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張柬之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爲何卻沒發生大規模的衝突呢?

張柬之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爲何卻沒發生大規模的衝突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則天是歷史上公認的唯一女帝,她從後宮走到前朝,輔佐皇帝處理政務,而後奪取政權,坐上帝位,憑藉一人之力面對忠心於李家的羣臣,鐵血手腕,雷厲風行,她爲國家和朝堂上所創下的功績絲毫不輸於一般男皇帝。但最終還是無法徹底坐穩李家江山,也是,僅憑她一介女流,如何與當時流傳了千年的男權社會抗衡呢?

張柬之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爲何卻沒發生大規模的衝突呢?

公元705年,太子李顯和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兵變,迫使武則天退位,支持唐中宗復辟。武則天已經預料到大局已定,在政變的第二天,武則天讓太子監國,三天後,又將皇位禪讓給太子,第四天,李顯正式繼位,武則天離開了政治舞臺,她所創下的奇蹟無法再延續,兩個月後,國號恢復爲唐,她的統治徹底宣告結束。

長安四年,活到高齡八十歲的武則天病重,臥榻在牀,在她的迎仙宮中只有男寵張易之和張昌宗兩人侍奉,大臣也不會再來上奏了,如此只有男寵侍奉在女帝跟前,甚至干預朝政,這使得武則天母子和君臣之間的關係愈發緊張。當根據史料記載,他們並沒有被證明確實有謀反舉動,不過很可能有謀反之心,畢竟他們身爲男寵,無權無勢,一旦女帝去世,他們不會有好下場,所以勾結御林軍和軍隊統帥想要推動政變,這在當時長安城中是有流言相傳的,不過即便有計劃,恐怕也是被扼殺於搖籃之中了。

宰相張柬之早已將他們兩人視爲眼中釘了,想要殺掉這兩人,然後再逼迫女帝退位。他利用職務之便,讓親信擔任御林軍統帥,若是日後想要內外呼應推動宮變的話,這將是一大助力,同時他也能夠用親信和太子聯合,互通計劃,共謀大事。

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年邁重病的武則天已經無法把持大局了,李家人和大臣開始實行計劃,奪回政權,首先便是張柬之帶着一衆將軍進宮發難,而後太子帶着五百軍兵和御林軍逼宮,即便有武則天的軍隊守着皇宮,但是面對太子,很有可能就是明日的新皇帝,所以他們也沒有多加阻攔,李顯便帶着軍隊輕而易舉入宮。

但是到了武則天的地盤迎仙宮之時,軍隊與宮外的守衛爆發了衝突,不過根本無法阻擋氣勢洶洶的太子和宰相,就連聞訊前來的張易之兄弟兩人也被殺害,兩人的腦袋也被掛在天津橋南。這兄弟倆平日裏仗着女帝男寵的身份,耀武揚威,橫行霸道,百姓們見張氏兄弟死了,簡直是大快人心,喜聞樂見。不過有一人並不高興,那就是武則天,她出來看到走廊上死掉的兩兄弟,即使不是真心喜歡,但這樣無疑是挑釁她的臉面,於是她便問張柬之這麼做是爲什麼。

張柬之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爲何卻沒發生大規模的衝突呢? 第2張

張柬之也絲毫不畏懼,回答道:“當初您能夠執掌大權,是因爲太子尚且年幼,高宗將太子託付給您,可如今太子已經長大,無需再住東宮了,天下百姓也希望能夠看到太子繼承皇位,所以希望您能夠早日讓位。”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武則天已經明白大勢已去,她眼前一陣目眩,只得同意。

武則天當初能夠稱帝,也是因爲她的丈夫和兒子都無法壓住她,若是換了公公李世民的話,她根本沒有機會接觸朝政。唐高宗懦弱,連帶着兒子在母親的威嚴之下也無法挺直腰桿說話。如今武則天已經是垂暮之年,李顯這纔在大臣的支持之下逼宮,而另一位兄弟李旦,雖是安國相王,但平時也是懦弱,如今竟能支持兄弟奪回李家江山,這讓他的兒子李隆基也另眼相看。

如今逼宮成功,在宮外焦急等待的李旦也算是安下心來了,好在這次逼宮沒有太多的流血事件,只是死了張氏兄弟二人,畢竟這還是李家的皇宮,無需大開殺戒。雖說成王敗寇,但武則天是他們的親生母親,也還是得到了妥善的安置,經過一番安排後,武則天徹底宣告退位。一年後,她便去世了,她的遺願便是要和丈夫合葬,還主動要廢除自己曾經的帝號,以皇后的名義下葬。

武則天能夠順利退位,這離不了一衆大臣的支持,有五位重要的大臣,以張柬之爲首,事後論功行賞被封爲王,所以這次政變也被稱爲“五王政變”,後世人也很是稱讚他們的功績,可這五人當時的下場並不是太好。

張氏兄弟雖然被除,但是武氏家族的勢力還沒有被徹底剷除,當時薛吉旭曾經勸誡過敬暉:“兩兄弟被剷除了,可是朝中還有呂產和呂祿這樣的大人物,現在應該趁勢除掉武三思,如此才能順利匡扶正室。”此事也多次被敬暉上告張柬之,但是張柬之沒有同意,所以敬暉也沒有再堅持了。

後來韋皇后也想效仿當年武后執政,武三思與之勾結,成爲禍患,所以朝中有人將責任推到了敬暉身上,中宗昏庸無能,稀裏糊塗地便要懲治五人,將他們都貶了官。如此他們再也無法對付武三思,敬暉也多次感慨,悔恨當初沒有堅持。

那爲什麼張柬之不同意要順勢剷除武三思呢?他後來說出了原因,“這是皇帝的事情。”皇帝之所以沒有趁勢剷除武家勢力,是因爲想要留下來親自剷除,這才能表明他的勇敢忠烈。張柬之在新州抑鬱而死,而剩下的四人,不是被敵人所殺,就是病死,都沒有好好地安享晚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