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寧王朱權被朱棣挾持參與靖難之役,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寧王朱權被朱棣挾持參與靖難之役,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寧王朱權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朱棣即位後,寧王朱權雖然坦然接受了朱棣對當年“中分天下”的承諾隻字不提且服從安排將封地遷往南昌,但卻將心中的不滿一代一代傳了下去,一百多年後,末代寧王朱宸濠發動了一場差點將大明分爲北明、南明的大規模叛亂。

建文元年八月,燕王朱棣率燕軍於滹沱河大敗耿炳文率領的三十萬南軍,耿炳文率軍退保真定,朱棣揮軍猛攻兩日而不能克,便轉而率軍去解永平之圍,靖難之役暫時形成了兩軍相持之勢。

建文帝收到耿炳文的敗報後,大驚失色,急忙命曹國公李景隆取代耿炳文,並且向前線增派二十萬援軍,希望李景隆能率領五十萬南軍畢其功於一役。

朱棣對此很是不以爲然,面帶輕鬆向麾下諸將表示:“我跟李景隆從小玩到大,太知道他是什麼人了,將門犬子說的就是他,建文帝讓他率領五十萬大軍前來,我們肯定能躺贏。”

寧王朱權被朱棣挾持參與靖難之役,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話雖如此,朱棣的心中卻一點都不輕鬆,他深知能被明太祖朱元璋賞識的李景隆肯定不會是個草包、南軍中不乏能征善戰之輩,“將門犬子”、“躺贏”等語不過是安慰諸將的場面話,真要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找到一支戰力強悍的援軍才行。

然而,在四面皆敵的情況下,哪裏才能找到這樣一支援軍?

其實,朱棣心中早就有了答案,靖難起兵之初,他就曾對張玉等將領說過:“餘巡塞上,見大寧諸軍彪悍。吾得大寧,斷遼東,取邊騎助戰,大事濟矣。”

朱棣的這段話說明他早已將封地在大寧的寧王朱權和朱權麾下的8萬朵顏三衛精騎看成自己能否靖難成功的重要砝碼。

寧王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大寧,與秦王、晉王、燕王一起肩負守衛大明北部邊防線的重任,人稱“燕王善戰、寧王善謀”,麾下有戰力強悍的8萬朵顏三衛精騎。

朱棣靖難起兵後,“善謀”的寧王朱權打定主意保持中立,這樣做,無論誰勝誰負,他都能依靠8萬朵顏精騎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理想很豐滿,現實往往卻很骨感,寧王朱權想要中立,結果建文帝對他不放心、朱棣早就將他和他麾下的8萬精騎看成自己靖難成功與否的重要砝碼。

這種情況下,寧王朱權想要在靖難中置身事外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寧王朱權被朱棣挾持參與靖難之役,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2張

建文帝爲了讓自己放心,就下詔召寧王朱權赴京師,朱權仗着自己麾下的8萬精騎拒絕了,建文帝對此沒有任何辦法,只能默認。

至於朱棣,寧王朱權認爲他拿自己也沒有辦法。

事實上,朱棣率軍解了永平之圍後單騎入大寧城見寧王朱權時,拉着朱權的手錶示自己後悔了並希望朱權能替自己向建文帝上一道請罪表的舉動使朱權認爲窮途末路的朱棣根本不可能打自己和8萬精騎的主意,所以,朱權對朱棣派一些人進入大寧城採購物資的請求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朱棣一直在大寧城待了七天才向寧王朱權辭行,朱權出於禮節將朱棣送到城郊,正當朱權準備返回城中時,朱棣一把拉住了他,然後對他說:“跟我一起靖難吧!”

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呆了寧王朱權,可是在唯一一個奮起反抗的親信將領朱鑑戰死後,冷靜下來的朱權看着身邊若無其事的朵顏三衛將領瞬間明白了朱棣給他玩了一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朱棣派入城中的那些人壓根就不是在採購物資,而是在收買人心。

朵顏三衛本就是投降明軍的元軍,忠誠在他們心中毫無價值,誰給了利益大他們就跟着誰,現在朱棣給出的利益更大,他們自然就被朱棣從寧王朱權手中搶走了。

事已至此,並且在朱棣向寧王朱權做出了“靖難成功中分天下”的承諾後,朱權只能帶着8萬朵顏三衛精騎跟着朱棣一條道走到黑了。

隨着寧王朱權及8萬精騎投向朱棣陣營,當時大明幾乎所有的精銳騎兵都在朱棣手中(朱棣麾下同樣也有一支爲數不少且極爲精銳的騎兵軍團)。

憑藉這支精銳騎兵軍團,朱棣在接下來的鄭壩村之戰、白溝河之戰兩敗李景隆,爲靖難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不是鐵鉉、盛庸將朱棣擋在了濟南城下,恐怕要不了多久朱棣就能兵臨京師。

之後的三年裏,取代李景隆成爲南軍統帥的盛庸雖然多次擊敗朱棣,但是由於南軍缺乏一支能跟朱棣麾下精騎相媲美的精銳騎兵軍團,導致盛庸始終無法殲滅朱棣的主力部隊。

這期間,南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朱棣的燕軍卻愈戰愈勇。

不僅如此,原本在寧王朱權麾下的8萬朵顏三衛精騎徹底被朱棣掌控,寧王朱權只能幹一些草擬檄文之類的活兒。

建文四年正月,朱棣在軍師姚廣孝的建議下率領包括朵顏三衛精騎在內的龐大騎兵軍團繞過屢攻不克的濟南直接向京師進軍。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率軍進抵京師城下,谷王朱橞、李景隆打開城門投降,建文帝不知所蹤,隨後,燕王朱棣即位,是爲明成祖。

寧王朱權被朱棣挾持參與靖難之役,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3張

朱棣即位後,寧王朱權的處境是相當尷尬,朱棣拼死拼活打下的江山憑什麼分他一半,所以,當年朱棣曾向他做出的“靖難成功中分天下”的承諾對於此時的他來說無疑是潛在的致命威脅。

幸好,明成祖朱棣有意忘了當年的承諾,寧王朱權也不敢再提,才讓朱權保住了命。

這種情況下,寧王朱權心中的不滿可想而知。

接下來,明成祖朱棣的所作所爲讓寧王朱權明白了什麼是“沒有最不滿、只有更不滿”。

朱棣在京師當了皇帝,肯定不會再讓寧王朱權回大寧,朱權對此心知肚明,可是,令朱權想不到的是,當朱棣詢問他想將封地遷到哪裏時,他先說蘇州、又說錢塘,結果朱棣都找藉口不同意,害怕激怒明成祖朱棣的朱權只好聽憑朱棣安排,最後,朱權的封地被遷到了南昌。

儘管寧王朱權心中對此很是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永樂二年,南昌有人告發寧王朱權暗行“巫蠱誹謗之事”,明成祖派密探前往調查,結果查無實據,朱權涉險過關。

這件事有很大可能是明成祖朱棣自導自演的,目的就是爲了敲打寧王朱權,防止朱權因心中不滿而生出異心。

漢朝時的“巫蠱之禍”,漢武帝連兒子都能下手,更何況寧王朱權這個明成祖朱棣的弟弟呢,所以“巫蠱誹謗之事”後,深知自己一步不慎就可能粉身碎骨的寧王朱權便開始了韜光養晦。

從此,歷史上少了一個“善謀”的藩王,多了一個醉心於鑽研茶道、音樂、醫卜、戲曲、經史等的大才子,例如有着“明代第一琴”之稱的“飛瀑連珠琴”就是朱權親手製作的。

明成祖朱棣駕崩後,寧王朱權心中積攢的不滿曾有過小爆發,他故意對繼位的明仁宗說自己的封地不在南昌,結果遭到了明仁宗的斥責。

此後,寧王朱權便將不滿身藏於心中,直到正統十三年因病去世。

寧王朱權被朱棣挾持參與靖難之役,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4張

寧王朱權雖然去世了,但他心中的不滿卻在一代又一代寧王心中積攢着。

正德十四年六月,朱權的五世孫、末代寧王朱宸濠起兵發動叛亂。

朱宸濠起兵後本打算直接攻佔南京,一旦如此,大明極有可能分爲北明、南明,但是在王守仁的一系列妙計之下,朱宸濠放棄了攻佔南京的打算、困守南昌,隨後在鄱陽湖之戰被王守仁生擒。

正德十五年年底,朱宸濠於通州被處死,寧王朱權一脈湮沒於歷史的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