壓?乾封初年,唐高宗下令說李素節既然有病,就不用上朝見你爸我了,李素節聞訊後猜到,肯定是我那個狠心的後媽搞的鬼,便寫《忠孝論》自白,而悄悄把這封上書遞給唐高宗的,正是張柬之。武則天看了李素節的文章非常不爽,將他一貶再貶,不得回長安。張柬之由於站錯了隊,跟了這麼個倒黴催的,官運差也正常,一看幫了倒忙,乾脆回家抱孩子去了。

八十老大爺推翻了八十老奶奶的統治,張柬之是怎麼推翻武則天? 第2張

別人這個年紀都是爲事業家人艱苦打拼,張柬之在家一心修煉,準備大招,日子既清閒也清苦,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張柬之準備了三七二十一年,覺得夠了,即將重出江湖,也許他自己都沒想到,可以在同齡人紛紛退休入土時火一把。永昌元年,64歲的老張請人幫忙,推薦爲賢良,參加制舉考試,這是武則天給天下有識之士提供的一個機會,當時的競爭非常激烈,史書記載說:“同時策者千餘人。”上千人跟你一起比試才學,一開始張柬之考得不好,認命了,覺得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吧,都準備捲鋪蓋走人了,結果傳來消息,考中的太少,武則天要再考一次。這一重考還真不得了,張柬之竟然“獨爲當時第一,擢拜監察御史。”大器晚成,老年得志,武則天看到比自己小一歲的老古董考了個第一也蠻高興,看來咱們二零後還是行的。

次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爲周,張柬之因爲母親的病故回鄉守孝了一段時間,六十五歲母親去世,張老夫人也可以說是高壽了,張柬之的長壽也許跟母親也有關係,或許是基因,或許是養生的方法,豈不知日後的乾隆也有個長壽的母親。回到朝廷後,又升爲鳳閣舍人。鳳閣是什麼玩意?這是武則天改了名,原來的名字是中書省。看似前途光明,可以發揮下餘熱了,結果又遇到了波折。

八十老大爺推翻了八十老奶奶的統治,張柬之是怎麼推翻武則天? 第3張

北方的契丹對武周發動了進攻,官軍抵抗不利,一個名叫默啜的突厥可汗也發兵犯境,他提出停戰的條件是武則天歸還人口、地盤,作爲和好的誠意,他願意把女兒嫁給宗室。趁火打劫,女皇氣不打一處來,可許多大臣紛紛上疏,覺得契丹未定,不能再和突厥作戰,武則天也沒辦法,下令淮陽王武延秀娶默啜的女兒。得知此事,張柬之連忙表示不滿,奏疏中有云:“自古無天子求娶夷狄女以佩中國王者。”武則天一看就火了,敢跟老孃作對!於是被貶謫,出爲合州刺史,尋轉蜀州刺史,都是在四川,六十好幾了,還要跑這麼遠的地。然而蜀地並非是最後一站,不久又被任命爲荊州大都督府長史,跑湖北去了。

到目前爲止,處江湖之遠的張柬之連朝廷都回不去,更不可能當宰相了,難道又要沉淪了?沒想到轉機說來就來,老張遇到了兩個貴人,或者說是伯樂。《新唐書》記載:宰相狄仁傑非常看重張柬之,長安年間,武則天向狄仁傑求賢,“安得一奇士用之?”狄仁傑回答說:“如果以文章爲標準,蘇味道那樣的就行了,但文人不一定管的了天下事。”最後推薦了張柬之,武則聽後便把他升爲洛州司馬,沒過多久,武則天又來向狄仁傑求賢,狄仁傑說:“我曾經推薦的張柬之,陛下還沒用他呢!”女皇納悶,難道國公老糊塗了?我明明升了他的官呀!狄仁傑說:“我推薦的是宰相,卻被任命爲司馬,這不算用了。”於是又升官,擔任秋官侍郎。《舊唐書》裏倒是沒說狄仁傑,只說了姚崇推薦的事,夏官尚書姚崇即將擔任靈武軍使,臨行前武則天讓他舉薦人才,愛卿老實說吧:到底誰可以當宰相。姚崇回答道:“張柬之沉厚有謀,能斷大事,且其人年老,惟陛下急用之。”說老張這個人大事不糊塗,又有謀略,再不用就晚了。狄仁傑、姚崇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宰相,他們都對張柬之豎起大拇指,看來是真才。“即日召見,拜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進鳳閣侍郎。”

狄仁傑和姚崇都看重張柬之,最主要的是張柬之心繫李唐,把光復唐室當做自己的使命,同時他又穩重有謀,能成大事。狄仁傑沒能活着等到李顯重新即位的那天,卻影響了武則天的立儲計劃。女皇本打算讓武三思當太子,狄仁傑堅決反對,說天下人心都在李唐,恢復李唐是民心所向,而且從來都沒有侄子祭祀姑姑的道理,想想吧:百年之後,您就要成孤魂野鬼了,你不介意不要緊,忍心讓給了你一切的高宗皇帝也變成孤魂野鬼嘛?武則天掙扎了一段時間,還是決定讓兒子來當太子。此外,狄仁傑還提拔了張柬之這樣忠於李唐的大臣入朝,算是保駕護航,武則天老了,沒幾年了,一旦她去世,按部就班,目標就能實現。

八十老大爺推翻了八十老奶奶的統治,張柬之是怎麼推翻武則天? 第4張

可二張兄弟的出現卻使形勢變得複雜,這兩個女皇的小棉襖依仗着武則天的支持,排斥異己,與李唐族人矛盾重重。上世紀60年代,乾陵發掘出了永泰公主墓,這位不幸的公主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本是金枝玉葉,卻沒能享受到多少福祿,難產而死,英年早逝,墓誌說:“春秋十有七。”一千多年前,公主的丈夫武延基跟別人議論二張,被張易之知道了,馬上給武則天打小報告,武則天聞之大怒,迫使武延基自殺。公主懷着孕,突然聽說丈夫已死,受到驚嚇,促發難產,藥石罔效,可憐十七歲的花季。皇室尚不能自保,何況其他人。當武則天病逝日漸沉重,謠言就四起,鬧得滿城風雨,全國人民都在偷偷議論,張氏兄弟會不會作亂,會不會矯詔,無人知曉。

這段時間也不知道張柬之在做什麼,其實,不知道就對了,他肯定是不能跟二張直接衝突的,他要保全自己,等到武則天死了好確定大計。神龍元年,宮裏又傳來了武則天的病情,當了幾個月宰相的張柬之急得向熱鍋上的螞蟻,等了十五年了,萬一太子不能順利登基,無顏面見那些死去的李唐舊臣呀。不能託了,逼宮吧,爲了掌控北門,他去見右羽林將軍李多祚,問道李將軍今天的榮華富貴到底是誰給的,李多祚被戳中了淚點,哭着說:“高宗”。張柬之一看有效果,又把當前的局勢分析了一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李多祚同志很有政治覺悟,當即表示願意配合。於是張柬之準備兵馬殺進宮廷,立斬二張,迫使臥牀不起的武則天退了位。

失去權力的武則天立即衰老了,李顯去看她時,母親沒化妝,少往臉上抹了幾斤粉,李顯以爲白天撞鬼了。掌了這麼多年權,一下子失去了,武則天感到度日如年,每一秒都不自在,她的身體和心理正在被時間和絕望侵蝕,很快便退出了歷史舞臺。而剛剛立下曠世奇功的張柬之,竟然也很快便消失了。神龍政變時,洛州長使薛季昶說:“二兇雖除,產、祿猶在。請因兵勢誅武三思之屬,匡正王室,以安天下。”他的意思是說殺了二張還不夠,乾脆把武則天的孃家人也一波帶走吧。張柬之沒同意,因爲武家經營多年,實力不小,也反對二張,跟李唐皇室又是兒女親家,他這個剛當了幾個月的宰相根基不深,實在是不敢動他們呀。他把希望寄託於李顯,覺得李顯會殺武氏家族的,結果被證明只是一廂情願,人家非但沒殺,關係反而還挺好。在武三思等人的排擠下,有些功高震主的張柬之等五位功臣被封爲王,實際上是明升暗降,削奪實際權力,只准一段時間入朝一次。老張倍受打壓,悶悶不樂,最後想想還是算了,一把年紀還鬥什麼,回家吧,便上書請求回襄州養老,中宗同意了,親自賦詩踐行,大臣們出城熱烈歡送老同志榮歸故里。可還沒完呢,後來又被武三思參了幾本,貶爲新州司馬,新州在今天的廣東,當時讓人到這當官一般屬於整人性質,到新州後,心情越發不好,活活氣死了,享年八十一,政變次年的事。

八十老大爺推翻了八十老奶奶的統治,張柬之是怎麼推翻武則天? 第5張

張柬之從輝煌到沒落只有一年多的時間,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他能夠留名青史,建功立業。首先得益於他旺盛的生命力,要是他在高宗時就死了,或者武周初期就病死了,也絕對正常,說得過去,可他能撐到神龍元年,奠定了基礎。同樣司馬懿能政變成功也是此理,面對的不是曹操、曹丕、曹叡而是曹爽。然後是他沉得住氣,比較能夠堅持,賦閒的時候不忘努力,二張亂政的時候也沒出頭,最後是能抓住時機,團結有效力量,一舉成事。然而由於長期地位不高,又在地方久,入朝時間短,根基不強,遭猜忌,所以位置也坐不久。史書說他不忍心殺武三思,其實是不能吧,老張不是項羽,他是個懂政治的人,對於關乎自己前途、身家性命的事哪會手軟的。不過僅憑神龍政變一件事,足以被歷史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