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備作爲一代梟雄,爲何會被孫權打擊得一蹶不振?

劉備作爲一代梟雄,爲何會被孫權打擊得一蹶不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孫劉聯盟是如何從蜜月走向破裂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如果遍觀三國曆史,就會發現,在三國中,最吃虧的似乎是劉備。他不但在北方被曹操打得無法立足,逃到荊州。再後來,好不容易在南方立住腳,發展出自己的勢力。可緊接着就接連遭受了自己盟友孫權的打擊,在荊州之戰和夷陵之戰中遭受慘敗。這使得劉備不但丟失了荊州,還損失了自己的大部分的精銳軍隊。那麼,劉備和孫權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而劉備作爲一代梟雄,爲何會被孫權打擊得一蹶不振呢?

一、孫劉聯盟的蜜月期。

劉備和孫權在赤壁之戰時結成聯盟,到夷陵之戰後的這一段漫長的歲月裏,經歷了從蜜月到敵對的過程。而我們不能只看到,孫權對劉備的攻擊,也要看到劉備對孫權的愚弄。他們這一對損友,互相利用,互相拆臺,再加上曹操在旁邊又拉又打,最終影響了整個三國的走向。

在三國的各個勢力中,曹操的勢力無疑是最強的。他統一的中國北方地區,是當時經濟開發最發達的地區,無論從土地、經濟、人口、軍事上都佔有優勢。而孫權和劉備佔有的南方地區是無法和曹操相提並論的。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和孫權只能聯合起來,共抗曹操,才能夠生存下去,尋求出路。

劉備作爲一代梟雄,爲何會被孫權打擊得一蹶不振?

這就是赤壁之戰前,劉備和孫權聯盟的初衷。曹操在赤壁之戰前,收降了荊州,打敗了劉備,產生了驕傲輕敵的心理。他認爲孫權是一個年輕君主,和自己有姻親關係,可以傳檄而定。可是孫權並不是曹操所認爲的懦弱的人,他也有圖謀天下的野心。於是,劉備和孫權就此結盟,共抗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打敗了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在這段時間裏,孫權和劉備的關係處於蜜月期。孫權不但崇拜劉備的英雄氣概,還想利用劉備的威望。他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希望在將來能夠得到劉備的幫助。可是,孫權的手下對劉備的看法和孫權不一樣。比如當時的周瑜,就建議趁劉備前往東吳的時候,將劉備扣押起來,用聲色迷惑劉備,分離他和屬下的關係。而周瑜則趁機吞併劉備的勢力,讓他們爲東吳所用。

當時的孫權還是希望能夠利用劉備,在魯肅的建議下,孫權沒有聽取周瑜的意見。在周瑜去世後,孫權還將南郡借給了劉備。至此,劉備和孫權之間的關係達到了頂峯。

二、孫劉聯盟走向破裂。

可是,如果我們從當時情況分析就可以看到,在這種親密的關係下,實際上是暗流涌動。在這段蜜月期中,實際上是劉備利用孫權的時期。正是打着雙方盟好的旗號,劉備巧妙的利用政治手段,將赤壁之戰的大部分戰果都歸爲己有。

比如說,在赤壁之戰後,孫劉聯軍佔領的荊州地區一共有六個郡,分別是江夏、南郡、長沙、桂陽、零陵和武陵。結果到了最後,孫權只佔有了其中的江夏郡,其他的五個郡都落入了劉備之手。這等於說赤壁一戰,孫權出兵、出錢糧,最後將戰果拱手送給了劉備,孫權則是白忙活了一趟,這當然是讓孫權感到心中不平的。

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的本意,是希望劉備能夠承擔長江上游的防線,協同自己在淮南地區向北發動攻勢。可是,我們可以看到,劉備取得南郡後,他的主要精力沒有放在協同孫權作戰上。劉備在迅速發展了龐大的勢力後,就按照《隆中對》的計劃,將目光投向了益州。

在孫權要求借道攻打益州的時候,劉備以益州的劉璋是自己的宗族,不忍看到自己宗族滅亡爲由,嚴詞拒絕。可是,轉眼劉備就率領軍隊入川,奪取了益州。這讓孫權十分生氣,破口大罵劉備是猾虜,挾詐如此。所有的這一切教育了孫權,讓孫權看清了劉備的真面目。

劉備對於孫權就是赤裸裸的利用。他根本不理睬孫權的需要,在軍事上不和孫權配合。不但不進攻曹操,在曹操攻打孫權的時候,也不聞不問,只管發展自己的勢力。劉備這樣的自私自利的行爲,讓孫權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獨立發展的道路。從這個時候起,孫劉聯盟的破裂就在所難免了。

劉備作爲一代梟雄,爲何會被孫權打擊得一蹶不振? 第2張

而曹操也在旁邊推波助瀾。曹操知道,劉備是自己的死敵,相互的關係無可調和。他就將拆散孫劉聯盟的目標放在孫權的身上。曹操放鬆了對劉備的攻擊,將主要的攻勢放在孫權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一段時間裏,曹操對孫劉聯軍的主要攻勢大都集中在孫權的身上。這讓孫權深受壓力,喘不過氣來。

三、孫劉聯盟的破裂。

孫權在下定獨立發展的決心後,決心按照自己原來的戰略方針行事。那就是全據長江,建號帝王。爲了實現這個目標,孫權決心將劉備的勢力從位於長江上游的荊州驅逐出去。於是,孫權利用劉備奪取益州的機會,向劉備索要荊州。當然,這個要求遭到了劉備的拒絕,因此孫權派呂蒙襲取長沙、桂陽和零陵三郡,引發了湘水之爭。

湘水之爭,表明了孫劉聯盟的關係已經實質性的破裂,剩下的只是表面上的平靜。由於當時曹操攻打漢中,劉備怕益州有失,趕快與孫權議和。孫權也並不想在這個時候與劉備撕破臉,他還想在雙方的聯盟的基礎上再做一下努力,於是便和劉備以湘水爲界,平分荊州。隨後,孫權發起了對合肥的進攻。這次進攻,孫權調集了最大的十萬兵力,利用曹操主力在漢中的機會,攻打七千曹軍防守的合肥。但是,孫權敗在了張遼的手下,只得放棄了進攻淮南的戰略。

此後,孫權就決心攻打荊州,以武力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即使破壞孫劉聯盟也在所不惜。於是,孫權向曹操請降,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候,抓住荊州後方空虛的時機,派呂蒙襲取了荊州,擒殺了關羽。並且在隨後爆發的夷陵之戰中,打敗了劉備,三國最終的疆界因此基本確立下來。

所以,我們看孫劉聯盟的過程,就是一段雙方爾虞我詐的過程。在前半程,是劉備運用政治手腕,利用孫權想要藉助自己的力量對抗曹操的心理,將荊州強取豪奪到自己手中。在壯大勢力之後,奪取益州,實現《隆中對》的戰略目標。在這段過程裏,劉備佔有了大部分的戰果,只給孫權留下一地雞毛。

孫權在發現無法藉助劉備的力量後,也毅然決然的和劉備翻臉。他先是索要荊州,隨後襲取三郡,最終奪取荊州,擒殺關羽。這都是對劉備的所作所爲的反擊。孫權也爲了自己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毫不留情。即便是在後來引發的夷陵之戰中,也根本一步不讓。所以說,圍繞着荊州的爭奪,是劉備和孫權本性的大暴露,兩人都是半斤八兩。

劉備作爲一代梟雄,爲何會被孫權打擊得一蹶不振? 第3張

四、孫權戰勝劉備的根本原因。

那麼,我們可以看到,劉備和孫權兩人之間的爭奪,劉備是吃了虧的。劉備辛辛苦苦積攢的家業,最後都敗在了孫權手中。那麼,孫權靠什麼把劉備一次次的玩弄於股掌之上呢?

這裏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孫權的靈活的外交手段,在外交上,孫權佔據了上風。在當時三國的形勢中,劉備和孫權的最佳戰略是聯合起來共抗曹操。而劉備和孫權的勢力加在一起,勉強能夠抗衡曹操。如果劉備和孫權中的任一方聯合曹操對方其他一方的話,被孤立的一方必然會遭到失敗。這也是劉備和孫權都要先顧及自己的安全的原因。因爲這個原因,劉備要佔領益州,而孫權則對佔領荊州念念不忘。

可是,三方的外交形勢也不盡相同。劉備對曹操是直接關閉了外交的大門。劉備視曹操爲漢賊,而自己則是恢復漢室的執行者,所以喊出了漢賊不兩立的口號。而孫權則不同,他早就認爲漢室不可復興,和曹操的觀點相似。因此,孫權對恢復漢室沒有興趣,也不把曹操當成死敵,而是當成可資利用的勢力。

所以,雖然孫權和曹操在戰場上打得很激烈,可是始終沒有中斷外交往來。在孫權決定放棄北伐,奪回荊州之後,就投降曹操,與曹操結成姻親。這樣,劉備無論如何都不是孫權與曹操聯合起來的對手,失敗是必然的。

而孫權一方面聯合曹操,圖謀荊州。另一方面則還和劉備保持結盟的狀態。這樣,劉備方面對孫權沒有警惕,接連遭受了孫權兩次奇襲,一步步丟失了荊州。而在戰役中,關羽驕傲自大,對東吳輕視無禮,也進一步加速了失敗的到來。當然,這些都是戰術方面的問題,在孫權和曹操聯合對付劉備的大形勢下,劉備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同樣,在後來的劉備伐吳的戰役中,孫權結好曹丕,向他稱臣。這使得曹丕保持中立,爲孫權打勝夷陵之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結語:

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孫權與劉備的交往中,在計謀上,雙方平分秋色。劉備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荊州和益州,而孫權又將荊州奪了回來。

而孫權在外交方面則比劉備強得多。孫權一方面和劉備結盟,另一方面也沒有關閉與曹操的外交途徑。這使得孫權一旦改變方針的時候,能夠很快與曹操攜起手來,一起對付劉備。正是外交上的優勢,使得孫權順利的打敗了劉備,奪回荊州,完成了自己全據長江的戰略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