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朝明朝的文官地位是如何一步步提高的?有哪些方式?

宋朝明朝的文官地位是如何一步步提高的?有哪些方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是大家公認的重文輕武,明朝事實上也是一個重文輕武的王朝,今天本站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特別是宋朝,還有所謂“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說法。

明朝時,雖然沒有了這個說法,但明朝到了中後期,皇帝除了還保有廷杖和殺人的權力,實際上,國家的治理,還是丟給了文官集團。

兩個朝代在皇權和文官集團的博弈上,以及文官集團慢慢崛起的方式上,其實有很多共同點。

宋、明兩朝的開國皇帝,毫無疑問都是在努力提升皇權,壓制臣權的。

宋太祖趙匡胤改變了以往大臣跟皇帝坐而論道的工作方式,撤去了奏對時給大臣準備的坐椅。

他設計的官帽的樣式,也是爲了避免大臣們在上朝時互相交流,這些,都是有意強化皇權的反應。

明太祖朱元璋廢宰相,興大案,篡改孟子著作中不利於皇權的言論等種種行爲,也是爲了強化皇權。

兩位開國皇帝的目的是一致的,趙匡胤從沒有過“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言論和想法,朱元璋就更不用說。

他們之間的區別就是,朱元璋更有底氣,“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功績和“自古以來得位最正”的金身,讓他能稍許肆無忌憚。

趙匡胤就沒那麼強勢,底氣沒那麼足,加上直到他去世,也沒有真正完成全國的統一,無法在內部搞改革和集權,所以在方式上溫和的多。

宋朝明朝的文官地位是如何一步步提高的?有哪些方式?

宋、明兩朝,文官集團的崛起,都是在開國皇帝去世之後,且機遇和方式幾乎一模一樣。

宋太祖之後的皇帝是宋太宗趙光義,明太祖死了四年後,明朝的新皇帝是明成祖朱棣。

這兩位太宗皇帝(朱棣的廟號在嘉靖皇帝執政之前,也是太宗)的共同點是,皇位來得有些問題。

宋太宗的皇位是通過“燭影斧聲”而來,明成祖更是公認的篡位。

於是,兩位皇帝都需要文官集團予以認同,文人的筆是任何強勢的皇帝都要妥協的,包括朱元璋在內。

別看明成祖進南京城後殺了好多不支持他的讀書人,滅方孝孺的“十族”時強勢無比,對讀書人的態度不那麼好,可最終,他還是把皇位留給了文官集團力捧的長子。

明朝文官集團的議政權和行政權,在明成祖執政時期,開始大幅度得到提升,內閣權力加重,這也是一種妥協和交換。

明成祖是比較隱晦的妥協,因爲他自身的執政功績也不差。

宋太宗就比較直接了,特別是收復燕雲十六州失敗後,更需要文人的筆幫他遮掩。

所以他在位時,大幅增加科舉入仕的數量,一次科舉選拔官員的數量,就超過宋太祖執政十幾年時的選拔數量,且大幅增加官員們的待遇。

宋太宗和明成祖,在對文官集團妥協的方式上略有不同,但性質是一樣的,一切的根源就是帝位來得有問題。

在這兩位帝位來得有問題的皇帝之後,繼任者同樣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文官集團全力支持上位,或在文官集團的幫助下,得以保住皇位。

宋太宗的繼承人宋真宗趙恆,在宋太宗去世後,就差點被政變搞得無法繼位。

當時,宦官王繼恩勾結皇后李氏想廢掉宋真宗,是以名相呂端爲首的文官集團幫助宋真宗成功登上了帝位。

宋真宗之後的宋仁宗趙禎,更是在文官集團的保護下,才安然度過了皇太后劉娥的執政時期,得以順利親政。

所以,宋朝到宋真宗執政時,已經極少殺文官了,到宋仁宗時,更是一個都不再殺。

原因也很簡單,兩位皇帝都要感謝文官集團的幫助和支持,所謂“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說法,就是始於宋仁宗時期,慢慢還演變成不殺文官。

至於野史或部分文人筆記中有記載的宋太祖誓碑,其中有寫“不得殺士大夫”的說法,我個人是不大相信的。

因爲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時,就殺過不少文官,這是有據可查的,去看看《宋史》中兩位皇帝的本紀就知道了。

宋朝明朝的文官地位是如何一步步提高的?有哪些方式? 第2張

明朝在明成祖之後,陸續繼位的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他們在對待文官集團的態度上,跟宋真宗、宋仁宗有着同樣的感激心理。

明仁宗在當太子時,繼承人的地位一度搖搖欲墜,多虧文官集團前赴後繼的力挺,才保住繼承人的身份。

包括讚揚明宣宗是“好聖孫”,提醒明成祖在皇位繼承上要看三代,也是文官解縉特意說明的,解縉還因支持明仁宗枉死。

這些支持行爲,都讓明仁宗、明宣宗必須要領情,也因此,明仁宗繼位後,在短短的幾個月執政期內,做了大量的提高文官集團的地位的事。

明宣宗繼位後,沒有更改父親做出的決定,明朝的文官集團的地位和麪對皇權的壓力,由此慢慢改善,也開始慢慢崛起。

如上所述,宋、明兩朝,文官集團的崛起,在機遇和方式上,都是一樣的,也都是有着一定過程的,不是一開始就很強勢。

兩個朝代的二代皇帝帝位都來得有問題(備註,宋太祖的帝位同樣來得不正,明成祖其實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但南明時才承認建文帝),需要一定程度上優待文官。

宋太宗和明成祖的繼承人,更是因爲文官集團的保護和力挺,才分別坐穩皇位。

所以,宋真宗、宋仁宗、明仁宗、明宣宗等,都對文官集團做出了最大的妥協,奠定了兩朝文官集團崛起的基礎。

但兩個朝代在文官集團慢慢找到自己的地位後,皇權跟文官集團相處的方式,又有些不同。

宋朝是一直往“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條路上在走,文官集團更強勢,除了宋徽宗執政時期,皇權略壓過文官集團外。

而宋徽宗能讓皇權壓過文官集團,是因爲他大量起用宦官來制衡文官,這一點,從北宋著名的“六賊”中,一半都是宦官,就能看出來。

等到宋徽宗把國家玩沒了後,他的經驗自然不被後人學習,文官們馬上就把冒過一次頭的宦官勢力踩了下去,不準再出現。

如果不是宋徽宗因“靖康之恥”成了反面典型,他之後的皇帝們,相信不會放過利用宦官勢力提升皇權的這種好辦法的,宋朝的皇帝其實被文官集團壓制得很苦。

明朝的皇權在跟文官集團相處的方式上,跟宋朝不同的就是,明朝皇帝不但大量起用宦官來制衡文官,還有錦衣衛幫手。

因而,明朝的皇帝,雖然治國的權力慢慢被文官集團取代和壓制,但一直保留着最終的制裁手段,他們能使用廷杖和殺人的方式,做最後的掙扎。

明朝能做到這一點,而宋朝做不到這一點,都是開國老祖宗帶來的因果。

宋朝不僅僅是二代皇帝的帝位來得不正,他本身就立國不正,宋太祖趙匡胤是欺負孤兒寡母后建國,在跟文官集團相處時,總會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宋朝明朝的文官地位是如何一步步提高的?有哪些方式? 第3張

加上宋太祖從建國起,就開始打壓武官集團,宋朝文官集團崛起的時間和土壤,都超過明朝的文官集團,因此在對待皇權的態度上,能更強勢。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給他的子孫帶去的恩萌就比宋太祖多太多,底氣十足,包括錦衣衛,就是明太祖留給子孫保護皇權的遺產之一。

另外,明朝能抗衡文官集團的武官及勳貴集團,是到“土木堡之變”後,才真正衰落,明朝宦官勢力的崛起,又是在文官集團沒有一手遮天之前。

等到文官集團開始沒有武勳集團制衡時,宦官集團跟錦衣衛都已經成型,不可廢除。

所以,明朝皇權在文官集團獨大之後,還能保有宦官集團和錦衣衛這兩把菜刀,在面對文官集團時,還是有一定的底氣。

不過,從本質上講,到了宋、明兩朝的中後期,實際上國家的發展方向,已經不是皇帝說了算,即使明朝皇帝能廷杖和殺人。

歸根結底,是因爲古代皇權不下鄉的特點造成的,皇帝的聖旨,未必有士紳的告示管用。

皇權和文官集團,以及他們背後的士紳的博弈,皇權的持久力始終不如文官集團。

皇權畢竟只代表一家一姓,文官集團幾乎代表全天下人,皇權不能保證每一代都出明君,可天下人卻能源源不絕出人才。

久而久之,皇權終究會被壓制,包括清朝這種比較特別的王朝,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