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三國時期蜀漢發動過幾次北伐?爲何最後都輸了

三國時期蜀漢發動過幾次北伐?爲何最後都輸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北伐大事記中,因爲三國演義的緣故,蜀漢北伐成爲了耳熟能詳的典故,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衆所周知,北伐曹魏,實現統一,是諸葛亮早在隆中對策中就已定下的奮鬥目標。諸葛亮一生爲蜀國殫精竭慮、披肝瀝膽,是我國封建社會有名的賢臣和良臣,他與劉備在我國曆史舞臺上,演繹了完美的“君臣配”,其優良的品格和作風,得到後人敬仰,《三國演義》更是將諸葛亮描寫成一個完人、聖人。

但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北伐的失敗就是諸葛亮大意和錯誤指揮的表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終結了“三足鼎立”之勢。

三國時期蜀漢發動過幾次北伐?爲何最後都輸了

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攻打祁山,沒有親自上陣,而是派了馬謖作爲主帥北伐,這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的開始。其實我們知道,關羽兵敗失荊州,劉備慘敗夷陵後,蜀漢已經元氣大喪,僅佔益州一地,可謂地僻民窮,就像人們質疑的那樣,諸葛亮完全是窮兵黷武,兩路北伐的條件已不復存在。但諸葛亮自始至終都未因此放棄他籌謀已久的北伐計劃。

劉備:“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劉備在臨終已經告誡過諸葛亮,馬謖“不可大用”,但諸葛亮沒有顧及劉備臨終遺言。就在“叛魏應亮,關中響震”的大好形勢下,馬謖仍然喪失街亭。街亭是一個關鍵點和核心位置,街亭失守,標誌着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甚至也預示着“六出祁山”失敗的不可逆轉性。自此以後,北伐就像一隻漏氣的氣球一樣,再沒有吹鼓起來。

街亭失敗,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請求“自貶三等”,然而這些都無濟於事,這次失敗讓諸葛亮前期的擒夏侯、斬崔諒、殺楊陵、取上、襲冀縣、罵王朗、破曹真這些工作都付之東流。

第一次北伐失敗以後,諸葛亮也吸取了經驗教訓,後面陸續的北伐工作,自己都親自上陣、親力親爲。可惜的是,後面幾次北伐都以敗北宣告結束。第一次是因爲馬謖失街亭,致使蜀漢北伐主力進退失據;第二次是因爲路途艱險,糧草轉輸困難導致軍中乏糧,只得被迫撤軍;第三次是因爲張飛之子張苞追擊魏軍時不慎跌落深谷,後傷重而死,諸葛亮因悲慟過度而生病,已無法指揮作戰,不得已再次撤兵;第四次是曹魏施反間計,命細作潛往成都大肆散佈謠言,後主劉禪因此猜忌諸葛亮擁兵自重,於是下詔撤軍;第五次是因爲李嚴督運糧草不利,導致前線軍糧接濟不上,李嚴害怕被懲罰,於是矯詔(僞造劉禪旨令)大軍班師。第六次因司馬懿堅守不戰,諸葛亮無計可施,最終病死五丈原,遺命楊儀代理統帥,率軍撤回蜀境。

我們知道,蜀營裏有一員大將不得不提,他就是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說的就是關羽。“隆中對”時,諸葛亮爲劉備描繪了一幅三國鼎立的藍圖:主力部隊可先向南、向西攻取荊、益二州,之後若天下有變,可命一大將率荊州之衆向宛、洛,而後出於秦川,以北伐復興漢室。

從這段隆中對不難看出,諸葛亮對於荊州地位的重視和志在必得。後來,三足鼎立形成之後,諸葛亮本應該親自鎮守荊州,然而他卻留下關羽鎮守。因爲關羽此人性格心高氣傲,自始至終,對於諸葛亮的聯吳抗曹戰略計劃都持懈怠狀態,把關羽留在荊州,這是諸葛亮的一步錯棋。

三國時期蜀漢發動過幾次北伐?爲何最後都輸了 第2張

蜀國大軍已經兵分兩路,而且荊州、益州相距千里之遙,何況關羽、劉備、諸葛亮又兵分三路,更加削弱了蜀國僅有的兵力,所以這是他們失敗的根本原因。

北伐,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個詭異現象:南征易,北伐難。北伐成功卻只有寥寥幾次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朱元璋命大將徐達掃蕩蒙元殘餘勢力的北伐,再就是國民政府針對北洋軍閥而發動的北伐戰爭了。

“六出祁山”的這場曠世博弈,最終以諸葛亮的失敗而告終。諸葛亮一生“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然而北伐失敗,不得不說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也有難以扭轉乾坤、力挽狂瀾的時候。

因此有人說:諸葛亮之所以六伐中原徒勞無功,主要是他的對手是極善用兵的曹魏太師司馬懿,司馬懿堪稱是諸葛亮的剋星。這話不無道理,諸葛亮的勁敵司馬懿也是一位軍事奇才,善統兵,會打仗,就比如諸葛亮送女人衣服意在激怒司馬懿這個橋段中,就可以看出司馬懿的城府、處變不驚和成竹在胸。

有人也許會質疑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當然這僅僅是各家之言,《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就把六次北伐不成功歸咎於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不足,他認爲諸葛亮“治戎爲長,奇謀爲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意思是安邦定國是諸葛亮的長處,而他用兵打仗卻過於謹慎,似乎忘記了“以奇用兵”的精妙,顯示了他在軍事能力上的欠缺。陳壽還指出,諸葛亮希望在其有生之年擊滅曹魏,一統天下,所以連年用兵,這不是窮兵黷武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