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夷陵之戰劉備損失五萬人 蜀漢爲何開始一蹶不振

夷陵之戰劉備損失五萬人 蜀漢爲何開始一蹶不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夷陵之戰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夷陵之戰劉備最多隻損失了5萬人,蜀漢爲什麼卻因此一蹶不振?

損失的5萬兵已經是劉備的核心家底,沒了這5萬精銳,劉備一夜回到解放前!而且實際損失已經大到讓蜀漢隨時可以被滅的地步。

5萬人對於蜀漢集團是什麼概念呢?

蜀國滅亡時,人口爲94萬,大軍規模爲10.2萬,所以這5萬精銳已經是蜀漢集團一半的兵力了。

而且,五萬精銳有很多是跟着劉備打天下的老兵,身經百戰,戰鬥力很高,一旦被吃掉,蜀漢剩餘的大軍支撐蜀國立足是很艱難的。

蜀國除了劉備帶出的5萬人要在前線作戰,剩餘的五六萬人馬,要分開佈防,北邊要防禦魏國,南邊要防禦南中,西邊要防禦少數民族部落,實際可戰之兵很少。

夷陵戰敗後,除了以上地區需要佈防外,還要分兵在東部防禦吳國,蜀國內部重要軍事關口還要駐軍。

算下來,蜀國總兵力10萬多點,被吃掉5萬,剩下得用五萬人防守這麼多地方,是很難的。

夷陵之戰劉備損失五萬人 蜀漢爲何開始一蹶不振

恰好此時蜀國內部又叛亂四起!

劉備夷陵戰敗後,蜀國內部連續發生了三起大規模的叛亂,前後歷時四年。

先是黃元之亂,222年,也就是劉備戰敗的這一年,蜀漢嘉太守黃元反叛。

黃元原與諸葛亮有矛盾,聽說劉備得了重病,擔心諸葛亮主政後對自己不利,故而發動叛亂。

防火攻燒臨邛城(今四川邛崍),益州治中從事楊洪發兵邀戰,黃元敗而順江東下,爲蜀軍生擒,斬首成都。

夷陵之戰劉備損失五萬人 蜀漢爲何開始一蹶不振 第2張

223年,蜀國本地豪族雍闓發動叛亂,殺永昌太守王伉等人,因此地屬於益州郡西部,屬於當時的南中地區勢力範圍。

雍闓隨後又寫信投降東吳,被孫權任命爲永昌太守,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巂郡夷王高定等人也見風使舵,起兵響應雍闓。此時蜀國尚無力平亂。

此外,蠻王孟獲也發動大規模叛亂,經常進攻蜀國城池。

諸葛亮雖然名義上說由於劉備剛剛去世,不宜發兵,實際上蜀漢根本沒有平亂的能力。

因爲一方面與東吳的關係還處於敵對狀態,需要有兵力防禦東部,另一方面北方曹魏虎視眈眈,也需要部署兵力防禦北方。

所以,按照蜀國當時僅剩的幾萬人馬,能守住北邊和東邊就不錯了,騰不出兵力來對付南邊叛亂。

夷陵之戰劉備損失五萬人 蜀漢爲何開始一蹶不振 第3張

諸葛亮面對這樣的困境,幹了兩件事。

其一,休養生息,命令大軍緊守礙口。

其二,派人前往東吳重新修好,恢復吳蜀聯盟。

此舉先解決最緊急的問題是跟東吳的關係,一旦重新修好,孫權放棄支持雍闓反叛。

蜀國東部的邊境也就不需要部署更多的兵力去防守了,可以抽調回來支持平定南方。

一直到225年,諸葛亮才重建了大軍,休養生息使得國力得以恢復,與東吳結好免去了東部的威脅。

所以在這一年纔敢出兵平定南方叛亂,先後撲滅了雍闓與孟獲的叛亂,蜀國內亂才告結束。

夷陵之戰劉備損失五萬人 蜀漢爲何開始一蹶不振 第4張

此外,夷陵之戰損失的人才十分嚴重!

這一戰,劉備損失六名統兵將才,分別是張南、馮習、馬良、沙摩柯、傅彤、程畿。

以至於到諸葛亮時期,蜀國人才凋零,將才匱乏。

另外,支撐劉備五萬精銳的後勤物資,也悉數損失,比如軍械、糧草、以及其他軍用物資,全部損毀。

這些物資都是蜀漢集團多年的積累,一夕之間,全部報廢。

夷陵之戰劉備損失五萬人 蜀漢爲何開始一蹶不振 第5張

總結

夷陵之戰後,蜀漢集團的大軍規模直接損失一半,這對於本身就比較弱的蜀漢來說,是直接的巨大打擊。

隨後引發的國內叛亂四起,給蜀漢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作用,甚至面對南邊的叛亂,暫時性失去平亂能力。

如果曹魏或者孫權趁蜀國內部叛亂,發兵來進攻,危險指數相當高,畢竟就剩幾萬人馬了,能不能扛住很難說。

所以,夷陵之戰前後,蜀漢是這樣的畫面:

大戰之前,關羽、張飛、黃忠、法正、先後死去。

大戰之時,張南、馮習、馬良、沙摩柯、傅彤、程畿,六員大將戰死,黃權被迫降魏。

大戰之後,劉備、馬超、劉巴先後去世。

在人才喪失殆盡的情況下,精銳部隊全國總兵力減員一半,軍械物資損失不計其數,國內叛亂四起,外交上兩面強敵。

一連串的倒黴事,在夷陵之戰前夕、戰時、戰後,先後發生,直接壓垮了蜀漢集團。

所以,蜀漢實際上是內憂外患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