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漢末三國時期,吳蜀兩國共同北伐過幾次?結果怎麼樣

漢末三國時期,吳蜀兩國共同北伐過幾次?結果怎麼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跟着本站小編一起探尋。

東漢末年分三國,大部分時間都是吳蜀兩國聯合對抗曹魏,蜀國雖然實力最弱,但先有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後有姜維不斷北伐,而反觀吳國則沒有這麼大的聲勢。然而其實雙方曾三次共同北伐,卻一次也沒有成功。

孫權攻合肥,關羽伐襄樊

漢末三國時期,吳蜀兩國共同北伐過幾次?結果怎麼樣

“呂子明白衣渡江,關雲長敗走麥城”其實是一個內裏很多曲折的故事。我們根據史書記載來還原整個戰事發展的經過: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徵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爲患。”於是有樊城之事。——《三國志·溫恢傳》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再攻合肥,曹魏諸州皆抽調兵力赴揚州屯駐。關羽趁襄樊空虛之際,發動襄樊之戰。赤壁之戰後,孫權的主攻方向一直是合肥,期間多次和曹魏在淮南進行大規模的攻守戰,而關羽則駐守荊州,也經常和曹魏的襄陽守軍發生摩擦(樂進、曹仁都有交戰記錄)。

據《三國志·溫恢傳》的記載可以看出,關羽正是趁着孫權攻合肥,曹魏軍隊大多數都被調往淮南抵擋吳軍,曹仁在樊城兵力空虛,才趁機進攻樊城,把曹仁包圍在了樊城。曹操派于禁督七軍救援曹仁,結果關羽趁漢水暴漲之際水淹七軍,俘虜了于禁及三萬曹軍。

羽圍樊,權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進,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遲,又自已得於禁等,乃罵曰:"鉻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權聞之,知其輕己,僞手書以謝羽,許以自往。——《典略》

按照《典略》的記載,關羽包圍樊城後,孫權曾經派使者請求出兵幫助關羽,但卻讓部隊緩慢前行,關羽被熱鬧了,罵了使者一頓,孫權聽說後,給關羽寫了一封信,承諾自己將親率軍隊前往幫助關羽。

漢末三國時期,吳蜀兩國共同北伐過幾次?結果怎麼樣 第2張

雖然後來的事情我們都非常熟悉,孫權、呂蒙背盟偷襲了南郡,殺了關羽。但從《典略》的記載來看,不管孫權是爲了麻痹或者激怒關羽,他的確許諾幫助關羽共同攻打曹魏。可惜,正是因爲孫權的這次背盟,導致吳蜀聯盟破裂,關羽北伐也功虧一簣!

諸葛亮、孫權聯合出兵

夷陵之戰劉備敗得很慘,吳蜀暫歸和平,劉備死後,諸葛亮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使者到吳國重修舊好。孫權和曹丕決裂後,也只剩下聯合蜀國一條路,所以雙方重新共同對抗曹魏。

諸葛亮自公元228年至公元234年共五次北伐,其中第一次是單獨行動,第二次是趁陸遜在石亭之戰擊敗曹休而出兵。第三次、第四次也沒有能夠和吳國聯繫好,只有最後一次北伐,雙方形成了協同作戰。

夏五月,權遣陸遜、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孫韶、張承等向廣陵、淮陽,權率大衆圍合肥新城。是時蜀相諸葛亮出武功,權謂魏明帝不能遠出,而帝遣兵助司馬宣王拒亮,自率水軍東征。未至壽春,權退還——《三國志·吳主傳》

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屯田於渭濱,同時派使臣到東吳,希望孫權能同時攻魏。諸葛亮這一次北伐我們也都很熟悉,司馬懿堅守不出,雙方對峙百餘日之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國退兵。

234年五月,東吳三路進攻曹魏:孫權號稱10萬攻打合肥新城,陸遜、諸葛瑾1萬多人攻打襄陽,孫韶、張承攻打廣陵、淮陰。面對蜀漢和東吳東西兩個方向進攻,魏明帝曹叡下令司馬懿和襄陽、合肥守將堅守,御駕親征到合肥和孫權決戰。孫權在得知曹明帝御駕親征後,就主動撤退了。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可謂經過充分準備,蜀國休養生息三年的時間,同時聯絡孫權共同出兵。孫權本以爲諸葛亮牽制曹魏大軍,曹叡肯定不會來對抗自己,結果曹叡果斷的迎擊孫權,孫權這“豬隊友”灰溜溜的撤退了,導致諸葛丞相飲恨五丈原!

諸葛恪、姜維聯合出兵

恪使司馬李衡往蜀說姜維,令同舉,曰:"古人有言,聖人不能爲時,時至亦不可失也。今敵政在私門,外內猜隔,兵挫於外,而民怨於內,自曹操以來,彼之亡形未有如今者也。若大舉伐之,使吳攻其東,漢入其西,彼救西則東虛,重東則西輕,以練實之軍,乘虛輕之敵,破之必矣。"維從之。——《漢晉春秋》

時間到了公元253年,後三國時代諸葛亮、孫權等人已經退出歷史舞臺。諸葛亮的侄子,吳國太傅諸葛恪在252年取得東興大捷之後,不顧羣臣反對,集合二十萬大軍北伐曹魏。諸葛恪在自己出兵的同時,派司馬李衡遊說姜維,姜維也是北伐的堅定支持者,雙方一拍即合共同出兵。三月諸葛恪出兵淮南,五月回軍包圍合肥新城。

漢末三國時期,吳蜀兩國共同北伐過幾次?結果怎麼樣 第3張

五月,姜維與吳呼應,率軍數萬自武都出石營經董亭,進圍南安。大將軍司馬師遣車騎將軍郭淮與陳泰率關中軍解南安之圍。陳泰率部進至洛門時,姜維因久攻南安不克,軍糧已盡,被迫撤圍退走。七月,吳軍主力圍攻新城受挫,士卒疲憊不堪,患疾者過半,死傷慘重,也被迫撤退。

吳蜀三次聯合出兵進攻曹魏,最終都失敗了,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雙方並不完全信任,孫權甚至能幹出偷襲盟友的行徑;第二,吳蜀距離太遠相隔千里,難以完全做到步調一致,協同作戰,往往都是被曹魏逐個擊破,導致最終很難成功!

另外不得不說,襄陽是個關鍵點!《隆中對》中諸葛亮的計劃是兩路北伐,一路自荊州攻襄陽,一路出漢中。然而由於孫權背盟,荊州丟失,所以自襄陽北伐基本落空。仔細分析吳蜀聯合三次北伐曹魏,只有關羽攻襄樊的威脅最大,其他攻隴西、圍合肥根本就威脅不到曹魏的核心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