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王忠嗣:生前橫掃敵軍,死後拯救大唐

王忠嗣:生前橫掃敵軍,死後拯救大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忠嗣(705-749年),初名王訓,華州鄭縣人,唐朝名將,豐安軍使王海賓的兒子。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747年,唐朝天寶六年,這一年,唐朝發生了一場特殊的謀反案。

某一天,唐玄宗李隆基忽然得到密報,說他的一個養子,要發動政變,廢掉他這個皇帝,擁立自己的兒子做皇帝。

得知此事之後,李隆基嚇出了一身冷汗。因爲他的這位養子,可不是一般人,而是身兼四鎮節度使,手握數十萬重兵。當時唐朝北方超過一半的軍隊,都在他的手裏。

如果他想造反,幾十萬大軍瞬間揮師南下。長安城的陷落,只在須臾之間。李隆基這個皇帝,還能不能繼續做下去,都是一個未知數。

王忠嗣:生前橫掃敵軍,死後拯救大唐

李隆基雖然對這個養子極爲信任,但李隆基自己也知道,謀反這種事情,寧可錯殺,也不能放過。李隆基火速下旨,將這個養子調回京城。

回到京城之後,這位大唐四鎮節度使,馬上被打入大牢,嚴加審訊。在審訊期間,這位盛唐名將,遭受了難以想象的折磨,差點被折磨致死。多虧了接替他位置的哥舒翰,爲他捨命求情,後來也確實沒查出什麼證據,唐玄宗這才放了他。

不過,唐玄宗雖然放了他,但依然沒有給他官復原職,而是將他貶爲漢陽太守。兩年之後,這位昔日權勢滔天的盛唐名將,暴斃而亡。直到他去世十四年之後,唐朝才恢復了他的名譽,追贈其爲太子太師。

在追贈他名譽的同時,當時幾乎所有的唐朝高層,都感到十分遺憾。所有人都感慨,如果當年唐玄宗能夠聽此人的話,安史之亂或許就不會發生了!若是此人還活着,就算安祿山敢造反,最後也不可能波及整個唐朝。

更重要的是,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唐朝之所以能夠平定安史之亂,也是因爲此人生前留下的諸多後手。如果沒有這個人,唐朝後來能否最終平定安史之亂,都是一個未知數。

這位被後世稱作‘盛唐第一猛將’的人,名叫王忠嗣。

他的一生,傳奇程度讓人難以想象。

王忠嗣:生前橫掃敵軍,死後拯救大唐 第2張

王忠嗣生於公元705年,當時正是唐朝高層最混亂的一個時期,自從武則天去世後,唐朝高層多次政變,政局動盪不安。不過,對於王家來說,當時高層的這些動盪,倒是並沒有太大沖擊。

因爲王忠嗣的父親,王海賓,這些年一直呆在邊境上,沒怎麼參與高層的鬥爭。王忠嗣的父親,也是一位有名的猛將,以勇武著稱。當時在整個隴上地區,都十分有名。

幾年之後,隨着唐玄宗李隆基,正式上位,唐朝高層的鬥爭,才終於停止,歷史進入了開元盛世的階段。不過,李隆基的上位,對於王家來說,卻帶來了一場無法預料的劫難。

公元714年,吐蕃進犯隴右地區。此時唐玄宗剛剛掌權不久,面對的進犯,唐玄宗選擇了堅決抵抗。在這次戰爭當中,唐玄宗派老將薛訥爲主帥,前去抵抗吐蕃。

薛訥在演義小說裏面,就是那個薛丁山,大名鼎鼎的戰神薛仁貴的兒子。歷史上真實的薛訥,是一位大器晚成的老將,和他爹一樣能打。

在這場戰爭當中,薛訥最後率兵擊退了吐蕃,斬殺了數萬吐蕃精銳。然而在戰鬥過程當中,身爲先鋒的王海濱,卻意外戰死。王海濱戰死的時候,王忠嗣才僅僅只有九歲而已。

王忠嗣:生前橫掃敵軍,死後拯救大唐 第3張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大軍回朝之後,唐玄宗特意召見了王忠嗣。在這次召見過程當中,王忠嗣伏地大哭,讓唐玄宗心生憐憫。後來,唐玄宗乾脆直接收王忠嗣做了自己的義子,直接收養了他。

被皇帝收爲義子,王忠嗣雖然失去了父親,但卻也因此得到了一個機緣。此後的幾年裏,王忠嗣在宮裏長大,不但和其他皇子一起讀書,接受了最頂尖的教育。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按照唐玄宗的吩咐,王忠嗣還學習了很多行軍打仗的知識,要繼承他父親的遺志。

幾年之後,長大成人的王忠嗣,已經是文武雙全。而且,在這幾年的成長過程當中,王忠嗣和李亨逐漸成了至交好友。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個兒子,比王忠嗣稍小几歲。從小時候開始,李亨就和王忠嗣關係極好。而這種關係,後來也成了王忠嗣冤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唐玄宗的安排下,成年之後,王忠嗣便直接被任命爲代州別駕。在職期間,王忠嗣不但震懾了當地的豪強,讓當地治安瞬間提升了好幾個臺階。而且,王忠嗣本人還經常帶領小隊騎兵,去邊境殺敵。

後來,還是唐玄宗得到消息以後,擔心王忠嗣會戰死,強行把王忠嗣召了回來,這才暫停了王忠嗣的行動。

毫無疑問,此時的王忠嗣,對李家是一片赤誠,恨不得豁出性命,去報答唐玄宗對自己的養育之恩。而唐玄宗也十分重視這個養子,完全是按照‘霍去病’的標準,來培養王忠嗣。

此後的十年裏,王忠嗣多次前往邊境歷練,逐漸適應了邊境的殘酷環境,同時也更加膽大。在此期間,王忠嗣多次率兵出塞,立下了不少戰功,親手斬殺了不少敵人。公元733年,恰逢吐蕃贊普,在邊境練兵。得知這個消息後,王忠嗣僅率領麾下數百精銳,便前去襲擊吐蕃大軍,而且還斬殺了數千吐蕃精銳!

王忠嗣:生前橫掃敵軍,死後拯救大唐 第4張

這一年,王忠嗣28歲,不但深諳兵法韜略,而且個人武力強到爆表!如果再考慮到他皇帝義子的身份,王忠嗣的升遷,似乎也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此後的幾年裏,王忠嗣先後升任左威衛將軍、左金吾衛將軍、左羽林軍上將軍、河東節度副使等職。開元二十八年,王忠嗣正式升任河東節度;開元二十九年,升任朔方節度使……

此時的王忠嗣,纔剛剛三十多歲,便已經身居節度使的高位。這在大唐官場上,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不過,在這幾年當中,京城那邊,也發生了一些事情。因爲這些事情的發生,王忠嗣的身份,也開始變得有些特殊了起來。

開元二十五年,唐玄宗的一個妃子,忽然誣告唐玄宗的幾個兒子謀反。後來,因爲一系列的陰差陽錯,導致唐玄宗在一日之內,殺了自己的三個兒子,包括太子李琚!

這事說起來有些複雜,簡單來說,就是那個妃子,爲了幫自己的兒子,爭奪太子之位,所以才故意構陷三王。但三王被殺之後,唐玄宗也有些回過味來,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所以,唐玄宗後來並沒有選擇那個妃子的兒子,而是選擇了當時諸子之中,年齡最大的李亨,作爲新的太子!

李亨被立爲太子之後,那位得寵的妃子,以及支持妃子的宰相李林甫,還有其他一大堆的大臣,自然都開始紛紛攻訐李亨。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李亨過得並不輕鬆,隨時都有可能被廢掉。而這個時候,王忠嗣的意義,就凸顯了出來。

作爲當時大唐最年輕的節度使,王忠嗣不但前途無量,而且手握重兵。最關鍵的是,王忠嗣和李亨自幼一起長大,絕對是李亨的鐵桿支持者。只要王忠嗣還在,李亨又沒犯錯誤,那些奸臣,就算想要廢黜李亨,也根本無計可施。

王忠嗣:生前橫掃敵軍,死後拯救大唐 第5張

當然,相比那些朝堂鬥爭,王忠嗣更擅長的,還是邊境廝殺。在政治方面,王忠嗣其實是一個很單純的人。他一直堅信,只要自己堅定忠誠於唐玄宗,支持李亨,自己就不用考慮任何朝堂鬥爭。而在軍事方面,王忠嗣則是極具才能,遠超同時代幾乎所有將領。

尤其是隨着王忠嗣升任節度使,開始正式執掌一方兵權的時候,屬於王忠嗣的時代,便悄然開啓了。

天寶元年,王忠嗣兼任靈州都督。此後短短一年時間當中,王忠嗣率領大唐邊軍,在桑乾河一帶,大戰契丹與奚族的聯軍,三戰三捷,將契丹與奚族的二十萬聯軍,打得全軍覆沒!

桑乾河之戰結束後,恰逢後突厥內部又發生了內亂。接下來,王忠嗣巧施反間計,離間了北方最強大的幾個部落,最後大敗突厥主力,一口氣將突厥可汗趕回了漠北。還有一部分突厥部落,更是直接臣服於大唐,被王忠嗣遷入了中原。

第二年,當突厥可汗剛剛準備好,再次率兵來襲的時候,王忠嗣便再次給了一記猛擊。這一戰之後,後突厥實力大損。因爲自身實力大損,再加上回鶻的崛起,自此之後,突厥再也沒能大規模侵擾唐朝邊境。

所有的這些,都是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發生的。王忠嗣有了短短一年時間,便將整個北方草原上的諸多實力,打得幾乎擡不起頭來!

另外,在北方任職期間,王忠嗣還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隱患。

在唐朝和北方的敵人交戰期間,王忠嗣發現,有一位邊軍將領,藉着抵禦契丹的名義,申請在北方建造城池。要說建造城池,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入侵這件事,倒也不是什麼新招。而且在實際戰爭當中,確實很有效。

但問題是,在建造過程當中,王忠嗣發現,這名邊軍將領,不但在建城的時候,在城內留存了很多沒有登記的武器裝備,而且還暗地裏蓄養私兵,甚至直接節流王忠嗣的軍隊!

王忠嗣:生前橫掃敵軍,死後拯救大唐 第6張

王忠嗣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一直接受最頂尖的軍事教育。所以,王忠嗣瞬間便得出了結論:這個邊軍將領,絕對包藏禍心,有造反的想法。

發現這個情況之後,王忠嗣第一時間便向唐玄宗報告,希望唐玄宗能夠處死這名邊軍將領。但可惜的是,這名邊軍將領,靠着銀錢開路,在朝中拉攏了不少大臣幫他說話,甚至包括當時的宰相。所以,即便王忠嗣極爲堅持,這名邊軍將領,仍是沒有得到任何處置。

但後來的歷史發展證明,王忠嗣是對的。

因爲這個邊軍將領,名叫安祿山,後來親手埋葬了大唐盛世。

不過,即便發現了安祿山的問題,王忠嗣依然沒能在這個問題上,花費太多時間。因爲就在這之後不久,吐蕃那邊又來進犯。所以在這之後,王忠嗣不得不被調到西邊去救火。後來,王忠嗣又在西線戰場上,大勝吐蕃大軍,爲唐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此時的王忠嗣,也達到了自己人生的頂點。因爲戰事所需,王忠嗣此時身兼河東、河西、隴右、朔方四鎮節度使!北方數千裏的邊境防線,幾乎完全由王忠嗣一人把控!此時的王忠嗣,可以說是一人肩挑大唐安危。只要王忠嗣有了反意,唐朝北線瞬間就會被全線攻破!

不過,以王忠嗣的忠心,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做出這種事情的。因爲在王忠嗣看來,他的人生,就是爲了大唐而生。只要唐玄宗需要,他隨時都可以奉獻出自己的一切!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就算王忠嗣已經忠誠到了極點,唐玄宗對他也是極度的信任。但這段本應成爲千古佳話的君臣之情,最後還是錯付了。

問題的核心,在於當時的宰相,李林甫。

王忠嗣:生前橫掃敵軍,死後拯救大唐 第7張

作爲大唐的宰相,李林甫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李林甫一直擔心,王忠嗣功勞過大,會被唐玄宗調入京城,擔任宰相。如此一來,李林甫的權力,就會被迅速分割,這是李林甫不能接受的。

再加上王忠嗣一直支持太子李亨,而李林甫又是李亨的反對派。這種關係,註定雙方不可能善了。而從李林甫的角度來看,王忠嗣也成了他必須除掉的人?

那麼,如何才能除掉手握數十萬邊軍,而且還深得皇帝信賴的王忠嗣呢?

這個問題,看似無解,但老謀深算的李林甫,最後還是找到了辦法。

這個辦法的關鍵,就在於猜疑。

天寶五年,就在唐朝和吐蕃進行角力的關鍵時刻,唐軍在王忠嗣的帶領下,已經取得了極大的優勢。在這個時候,唐玄宗提出了一個新的指令,希望王忠嗣能夠攻克石堡城。

石堡城是吐蕃在青海湟水河地區,最重要的一座城。一旦唐軍佔領了這裏,唐軍便可以憑藉石堡城爲橋頭堡,攻入吐蕃腹地,進可攻退可守,戰略意義極大。

王忠嗣:生前橫掃敵軍,死後拯救大唐 第8張

正是看準了這一點,唐玄宗纔會下令,讓王忠嗣務必攻克石堡城。然而接到命令之後,向來忠心耿耿的王忠嗣,卻難得地提出了反對意見。

王忠嗣之所以反對,當然不是看不到石堡城的戰略意義,或者他有謀反之心。問題的關鍵在於,王忠嗣很清楚,當時吐蕃幾乎抽調了全國的精銳,駐守在石堡城一帶,糧草補給也十分充足。

在這種情況下,唐軍遠赴高原作戰,強攻石堡城,難度實在太大。一旦失敗,反倒會將之前的大好局面,盡數折損進去。

在王忠嗣的堅決反對之下,唐玄宗也沒有辦法。畢竟,王忠嗣纔是前線總指揮,更清楚前線的情況。但問題是,王忠嗣的這次反對,卻難免會讓唐玄宗的心裏,生出了一絲猜疑之心。

手握幾十萬精銳邊軍,卻按兵不動,不願進攻,王忠嗣,你到底想幹什麼?

此時的唐玄宗,對王忠嗣還是極爲信任的,並沒有往謀反方面去想。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宰相李林甫卻察覺到了唐玄宗的心思,並且根據唐玄宗的猜疑之心,設下了一個無比精妙的局。

首先,王忠嗣麾下的一個將領,主動提出,自己有計策可以攻破石堡城。得知此事之後,唐玄宗自然大喜過望,當即下令,讓此人率兵進攻,同時讓王忠嗣率兵在後方接應。

對此,王忠嗣自然不願答應,雖然勉強接了命令,但還是不願出戰。後來,就如王忠嗣想的一樣,這名將領出戰以後,果然無功而返,根本拿不下石堡城。

但問題是,這名將領回來之後,將此戰失敗的所有原因,都歸結到王忠嗣沒有及時支援上面!

王忠嗣:生前橫掃敵軍,死後拯救大唐 第9張

恰在此時,李林甫又指使手下,彈劾王忠嗣,說王忠嗣陰謀造反,要帶兵回京發動政變,擁立太子李亨爲皇帝。李林甫彈劾之後,接下來,就出現了我們開頭提到的那一幕。

唐玄宗雖然很信任王忠嗣,但此時的王忠嗣,手握重兵,消極怠戰。而且王忠嗣確實和李亨交好,之前私下確實也說過‘自己願意尊奉太子’的話。

這下子,唐玄宗的猜疑之心,被徹底引爆了!

接下來,唐玄宗火速解除了王忠嗣的兵權,召王忠嗣回京。原本前線的大好局面,也因爲王忠嗣的離開,而毀於一旦。而王忠嗣回京之後,直接被抓入監獄。在唐玄宗的要求下,被嚴格審問。

問題是,京城這邊,那可是李林甫的地盤啊!

在李林甫的暗中操作下,王忠嗣在獄中,經歷了非人的折磨。幾乎所有殘酷的刑罰,都被一一用在了他的身上。一個四十出頭,正值當打之年的頂級猛將,差點被折磨致死。很難想象,當時的王忠嗣,到底經歷了什麼。

不過,王忠嗣的骨氣,卻超乎想象。即便經歷了非人的折磨,王忠嗣依然沒有被屈打成招,更不肯冤枉太子。再加上很多支持王忠嗣的官員,都堅持爲他求情。負責接替王忠嗣官職的哥舒翰,甚至願以自己的官職和性命,來給王忠嗣做擔保。

所以最終,唐玄宗在查明真相之後,只能釋放了王忠嗣。

當然,即便釋放,唐玄宗的心裏,始終還是有一個心結。就算王忠嗣之前很忠誠,經過這次冤屈之後,難道還能如以往一樣忠誠?所以,此時的唐玄宗,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再給王忠嗣兵權了。

王忠嗣:生前橫掃敵軍,死後拯救大唐 第10張

最後,王忠嗣被貶爲漢陽郡太守。不久之後,王忠嗣又轉任漢東郡太守。此後不到一年,王忠嗣便忽然暴斃,死因不詳。

有可能是他在監獄裏,受到的折磨太過恐怖,所以纔會暴斃。亦或者,這根本就是李林甫甚至李隆基本人,所下的黑手。

但是,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

最重要的是,盛唐時期最能打得一代猛將,就這樣被冤死在他鄉。

在王忠嗣去世四年之後,宰相李林甫,也因病去世。只不過,相比王忠嗣,李林甫已經稱得上是善終了。又過了兩年之後,那個之前曾被王忠嗣堅決要求殺掉的安祿山,終於在北方正式起兵,掀起了那場恐怖的安史之亂。

到了這個時候,所有人都知道,王忠嗣是對的。

可惜,此時王忠嗣已經死了六年了。

不過,即便是死了,王忠嗣依然在深刻影響着整個大唐,甚至在最關鍵的時候,將大唐從覆滅的邊緣,挽救了回來。因爲之前王忠嗣擔任節度使期間,曾經提拔過很多有才能的將領。尤其是在朔方軍當中,王忠嗣大力整飭軍務,留下了一支極爲精悍的軍隊,並且留下了兩位特別能打的名將。

這兩位名將,一個叫郭子儀,一個叫李光弼。

在王忠嗣活着的時候,他們都是王忠嗣的下屬。

王忠嗣:生前橫掃敵軍,死後拯救大唐 第11張

後來,安史之亂逐漸被平定。李亨也在馬嵬驛兵變之後,自行登基爲帝,成了大唐的新任皇帝。不過,李亨登基之後,因爲李隆基還活着,所以也沒法追封王忠嗣,因爲這等於是在打李隆基的臉。所以,李亨本打算等唐玄宗死後,再追封王忠嗣。

但誰也沒能想到的是,後來,李隆基和李亨父子,幾乎是同時去世。作爲父親的李隆基,只比兒子李亨,早死了十二天。

所以,追封王忠嗣的任務,就只能落到了李亨的兒子,唐代宗李豫的身上。唐代宗登基之後,第一時間便追封了王忠嗣,追贈王忠嗣爲兵部尚書,太子太師。

歷史證明,公道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歷史會給王忠嗣一個最好的評價。而像李林甫那樣的奸臣,則會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