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朵顏三衛是朱棣靖難之役時候的大功臣,爲什麼最後被剿滅?

朵顏三衛是朱棣靖難之役時候的大功臣,爲什麼最後被剿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朵顏三衛是朱棣靖難之役時候的大功臣,爲什麼最後被剿滅?朵顏三衛其實屬於是僱傭兵性質的蒙古騎兵,之所以被朱棣剿滅,是因爲後來的朵顏三衛野心勃勃,暗中與韃靼勾結,還經常侵擾大明邊境。

朵顏三衛在朱元璋時期歸順,在朱棣靖難時期立下大功

朵顏三衛是指三個羈縻衛所的統稱,三個衛所分別是指朵顏、泰寧、福餘三地,朵顏衛又稱兀良哈人,泰寧衛自稱翁牛特人,福餘衛自稱烏濟業特人,朵顏衛的屬地相當於現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一帶,泰寧衛統治地區相當於現今吉林洮安一帶,福餘衛統治地區相當於現今黑龍江齊齊哈爾一帶,三衛中以朵顏衛勢力最強,因此統稱爲朵顏三衛又稱兀良哈三衛。

三衛所統治的區域最初爲元太祖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幼弟鐵木哥斡赤斤的封地,在元朝時期一直隸屬於鐵木哥斡赤斤的遼王后裔統治。

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將傅友德、馮勝、藍玉三人率二十萬大軍遠征遼東,蒙古開國名將木華黎的後裔北元太尉納哈出在明軍重重圍困下,被迫向傅友德投降。

納哈出投降也代表着殘存於遼東地區的北元勢力被朱元璋所清剿,後來在第二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又率軍在捕魚兒海之戰中大敗北元天元帝脫古思帖木兒,北元徹底被明朝打癱,隨着納哈出投降和天元帝被打敗,這意味着鐵木哥斡赤斤後裔遼王阿札失裏徹底失去北元依靠,阿札失裏當時的選擇就只有兩條路,要麼投降朱元璋,要被被朱元璋剿滅。

朵顏三衛是朱棣靖難之役時候的大功臣,爲什麼最後被剿滅?

因此阿札失裏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向朱元璋投降,在阿札失裏投降之後,朱元璋收攏了阿札失裏部下的蒙古騎兵,而阿札失裏麾下以朵顏三衛的蒙古騎兵爲主,朱元璋依舊沿用了元朝的名稱,設置其爲朵顏三衛。

畢竟阿札失裏是蒙古人,因此朱元璋信不過他,於是特封第十七子朱權爲寧王,命其赴大寧(現今內蒙古赤峯市寧城縣)就藩,朵顏三衛雖然擁有高度自治權,但是在名義上都是要受到寧王朱權節制,所以寧王朱權也成了明朝初期十三大塞王之一,其實力之強僅次於燕王朱棣。

由於阿札失裏之前是元朝的遼王,地位極其尊崇,但是投降朱元璋之後,卻只被朱元璋冊封爲泰寧衛指揮使,連封爵都沒有,反不如之前身份地位不如他的納哈出被封爲海西侯,因此阿札失裏對朱元璋的封賞極其不滿,加之他是被迫投降朱元璋,因此沒多久阿札失裏就帶着朵顏三衛的不少人馬反叛朱元璋而去。

雖然阿札失裏的叛逃帶走了不少朵顏三衛將士,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都留了下來,他們對明朝表示了效忠,因此也成爲了明朝的僱傭兵。

由於朱元璋的長子懿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因此朱元璋在晚年冊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爲皇太孫,把皇位隔輩傳給了孫子,而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繼位之後就厲行削藩也逼得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

要知道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是以一隅敵全國,他是並不佔任何優勢,所以朱棣千方百計地想增強自己的實力,因此他就曾經想到了隸屬於十七弟寧王朱權麾下的精銳蒙古騎兵朵顏三衛。

但是朱棣卻知道朱權爲人善謀,雖然內心並不接受朱允炆的削藩,可他卻也不會輕易反抗朱允炆,因此朱棣就想智取朱權,從他手中奪取朵顏三衛的控制權。

建文元年(1399年)江陰侯吳高率軍進攻永平(現今河北盧龍),朱棣率軍從北京馳援永平,在擊退吳高之後,朱棣順道去了大寧。

此前由於朱權封地大寧與朱棣的封地北京相近,兩人時常走動,關係比較親密,因此朱棣來到大寧,朱權只讓朱棣一人進城,接見了他。

朱棣見到朱權後就開始飆演技,他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自稱現在走投無路了,希望弟弟朱權拉他一把,向侄子朱允炆求情寬恕他。

朱權信以爲真,表示很同情朱棣,願意替他向朱允炆求情,並挽留朱棣在大寧暫住下來,好吃好喝的款待朱棣。

朱權卻不知道朱棣的部下一部分暗中潛入大寧城收買他手下的人,另一部分則分去朵顏三衛收買了三衛的蒙古首領。

就這樣朱棣在朱權那待了些時日,就準備告辭離開,朱權更是親自出城爲朱棣送行,結果朱權出城之後朱棣的人就趁機發難控制住了朱權,隨即大寧城也被朱棣的軍隊趁勢佔據,朱權則落入了朱棣手中。

朱棣既然想獲得朵顏三衛控制權,他也不能對朱權太過分,因此他欺騙朱權,許諾將來靖難成功之後,願與朱權平分天下。

因此朱權一面被朱棣裹挾,一面又被他各種忽悠,只得被迫忽忽悠悠地跟隨他發動了靖難之役,朱權點頭髮動靖難之役,也使得早已經被朱棣收買了的朵顏三衛首領更加明目張膽的跟隨朱棣起兵。

朵顏三衛都是清一色的蒙古騎兵,機動性很強,而且作戰英勇,是衝鋒陷陣的首選部隊,在靖難之役中對朱棣貢獻很大,因此在《明史》中記載:自是衝鋒陷陣皆三衛兵。成祖之有天下,自克大寧始。

僱傭兵性質的朵顏三衛註定了對明朝毫無忠誠可言

朵顏三衛是朱棣靖難之役時候的大功臣,爲什麼最後被剿滅? 第2張

最終朱棣靖難之役成功,大侄子朱允炆被他整得下落不明,朱棣也由此登基爲帝,但是朱棣登基之後,對曾經許諾平分天下的寧王朱權卻食言而肥。

朱棣當初約定與朱權平分天下時,其實他當時也沒有把握能完全推翻朱允炆的統治,因此他不得已給朱權誇下海口,但是真到他統一天下當了皇帝之後,他當然不希望和朱權一同分享天下了,甚至他都不希望朱權繼續成爲一個手握重兵的塞王。

不光朱權的權力要被削弱,朱棣連其他的塞王權力也都挨個削弱,因此朱棣在成爲皇帝之後不僅沒有履行諾言與弟弟朱權平分天下,反而朱權連鎮守大寧掌管大寧都司的兵權也都被剝奪了。

朱權這個人很有謀略,他深知朱棣本身就是以塞王起兵篡位成功,朱棣登基之後自然對塞王十分忌憚,因此這些塞王們的權力也會隨之被削弱,朱權也沒奢望朱棣能與他平分天下,所以朱權就希望朱棣能把他封到蘇州這些江南富庶地區。

蘇州是江南的財富重地,朱棣當然不捨得把這麼好的地方奉給朱權,因此他找各種理由婉拒了朱權的提議,後來朱權又想封到相對差一些的南昌,但是朱棣最初也不同意。

後來朱權就用了謀略,朱權利用自己之前的影響力煽動了大寧衛所的明軍,以朱棣封賞不均爲由,鼓譟邊塞士兵逃亡或者譁變,因此大寧出現兵亂,而朱棣這回也認識到了,朱權對於大寧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於是朱棣爲了平息大寧兵亂,下旨改寧王朱權封地爲江西南昌。

朱權到了南昌之後也很識時務的開始韜光養晦閉門謝客,不再參與政治,因此朱權最後也得以善終。

不過朱權的玄孫朱宸濠卻不安穩,雖然朱權淡忘了當初朱棣與自己平分天下的承諾,但是他的玄孫朱宸濠卻沒有淡忘,因此朱宸濠在明武宗朱厚照時期一直想着圖謀能奪取皇位,不過朱宸濠最後被巡撫王守仁擊敗,明武宗直接將他誅殺,並廢除了寧王封爵。所以第一代寧王朱權用韜光養晦換來的寧王爵位最後還是讓自己的玄孫給弄沒了。

朱權到了南昌之後,被他煽動的大寧邊軍也都得到了朱棣的寬恕,這些兵亂才逐漸被平息下來,而朱棣也對大寧衛所的邊軍有些猜忌,同時還想淡化朱權對大寧的影響,因此朱棣考慮到已經完成使命迴歸各地駐所的朵顏三衛,不如拉攏朵顏三衛來替自己守衛大寧,所以朱棣對朵顏三衛的首領封賞極爲豐厚,並讓他們移駐大寧,幫助大明防守邊塞。

平心而論朱棣作爲皇帝雖然是篡位而登上皇位,但他還是十分有作爲的皇帝,不過用朵顏三衛駐防大寧也是他執政生涯中的一大敗筆。

大寧衛和開平衛(現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都是朱元璋從北元殘餘勢力手中搶下來的兩個戰略要塞,當初朱元璋設置這兩個衛所就是爲了讓這兩個地區互爲掎角之勢來防禦蒙古人,而朱棣一是猜忌皇室兄弟,二也是爲了拉攏朵顏三衛,因此他纔會想到讓朵顏三衛來幫他戍衛大寧這個軍事要塞,而用來防禦蒙古人的軍事要塞,朱棣反而用了蒙古僱傭兵來防衛,所以這個後果可想而知。

爲此朱棣對朵顏三衛封賞極爲豐厚,朵顏三衛總共也就三五萬軍民,被朱棣封爲指揮、千戶、百戶的人就多達三千餘人,也就是近十分之一的人都有官職,這就是朱棣以爲自己以恩封朵顏三衛的各部首領,就可以使他們誠心爲其賣命的想法。

但是朱棣沒考慮到朵顏三衛的人都是蒙古人,他們本身就與漢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上大不相同,朵顏三衛最初投降明朝是迫不得已,是朱元璋強大的兵鋒所致,後來朱棣又對他們許以厚禮,因此朵顏三衛毫無忠誠度可言。

隨着朱棣對朵顏三衛的豐厚恩賞,以及大明暫時不再向蒙古用兵,因此時間長了,朵顏三衛就開始起了別的心思,那就是表面上對明朝畢恭畢敬,俯首稱臣,暗地裏與東部蒙古的韃靼人勾結。

朱棣在繼位之初也沒想過對蒙古用兵,他還是想與民生息,蒙古韃靼人由於當時處於內亂而且也不太清楚大明內部的狀況,因此韃靼暫時也與大明和平共處下來,直到永樂七年(1409年),此時韃靼內部逐漸穩定,權臣阿魯臺扶持了元昭宗愛猷識理答臘之孫本雅失裏繼承汗位,加之又與朵顏三衛聯合好了,因此早就想找大明麻煩,朱棣派去的使者被韃靼所殺,於是朱棣大怒,並派遣淇國公丘福率軍出征討伐本雅失裏汗和阿魯臺。

結果丘福輕敵冒進導致全軍覆沒,丘福本人和四位侯爵都被韃靼人所殺。一場仗折損了一公四侯,這讓朱棣十分震怒,於是第二年也就是永樂八年(1410年),朱棣率軍御駕親征韃靼,也開啓了明成祖五次北伐之戰,這是朱棣第一次遠征漠北。

朱棣第一次遠征漠北大展神威,把韃靼人按在地上摩擦,本雅失裏汗被打的跑到了西部蒙古瓦剌(蒙古在朱元璋時期被打的分裂,東部被明朝成爲韃靼,西部被成爲瓦剌)投靠妹夫馬哈木,由於馬哈木此前已經臣服大明,被朱棣冊封爲順寧王,因此馬哈木根本不念親情關係,直接斬殺本雅失裏汗,將其首級傳給朱棣,而權臣阿魯臺也被朱棣打得跪地求饒俯首稱臣,阿魯臺被朱棣冊封爲和寧王,至此東西蒙古相繼臣服於大明之下。

也是在這次親征時,朱棣意外的發現被他俘虜阿魯臺的軍隊中居然有被他冊封的朵顏三衛貴族和首領,朱棣至此才知道原來韃靼敢如此囂張,是因爲朵顏三衛暗中與其聯合裏應外合算計大明。

因此朱棣大怒,給朵顏三衛下了很嚴厲的斥責諭旨:昔兀良哈之衆數爲韃靼抄掠,不能安處,乃相率歸附,誓守臣節,我太祖高皇帝矜厥困窮,設福餘、朵顏、泰寧三衛,授爾等官職,律各領其衆,臣屬既久,後竟叛去。及聯即位,復遣使來朝,聯略其過,加意撫綏,數年以來生聚蕃息,朝廷於爾可爲厚矣。比者爾爲本雅失裏所脅,掠我邊卒,又遣苦列兒給雲馬市,實行窺伺。狡詐如此,罪奚可容。

朱棣這意思就是當初朵顏三衛也曾經常受到韃靼人侵略,才歸附了朱元璋,後來被朱元璋授予官職不久就曾背叛過,而他既往不咎,對他們大加封賞,可是朵顏三衛卻暗中與韃靼勾結算計大明。

朵顏三衛的人一看阿魯臺都俯首稱臣投降了,於是趕緊給朱棣狡辯,稱朵顏三衛都是受到阿魯臺的脅迫,請求朱棣原諒。

朱棣也知道朵顏三衛怎麼回事,所以他並沒有深究,只是點到爲止,就這樣朵顏三衛與朱棣和平相處下來。

朵顏三衛是朱棣靖難之役時候的大功臣,爲什麼最後被剿滅? 第3張

之後蒙古瓦剌部的馬哈木實力逐漸強大,覺得自己有對抗明朝的資本了,於是永曆十二年(1414年)朱棣第二次親征漠北,這一戰朱棣又將馬哈木擊潰,嚇得馬哈木再次求和俯首稱臣,雖然朱棣允許了馬哈木求和,但是阿魯臺卻找到機會,他藉着馬哈木被朱棣擊潰的機會,趁機與馬哈木開戰,最終馬哈木被阿魯臺所殺,兒子脫歡被阿魯臺俘虜爲奴,這個脫歡就是後來在“土木堡之變”中俘虜明英宗朱祁鎮的瓦剌太師也先的老爹,換言之馬哈木就是也先的爺爺。

阿魯臺殺了馬哈木之後,由此韃靼實力又再次加強,阿魯臺又趁機繼續籠絡朵顏三衛的貴族,因此朵顏三衛再度投到了韃靼太師阿魯臺的懷抱。

因此在永樂二十年(1422年)時,阿魯臺又覺得自己行了,開始挑釁朱棣,於是朱棣開啓了第三次遠征漠北之戰,這一次阿魯臺學聰明,他與朱棣稍一接戰,一看打不過,就立刻撤退,朱棣緊咬着他追了很久沒追上,朱棣只得收兵。

但是朱棣心有不甘,此次遠征勞民傷財,自己如果毫無戰果地回去如何向天下臣民交代,自己還要不要面子了,由於這一次攻打阿魯臺,朱棣又看到了朵顏三衛與阿魯臺沆瀣一氣,於是朱棣就把氣撒到了朵顏三衛身上,他決定把朵顏三衛剿滅,這樣也能回去向天下人有個交代了。

於是朱棣召集軍隊,宣佈了要征伐朵顏三衛的命令:所以羽翼阿魯臺爲悖逆者兀良哈之寇,今阿魯臺狼狽遠遁,而兀良哈之寇尚在,當還師翦之。

於是朱棣分五路精銳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朵顏三衛合圍,最終朵顏三衛基本全部被朱棣剿滅,只有少部分人僥倖逃脫。

朵顏三衛帶給明朝的教訓是慘痛的,且是一直持續的

朱棣這次剿滅朵顏三衛給邊境帶來了數年的平穩,但是後來隨着朱棣去世,他的繼任者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都偏向於發展國內經濟,與民生息,因此一改之前朱棣對蒙古的以攻爲守的策略,改爲了以防守爲主的策略,明朝沒有再對蒙古發動大規模的戰爭,這也給了韃靼和瓦剌包括朵顏三衛在內的發展空間。

因此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時期,朵顏三衛再度死灰復燃,時不時地又開始侵擾明朝的大寧,還曾順着大寧進入河北地區劫掠,所以明朝不勝其擾,明宣宗朱瞻基爲此還親自率軍征討,可惜沒有取得理想效果。

此後朵顏三衛又經常受到韃靼和瓦剌拉攏,更加成爲了香餑餑,也是在韃靼和瓦剌的支持下,朵顏三衛大概在明英宗時期就完全佔據了大寧地區,而此時的朵顏三衛也成了除瓦剌和韃靼之外最讓大明頭疼的邊患。

甚至後來在“大明戰神”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御駕親征瓦剌千里送人頭時,就有朵顏三衛的人與瓦剌太師也先聯合,後來瓦剌大軍能兵臨北京城下,還是朵顏三衛的人給帶的路。

在明英宗之後明朝的軍事力量也只能勉強自保,根本再無力扼制蒙古人的勢力擴張,因此朵顏三衛也徹底放飛自我發展,在明英宗二次復位之後,朵顏三衛的屬地已經佔據了西拉木倫河和遼河以南,東起開原,西近宣府的長城邊外廣大區域,實力遠超朱棣時期。

雖然後來朵顏三衛逐漸也被蒙古其他各部所吞併,但由於大明失去了大寧和開平兩大軍事要塞,此後這兩大要塞都掌控在蒙古人手中,也一直成爲了蒙古人入侵大明的捷徑。

朵顏三衛的興起主要在於朱棣主動放棄的關外要塞大寧衛,朱元璋當初的戰略意圖是通過大寧衛和開平衛互爲掎角之勢可以抵禦蒙古人入侵,但是由於朱棣爲了封賞當初朵顏三衛對自己靖難之役的幫助,也爲了消除寧王朱權對大寧的影響,所以朱棣纔會與朵顏三衛達成協議,讓他們移駐大寧,這也意味着朱棣主動放棄了大寧衛所的戰略要塞位置,大寧都被放棄了,那開平的戰略意義也就失去了。

朱棣在位時能多次親征蒙古,採用以攻代守的策略還體現不出失去大寧的戰略意義,但是朱棣並沒有徹底打服蒙古人,在他去世後,他的繼任者們都採取了防守的收縮策略,而防守策略在失去了大寧和開平兩大軍事要塞之後,也讓大明的邊防壓力倍增,加之後來大明軍備鬆弛,與蒙古人交戰也僅能自保,再無像朱棣那般數次遠征壓制蒙古人的攻勢。

所以朱棣放棄了大寧也使得隨後的開平又被迫放棄,失去了大寧和開平兩大軍事要塞,這也給後世的大明皇帝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可以說朵顏三衛給大明帶來的教訓是慘痛且一直持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