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朵顏三衛是幫助朱棣造反的功臣,爲什麼朱棣反而將其鎮壓?

朵顏三衛是幫助朱棣造反的功臣,爲什麼朱棣反而將其鎮壓?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朵顏三衛曾在靖難之役中幫助朱棣搶奪皇位,朱棣爲什麼反而將其鎮壓?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朱棣收拾朵顏三衛,主要是爲了保證當時明朝北方的邊境安全。因爲朵顏三衛當時只能算是明朝的附庸,而且因爲種種原因,在明朝和北方遊牧政權之間,搖擺不定,所以朱棣才決定給他們一個教訓。

要想解釋清楚這事,還得從朵顏三衛的歷史開始說起。

古代的時候,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文明。農耕文明下,人們大多是要和土地捆綁在一起,地在哪兒人就在哪兒,而且是世世代代都在這裏。遊牧文明則是逐水草而居,哪裏的水草豐茂,就去哪裏生活。

所以,在遊牧文明的體系下,草原上往往聚集着一個又一個的部落。有些部落,乾脆就是一個民族。有些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壯大,讓草原上的其他部落臣服,就成了北方遊牧政權。歷史的匈奴、突厥、契丹等政權,都是如此。

朵顏三衛是幫助朱棣造反的功臣,爲什麼朱棣反而將其鎮壓?

後來到了南宋後期的時候,隨着成吉思汗在草原上崛起,蒙古人成了北方的霸主。蒙古帝國是一個政權,這個政權下面,是由一個個的部落組成的。朵顏三衛的先祖,就是當時蒙古政權下面的三個部落。後來,這三個部落逐漸有了自己固定的生活區域,大概就是今天北京長城的北方,以及遼東地區西側的這一帶。

再之後,蒙古帝國變成了元朝,元朝又逐漸衰落。直到明軍北伐,元順帝北逃,元朝在歷史上的正統王朝地位,就此終結。不過,元朝雖然亡了,但這三個部落,依然還生活在這個區域,依然聽命於北元朝廷。

但是接下來,明朝組織了數次北伐,北元朝廷越打越弱,自然再也無力庇護這些曾經的部衆。到了洪武二十一年,一場大戰之後,明朝將軍藍玉在捕魚兒海附近,重創了北元政權。經此一戰後,北元政權徹底分崩離析,再也無力統轄北方草原的諸多部落了。

北方的那些部落也不傻,雖然曾經效忠黃金家族,但他們也是要活命的。尤其是離明朝最近的這些部落,更是時刻擔心明朝會打過來,將他們徹底消滅。所以沒辦法,既然北元朝廷已經煙消雲散,那我們就投降明朝唄。

於是,在洪武二十二年,這三個部落也都投降了明朝。明廷根據其部落不同,將其劃分爲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這裏的衛是指衛所的意思,是明朝的特殊軍事制度。因爲在蒙古那邊,朵顏部落也被稱之爲兀良哈部落,所以也稱之爲兀良哈三衛。最開始的時候,三衛以泰寧衛最強大,其次福餘衛,朵顏衛最次。但是後來,朵顏衛發展迅速,後來居上,所以明朝後來就習慣於將這三衛稱之爲朵顏三衛。

因爲特殊的歷史,導致朵顏三衛和明朝的關係十分複雜。

朵顏三衛是幫助朱棣造反的功臣,爲什麼朱棣反而將其鎮壓? 第2張

你要說他是明朝的自家人吧,他確實不是,人家是遊牧文明。但要說他是附屬政權或者附屬國,好像也不對,朵顏三衛要遠比屬國和明朝的關係更近。反正大概就是明朝招降了這三個部落,讓這三個部落繼續生活在原有的地盤上。同時因爲他們的地盤離北京實在太近,所以又對其嚴加管束。

最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讓自己的十七子寧王朱權坐鎮大寧府,管束這三個部落。按照當時的軍制,寧王還能以這三個部落的人組成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因爲是有戰力彪悍的遊牧民族組成,可以說當時明朝最強大的一支軍隊。老朱的意思,也是由自己的兒子統轄這支軍隊,然後在邊境上站崗。

但是可惜的是,因爲種種原因,老朱去世之後,朱家就開始內訌了。身在北京的燕王朱棣,打着‘靖難’的名號發動了叛亂,想要去搶遠在南京的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說實話,朱棣剛剛開始起兵的時候,局面其實是相當的難,甚至可以說是必敗無疑。

因爲按照之前老朱同志留下的軍事政策,朱棣最多隻能轄制北京周圍的軍隊,最多也就三四萬人;而朱允炆卻掌握了全國的軍隊,輕易就能湊出百萬大軍。如此大的差距,朱棣怎麼看都是必敗無疑了。

不過,朱棣到底還是有真本事的,在起兵之後,朱棣迅速將目光投向了朵顏三衛。

朱棣之前常年駐守北京,很清楚朵顏三衛的戰鬥力。朱棣明白,只有掌握了朵顏三衛,得到朵顏三衛組成的精銳,自己纔能有一絲勝算。但問題是,當時朵顏三衛掌握在寧王朱權手裏,不歸朱棣管轄。

那沒辦法,只能硬搶了。

所以朱棣起兵之後,迅速讓人去接觸朵顏三衛的頭領,用種種手段得到了他們的效忠。然後朱棣一個人跑到朱權那邊,和這個老實人哭窮,說自己起兵是迫不得已。朱權也沒防備,以爲朱棣真的是有苦衷,所以就真的相信了朱棣。後來朱棣把這個老實人朱權騙出城外,讓自己埋伏在城外的精銳一下子綁了朱權,然後又允諾平分天下。所以最終,在朱棣的半唬半騙的操作下,朱權也就只能上了這條船,和朱棣一起造反了。

這個過程,如果要細說起來的話,會很長很長。反正大概就是經過一番操作以後,朱棣得到了朵顏三衛的實際控制權。

朵顏三衛組成的軍隊,其實只有三千人左右的規模。但正是這三千多的精銳,替朱棣在接下來的戰爭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畢竟北方遊牧民族,能打是出了名的。毫不客氣地說,如果沒有朵顏三衛,朱棣是一定不可能造反成功的。

四年之後,朱棣打進南京,在南京登基稱帝,史稱明成祖。

朵顏三衛是幫助朱棣造反的功臣,爲什麼朱棣反而將其鎮壓? 第3張

朱棣登基以後,對朵顏三衛其實還是不錯的,畢竟這是幫他造反的大功臣。所以朱棣將三衛所在的地盤,徹底交給三衛自身管轄,又送了他們很多種子、耕牛、農具、金銀珠寶等等。從這個角度來說,朱棣其實還算是很夠意思的。非但沒有卸磨殺驢,反倒是一起分享了勝利的果實。

當然,朱棣這樣做,也不是完全出於感謝。因爲這三衛所在的位置,實在是太關鍵了,朱棣很想把他們打造成一個對抗北方遊牧政權的橋頭堡。如此一來,就算將來北方再有戰事,明朝也有一個緩衝的餘地。

但問題是,人心是從來不會滿足的。

在得到大量的物資賞賜,以及對這個地區的管理權以後,朵顏三衛開始想要尋求更多的東西。比如脫離明朝的控制。

所以接下來,朵顏三衛開始明面上對明朝俯首稱臣,暗地裏則開始和蒙古諸部走得越來越近。這其實也很正常,畢竟人家以前就是一家的。但問題是,對於一個地區性勢力來說,做一個搖擺不定的騎牆派,有時候未必是什麼好事。

對於朵顏三衛的野心,朱棣不是不知道,他只是懶得理會罷了。準確來說,朱棣本來也沒把朵顏三衛當成自家人,一開始朱棣就想讓朵顏三衛做一個屏障。但是,對於朱棣來說,你朵顏三衛可以騎牆,但要是跑到牆那頭去了,你看我打不打你?

公元1422年,北方的瓦剌又不老實了。自捕魚兒海一戰後,北方草原逐漸分裂成韃靼、瓦剌、兀良哈這三個部分。這其中的兀良哈地區,也就是朵顏三衛,早已成了明朝的附庸。但韃靼和瓦剌因爲距離較遠的關係,對明朝還是不太服氣,偶爾會來騷擾一下。這一年,韃靼的首領阿魯臺,覺得自己最近還不錯,可以和明朝比劃一下了,所以就進逼到明朝邊境。

此時的朱棣,雖然已經年過六十,但還是老當益壯,自然忍不了。沒啥可說的,直接帶軍隊砍服他就是了。

最終,阿魯臺大敗,明軍大勝。

不過,朱棣班師回朝的時候,終於覺得有點不對勁了。照理來說,朵顏三衛就在北邊啊?他們如果不和阿魯臺串通的話,阿魯臺怎麼可能威脅到明朝邊境呢?順着這個思路想下去,朱棣斷定,朵顏三衛一定和阿魯臺部有所勾結。

朱棣做出這個判斷,當然也不是全憑猜測,而是確實有證據。因爲在明朝和阿魯臺交手的時候,就發現阿魯臺那邊,有朵顏三衛的人出現。

朵顏三衛是幫助朱棣造反的功臣,爲什麼朱棣反而將其鎮壓? 第4張

朱棣當即下令,明軍向朵顏三衛發起進攻。在明軍的進攻下,朵顏三衛根本不是對手,只能認輸求饒。朱棣到底不是那種嗜殺成性的人,見朵顏三衛求饒之後,也就沒有再爲難他們,只是讓他們好自爲之。

可惜朵顏三衛實在是不長記性,對於騎牆這項活動,似乎尤爲熱衷。後來朱棣去世以後,朵顏三衛又恢復了許多。加上當時朱棣已經去世,明朝的勢力範圍開始逐漸退後到長城以南。朵顏三衛覺得自己又行了,又開始偶爾騷擾明朝邊境。到了1428年的時候,明宣宗朱瞻基又帶着人將其一頓暴打,朵顏三衛這才又老實了許多。

再之後,隨着韃靼的崛起,朵顏三衛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明朝這邊討厭他,不可能幫助他,韃靼又開始逐漸蠶食他。所以到了十五世紀末,朵顏三衛就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了。

由此可見,朱棣收拾朵顏三衛,真的不是什麼恩將仇報,只是爲了鞏固北方邊境,自衛反擊而已。如果朵顏三衛能夠老老實實做明朝的附庸,不做什麼騎牆派,後來韃靼對付他的時候,明朝說不定還能棒棒他。

歷史證明,騎牆派最後往往都沒什麼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