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四民分業,士農工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被誤讀了上千年!

“四民分業,士農工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被誤讀了上千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四民分業,士農工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被誤讀了上千年!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說到管仲,我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果你不知道管仲,好歹也知道管鮑之交這個成語。這裏面的人物就是管仲和他的好哥們鮑叔牙。管仲相齊國,將齊國打造成一個“重商”的國家。在中華大地這個以農業文明爲主的圈子裏,齊國可也算是另類。正是由於齊國經濟的強大,纔可以稱霸春秋,笑傲戰國。管仲,本來一句好話,“四民分業,士農工商”卻變成了“重農抑商”的口號,那這一切都是怎麼來的呢?我們慢慢道來。

“四民分業,士農工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被誤讀了上千年!

說到管仲這個大名人,人家還是周王室的後裔。是周穆王一系的子孫,他的祖上在齊國做過官。但是,到管仲這裏早就家道中落。所以,年輕時候的管仲也跟咱們一樣,是個窮屌絲。好在有鮑叔牙這個好哥們,用管仲曾經回憶的話是這樣說的:

“管仲嘗嘆曰:吾少窮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爲貪,知我貧也。吾嘗爲鮑叔謀事而大窮困,鮑叔不以我爲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爲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北,鮑叔不以我爲怯,知我有老母也。”

管仲有了鮑叔牙這個哥們,倆人合夥做生意。鮑叔牙知道管仲很窮,所以每次分紅都多給管仲一點。後來,生意做得不好,鮑叔牙也沒有抱怨他。管仲求官吃癟,當兵逃跑,這樣的人我想也真就是鮑叔牙能容忍他。

“四民分業,士農工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被誤讀了上千年! 第2張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後來管仲還是在公子糾那裏找到了工作。這個公子糾就是齊僖公的兒子,他還有兩個兄弟,就是公子小白和太子諸兒。齊僖公死後,自然太子諸兒就繼承了國君,就是齊襄公。這個齊襄公不愧是國君,有個跟段譽一樣的愛好,喜歡了自己的妹妹。再後來,由於不走尋常路的齊襄公導致齊國發生了內亂。

此時,早就在國外避難的兩兄弟,在齊襄公死後,一看時機成熟,是要是時候趕回來奪取大位了。這個時候,管仲就已經表現出他的才能了,主動要求在小白歸國的途中埋伏,先結果了小白,助公子糾登上國君的位置。不過事與願違,管仲的草叢蹲的不夠好,沒有射死小白。小白裝死,躲過一劫。而後,公子糾以爲大勢已成,所以晃晃蕩蕩地趕往齊國臨淄。此時的公子小白,卻日夜兼程,在公子糾來到國都時候,小白早就變國君了。所以,公子糾一行只得灰溜溜跑回了自己外公家魯國。

那魯國也不是好欺負的啊,畢竟在春秋初年,兼併戰爭纔剛剛開始,魯國其實並不比齊國實力差,在某種程度是要強於齊國的。畢竟齊國在當時,可是在邊疆。他的東邊就已經是東夷這些少數民族了。不過,天佑齊國,姜子牙的國家不是好惹的。

“四民分業,士農工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被誤讀了上千年! 第3張

齊國擊敗魯國,還要求魯國交出管仲和召忽。看來管仲是要死了,不!並沒有,這是鮑叔牙的計策!鮑叔牙怎麼可能讓自己的好哥們死了。鮑叔牙推薦管仲爲相,但是,如果明晃晃的就召管仲肯定是不行的。那就通過這種方式,以押解囚犯的要求索要管仲。畢竟魯國已經嚇得要死,不得已就只好交出了管仲。可能怕死也有好處,因爲不怕死的召忽此時已經自盡了。就這樣,管仲被帶到齊國後,在鮑叔牙的力薦下成爲了齊國國相。

成爲國相的管仲,開始大規模改革齊國,畢竟管仲不只是一個靠關係上位的人,他在齊國做了很多改革但是一句話卻誤解了千年。

管仲成爲齊國宰相,首先就是將齊國人民劃了個特區,然後在特區裏面分片區。這裏面管仲有句話被後來誤解了幾千年,管仲的棺材板都壓不住了。管仲說:“四民分業,士農工商。”原本這四個職業是指:士兵、農民、工匠、商賈。但是,傳下來士就變成士族也就是官員了。這個鍋,管仲背了兩千年。還有就是,管仲的四民分業所指是人民分專業。不同的專業幹自己的事情,然後分鄉,同一個專業的人在一起。

根據《國語》所載,管仲規劃士鄉十五個,工商鄉六個,每鄉有兩千戶,以此計算,全國有專業軍士起碼三萬人(這個數字會比較接近,因爲一般每戶出一個士兵就夠了),職業的工商臣民一萬兩千人(這個就比較籠統,一般一戶可以全家都幹一個活,不過我們可以理解爲戶主)。剩餘的就是農民,當時有四十五萬戶。但是這個分專業,到了後來就變成分等級,工商這個國家最需要的行業變成了末流。我就不理解,要是沒有工匠,鋤頭哪裏來的,用手刨嗎?真是爲了劃分等級無所不用其極。

“四民分業,士農工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被誤讀了上千年! 第4張

這樣的配置,在管仲看來有幾個好處:

第一,“相語以事,相示以巧”

就是大家幹同樣的工作。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互相交流。這個,就好像現在的交流羣和論壇。把熟悉行業的人放在一起,技藝水平就會慢慢提高。當時,齊國生產的冰紈、綺繡、純麗等高檔絲織品,不僅在齊國受到青睞,更是暢銷整個東周列國。各國貴族以穿戴齊國絲織品爲傲。《考工記》對齊國的記載相當多,可見齊國工匠技術之高,有着“天下之人冠帶衣履皆仰齊地”的美譽。

第二,“相語以利,相示以時”、“相陳以知價”

商人聚在一起就能瞭解各處的物價,發現商機,促進商品經濟發展。這就像今天的超市和商業區,我們更喜歡在這裏購物的原因第一是種類繁多,第二是貨比三家。在齊國一樣,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可以刺激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平抑物價,還可以降低商人投資風險。畢竟,“傻子過年可以看對門”。

第三,營造一個氛圍

畢竟大部分人都有從衆心理,如果大家都幹一個事,那自己也會安心做。就好像如果你的班上都在努力學習,你也當然心無旁騖。如果,有的人春招去了高校,你也要考慮要不要去,有人特招走了,你也會想我能不能特招。所以,如果大家幹同一件事,當然就會安心去幹。這個後來古代學的倒是不錯,因爲中國自從秦朝開始,一直都是“重農抑商”。那大家都在種地,起碼沒人覺得商人有多好。

“四民分業,士農工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被誤讀了上千年! 第5張

第四,能夠營造很好的教育環境

正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對於徒弟,我們可能不一定要那麼傾心培養。畢竟,每個人都是有私心的,何況說不定真的“教會徒弟,餓死師父”。所以,很多時候都有傳說中的了“留一手”。但是,對孩子就可能把畢生知識全部傳授。畢竟,不留給孩子,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雖然,可能還是有可能“教會徒弟,餓死師父”,但是這個,額,好歹總比死在外人手裏強那麼一點點。

第五,打造春秋第一職業軍人

管仲規劃的十五個士鄉里面,五家爲一軌,十個軌爲一里,四里爲一連,十連爲一鄉,五鄉爲一軍。所以,齊國的常備兵就是三軍,且三軍是由齊桓公親自統領,由齊國的世家大族高氏和國氏輔助,所以纔有了“號令三軍”這個成語。這樣的好處就是國家的軍人職業化,且掌握在國君手中。在春秋初年,還是延續着西周的制度。齊國的政令雖然看起來是由國君管轄,實際上一直控制在各大家族手上,所以齊國的國力沒有迸發出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無法整合齊國國力。而職業軍人掌握在齊桓公手裏很大的好處就是有了槍桿子,說什麼話都硬氣了。

“四民分業,士農工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被誤讀了上千年! 第6張

再有在春秋初年,各國打仗都是延續西周制度利用士這個階層作戰。但是,士就好像日本浪人或者西方騎士一樣,本身就是武士不需要訓練且數量不多。而農民組成的徙卒戰鬥力相當有限。管仲擴大了士的編制,平時爲農節省了國家開支,戰時由於經過更多軍事訓練所以戰鬥力會高很多。這也是齊國能夠稱霸諸侯的原因。

正是“專業分工,軍人職業化”使得管仲治理下的齊國能夠欣欣向榮。管仲還有一項經濟措施就是“國有化”,今天我們先不談。也許太平之時,鮑叔牙能夠統領齊國,但是要想使齊國迅速崛起,不再是跟魯國平起平坐的存在,只有管仲纔有如此才能。正是如此,齊國慢慢走向爭霸中原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