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是太監帝國嗎 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

明朝是太監帝國嗎 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明朝和太監帝國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太監帝國”,爲何會這麼說呢?

朱元璋的崛起,結束了元末動盪混亂的局面,開創了興盛時期的大明王朝;明朝的開創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由農民起義成功到起義者成爲統治者的例子,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北伐統一全國的王朝。

除此之外,還是世界範圍內成功反抗蒙古帝國侵犯的王朝,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明朝是太監帝國嗎 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

明太祖朱元璋

興盛時期的明代社會經濟發達,人民安居樂業,手工業生產舉世聞名,陶瓷、絲棉紡品的貿易收入十分可觀;據後人統計,在明朝時期,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都流入了中國。

在文化發展方面,文化藝術走向世俗化平民化的道路,通俗的市井小說盛行,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都是出自於這個時期。

除了發達的貿易往來與世俗化的文化成就,明朝還有一個自古以來被人們批判議論和津津樂道的存在——太監。明朝太監不同於漢末晚唐時期的太監那樣氣勢洶洶,甚至能拿捏皇帝的生殺予奪;但仍然以其用事之久、握權之廣而聞名,將“宦官專權”一禍發展到了極致。

在明朝衆多宦官把持朝政的期間,有汪直建立西廠禍亂東廠,有劉瑾批閱奏章稱“劉皇帝”,甚至還有權傾朝野、自稱“九千歲”的魏忠賢。

在宦官專政的背景下,大興牢獄,專橫導致政治局面混亂腐敗,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宦官專權的局面,顯而易見地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因此,有人稱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太監帝國”,這其中有什麼依據呢?

太監的由來

在探究明朝如何淪爲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太監帝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太監”這一歷史的特色產物是如何出現的,以至於對明朝產生了如此深遠的影響。

太監一詞,主要指被閹割生殖器官後入宮服務的男性,又被稱爲“宦官”,主要作用是侍奉皇宮之中的權貴,爲專供皇族奴使的僕從。“宦官”這一名稱的由來,是因爲“宦”是一顆離帝王四星很近的星星,由此來表徵宦官與帝王近幸的關係。

而“太監”一詞本爲官名,在唐朝時期,唐高宗將宦官充任太監,隨着充任太監一職的宦官越來越多,從此以後,宦官便又以“太監”著稱。

明朝是太監帝國嗎 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 第2張

清代伺候慈禧太后的太監

通常,在宮廷之內設有十二個監,分別管理宮廷內務雜事的各個方面,其中,權力最大的是禮司監,像魏忠賢、劉瑾這樣的名宦都是出自於禮司監。不過,太監裏面也不全是貪污枉法的奸佞小人,像開創航海事業的鄭和,發明造紙術的蔡倫,就爲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宦官干政的歷史沿革

按理說,太監只專注於宮廷的內務,沒有資格參與國家政務;但由於與皇族朝夕相處,能夠博取皇權的信賴,便有對政務進行干涉的可乘之機,所以從漢到明,都存在宦官干政的情況

宦官制度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周王朝和各個諸侯國都有對宦官的使用。直到秦漢時期,對宦官制度的完善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甚至導致了秦朝的滅亡。自漢代起,劉邦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首次展開對宦官勢力的打壓抑制。

直到東漢時期,宦官重新崛起,開始擔任皇帝的隨身侍從,有了傳達詔令的權力、同時還會在皇帝耳邊煽風點火、左右視聽,而皇帝也常常利用宦官來牽制外戚。自此,宦官之禍拉開歷史帷幕。

明朝是太監帝國嗎 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 第3張

太監與皇帝

到唐宋時期的中後期,宦官專權局面出現高潮,宦官人數逐漸增加,多而氾濫。有的宦官甚至擅自封王,位列三公,還掌握了國家禁衛和軍權機構,達到了能決定皇帝廢立生死的地步。

明朝宦官局面

開創明朝的朱元璋,自然十分重視對宦官的防範和抑制,曾明確規定宦官不得干涉朝政,甚至把“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的鐵牌掛在宮門口,以警示宦官;同時,爲了限制宦官的眼界思想,甚至不允許宦官讀書識字;還不允許宦官置辦家業,使得宦官的地位迎來了歷史新低。

直到朱棣在宦官的幫助下成功奪帝,因此朱棣視宦官爲親信,將之大力提攜重用,專門設立由宦官主持的東廠進行特務活動,爲後來宦官專政的局面提供了滋長的溫牀。而明宣宗時期,甚至還在宮內設立書堂,教授太監識字讀書,打破了朱元璋立下的宦官不得識字的傳統。

明朝是太監帝國嗎 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 第4張

心懷叵測的東廠太監

“蓋明世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皆自永樂間始。”-《明史》卷 304《宦官傳·序》

但這時候的宦官只停留於參與政治活動的局面,離“專權”尚有一段距離,但權力已經得到很大的提升。直到那時,宦官專權的局面才正式出現。時,宦官專權的局面才正式出現。

這是因爲明英宗登基時才七歲左右,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兒童皇帝”,尚未形成獨立的價值觀和完整的心性,再加之常常因爲年紀在朝政之中受挫碰壁,沒有話語權,進而對他的隨身太監王振產生依戀的心理,對王振極其信賴、言聽計從,甚至還給他一道“免死詔”,可以免除謀逆之罪以外的任何死罪。

隨着時間的推移,王振憑藉明英宗對他的寵愛和自身的算計,順利坐上了司禮監提督太監這一宦官之中權力最大的職位。隨着王振對幼小的明英宗進行暗自調教和操縱,王振漸漸爲自己樹立了威儀,並藉機打擊不滿之人,開啓了宦官專權的局面。

而此後的宦官專權之路,也大多同王振一般,借宦官能夠接觸皇帝的職務之便,自小培養皇帝對自己的信任和依賴,從而暗自操縱調教皇帝以達到個人目的,使得皇帝成爲自己攀登慾望的一個工具傀儡。

明朝是太監帝國嗎 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 第5張

“廢物”皇帝

直到明憲宗時期,由於明憲宗耽於玩樂,不務正業,給了宦官可乘之機。明憲宗設立西廠後,便交由汪直統領,自己全權不聞不管,導致汪直勢力囂張極盛,西廠直逼東廠甚至錦衣衛。

汪直作爲皇上的寵臣,對自己阿諛奉承、行賄博歡者則升官加爵,忤逆反抗者則亂殺濫捕,大大激化了政治腐敗。

在武宗時期,皇帝好色,荒唐任性。以劉瑾爲首的宦官集團領導下的黨派,利用皇帝的昏庸無能壟斷政務,甚至包攬了皇帝批閱奏章的權力,大臣奏章要先交由他們過目纔算作數。民間除了知道“朱皇帝”,還知道一個“劉皇帝”。

明朝是太監帝國嗎 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 第6張

到了明朝末期,皇帝乾脆直接不理朝政,政務全權交給宦官集團進行把持。以至魏忠賢時期,宦官專權達到頂峯,其勢力權傾朝野,死黨遍佈,貪污枉法,大興牢獄。而這樣的局面,也正是當初開創明朝的朱元璋所未曾設想的,最忌諱宦官專權的人,所開創的朝代最終卻落得“太監帝國”這樣的恥笑,令人深思,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是什麼導致了宦官專權?

其實,導致宦官專政這種局面的出現,從根源上來說就是中央集權強化的需要和結果。

這也是爲什麼大部分宦官專權的局面都出現在朝代的中後期,正是因爲在朝代初期,中央集權較爲強勢集中,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外戚地方等勢力的膨脹會削弱中央集權;而中央集權即皇權,爲了鞏固皇權的絕對統治地位,後來的皇帝則會採取各種措施來加強中央集權。

明朝是太監帝國嗎 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 第7張

利用宦官專權來籠固中央集權

其中,宦官作爲從小陪伴皇帝長大的集團,再加之其只爲皇權服務的特性和獨立性,更容易取得皇帝的信任。因此,爲了加強中央集權,皇帝會通過宦官集團之手來牽制外戚和朝臣,甚至地方的勢力,藉助宦官來對各個勢力進行監視和威懾。

在這個過程之中,如果皇帝自身能力不足,耽於玩樂,則會更加強化宦官集團的權力,造成宦官干政、宦官專權的局面。

明朝是太監帝國嗎 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 第8張

皇權

誠然,宦官勢力的膨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維護了中央集權,但宦官本身也對皇權產生了寄生和侵蝕。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宦官與皇帝在利益上還是達成了一致性,所以,宦官專政,也是歷史客觀環境下必然會出現的一種現象,是專制皇權的延伸和變形。

總結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宦官專權,滿朝作惡的政治局面,最受影響的還是廣大人民百姓。終其根本,這也證明了封建專制對於人性的壓迫與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