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春秋戰國時期,朝廷官員爲何如此重視小麥的種植?

在春秋戰國時期,朝廷官員爲何如此重視小麥的種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只因古人一直遵循着重農抑商的政策。一開始,人們主要種植的是粟,那時候又被稱爲“稷”,可見有多重要。但隨着農業生產的慢慢發展,小麥、水稻等主食開始走上餐桌。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在春秋戰國時期,朝廷官員爲什麼如此重視小麥的種植?

小麥有春小麥與冬小麥之稱,是新石器時代的產物,其栽培歷史已經有一萬多年了。先秦詩經《國風·王風·丘中有麻》有云:“丘中有麥,彼留子國。彼留子國,將其來食。”從這句詩中就可以看出,在當時小麥種植已經開始走向規模化以及擴大化了。另外,根據《晉書·五行志》的記載可知,南方原本是很少種植小麥的,直到漢代纔開始由北向南推廣。“元帝大興二年(公元319年),吳郡、吳興、東陽無麥禾,大飢。”

在春秋戰國時期,朝廷官員爲何如此重視小麥的種植?

那麼在春秋戰國時期,朝廷官員爲什麼如此重視小麥的種植呢?

只因小麥的種植是與官員政績掛鉤的,朝廷規定官員要規勸農戶大面積種植小麥,否則就要被失職問罪。《禮記》記載:“是月也,可以築城郭,建都邑,穿竇窖,修囷倉。乃命有司趣民收斂,務畜菜,多積聚。乃勸種麥,毋或失時,其有失時,行罪無疑。”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正處於一個歷史大動盪、大變革時代,連年戰爭導致人口銳減,以及糧食的產量極低。《管子·輕重甲》記載:“終歲耕百畝,百畝之收不過二十鍾。”當時的百家爭鳴中有這樣一個思想,那就是“不生粟之國亡”,齊桓公就是在管仲的輔佐下發動糧食外交,使齊國成爲了春秋霸主,真正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

在春秋戰國時期,朝廷官員爲何如此重視小麥的種植? 第2張

因此,如果官員再不作爲,規勸農戶種植小麥的話,恐將會造成糧食危機,或者國家滅亡。雖說,那時候的人們還未能將小麥磨成麪粉,但通過蒸或煮製成不去麩皮的“麥飯”“麥粥”也是能果腹的。

最後,照例再給大家附上一首關於小麥的詩詞,唐朝·白居易《觀刈麥》: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爲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