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重熙增幣是什麼意思 重熙增幣讀音

重熙增幣是什麼意思 重熙增幣讀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重熙增幣,是遼興宗重熙年間(宋仁宗慶曆年間),遼國借北宋內外交困,迫使北宋增加對遼歲輸的金帛的歷史事件。

對於大宋來說,北方邊境太平了,西北又開始鬧騰了,這老天就是不打算讓安生過日子。

遙想當年,在宋真宗和遼聖宗在北邊硬碰硬的時候,西北部的夏州李氏就在宋遼間搖擺,既受宋招撫,又與遼結親,你說這是不是挺沒禮貌的?

等宋遼那邊太平了,夏州李氏祖孫三代是前赴後繼,不遺餘力地發展自己的勢力。

終於在1038年,李元昊先生腰板一挺,稱帝了。這下新三國時代的大幕拉開了。

遼興宗的煩惱

遼國這邊自聖宗同宋國締爲兄弟之國後,戰事上麻煩很少,但對國家來說麻煩的來源不單單是戰場一端,禍起蕭牆不是中原王朝的專利,遊牧民族的政權也把這個學了去。

遼國的“帝二代”興宗就面臨這麼一個問題。

遼聖宗太平十一年(1031),執掌帝位48年、在位期間與宋國締結澶淵之盟、奠定遼國興盛基業的聖宗皇帝去世,年僅15歲的皇太子耶律宗真即位,是爲遼興宗。

由於興宗年幼,朝中大事主要由興宗生母蕭耨斤決斷。

原本聖宗的遺命是立皇后蕭菩薩哥(這是個女名,確認過了)爲皇太后,興宗生母蕭耨斤爲太妃的,但是蕭耨斤這個女人十分強勢,母由子貴,生生自立爲皇太后,還將養育興宗的蕭菩薩哥遷往上京。

一時間,蕭耨斤成爲遼國朝廷裏炙手可熱的人物,儼然第二個蕭燕燕。

遺憾的是蕭耨斤雖然有接“蕭太后”班的條件,但是很明顯不具備蕭燕燕的能力,主政四年來將聖宗的改革盡數廢棄,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也是越發激化。

由於母子關係處的不是很好,蕭耨斤很擔心興宗親政後找自己的麻煩,甚至動了廢帝的念頭。這就有些麻煩了,要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沒有辦法,但太后要換皇帝,皇帝還是能採取些措施的。 遼興宗

遼興宗耶律宗真(1016年4月3日-1055年8月28日),契丹第七位皇帝(1031年6月25日-1055年8月28日在位),契丹名只骨。在位24年,享年40歲,諡孝章皇帝。他是遼聖宗的長子,母乃宮女蕭耨斤。就在太后一黨陰謀活動的時候,“廢帝”的關鍵人物有意見了。

別忘了,廢帝活動絕不只是兩方面,一個行使廢帝權力的人,一個被廢的帝,你還得有個另立的帝才行。

這個關鍵人物就是蕭耨斤準備立的新帝、自己的另一個親生兒子、興宗的弟弟——耶律重元。

有趣的是這位仁兄把自己老媽的陰謀告訴了自己哥哥興宗,這應該算是個叛徒。

好吧,一旦出現叛徒一般情況下計劃都是失敗的,蕭耨斤不是二般人,她也失敗了。結果是興宗將蕭耨斤反動集團一網打盡,囚禁了生母蕭耨斤,收權親政。

經過這麼一番折騰,興宗面臨的其實是一個爛攤子——

“太后臨朝凡四年,興宗方幽而復之,契丹已困矣。”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興宗着實還得費費腦筋,這位年輕人此時急切地想找人談談。

契機:北宋在西北的失敗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遼國那邊統治集團內部不是很順當,大宋這邊也有不少麻煩。宋真宗於乾興元年(1022)病逝後,皇太子趙禎繼位,是爲宋仁宗。

重熙增幣是什麼意思 重熙增幣讀音

  宋仁宗畫像

這位“帝二代”的日子也不好過,雖然統治集團不像遼國那般熱鬧,但是仁宗依舊不是那麼開心。因爲麻煩來自外部。

查看完整族譜宋仁宗的族譜

自仁宗的爺爺輩就開始和夏州李氏打交道,當然北宋在意的內容主要是打,交道不交道的大宋也不是特別關注,但是麻煩在於夏州李氏是越打越大,打到雙方都是孫子輩時,夏州已經是大夏國了(史稱西夏)。

這讓仁宗很不爽。

而讓皇帝不爽的後果是很嚴重的,如果是皇帝讓皇帝不爽的話那代價就更大,於是宋、夏之間爆發了很嚴重的衝突。

元昊(李元昊)稱帝之後,不知咋想的,上表於北宋請求“許以西郊之地,冊爲南面之君”,

這仁宗可不能忍。

“爺爺輩的尚且臣服於我大宋,孫子輩了居然要平起平坐了?不答應!”

於是仁宗立即採取了措施:詔削奪官爵、互市,揭榜於邊,募人能擒元昊若斬首獻者,即爲定難軍節度使。

元昊這邊也不服了,大路朝天各走一遍,我這邊當皇帝那也算是“民族自決”,憑啥你宋主就不答應?反了!

要說元昊稱帝沒做準備那是不能信的,事實上無論軍事還是外交元昊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宋國這邊一有反應,元昊立刻採取了措施。

宋康定元年(1040)二月,西夏進攻延州;康定二年(1041),攻懷遠;慶曆二年(1042)再攻涇原路。囂張!這能忍?盤他!

西夏每次來攻,宋國皆以大兵應對,遺憾的是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規模戰役均遭失敗,好在西夏雖勝也是慘勝,難有力量繼續支撐,而宋也有意言和,兩國遂於慶曆四年(1044)達成和議。

相信仁宗是不願意接受的,但結果擺在那裏,沒有辦法。生活,用一次次打擊讓這個未及油膩的中年漢子知道了當皇帝的不易。

遣使:索取關南十縣

在夏宋交戰的時候,最興奮的無疑是遼。

雖然“趁火打劫”這個成語明清時纔出現,但從事這個行爲的卻早已有之,不知道遼興宗的漢學老師是誰,但他掌握了這個詞的精髓。

在遼國來看,興宗即位之初即——

“以興平公主下嫁李元昊,以元昊爲駙馬都尉”,

夏國乃是翁婿之國;而聖宗與宋真宗締結了澶淵之盟,遼宋屬於“兄弟之國”,所以宋夏交戰算是女婿和兄弟幹起來了,一定意義上講這兩國還帶點“叔表關係”。

照理這夾在中間的遼國應該很難做,不過遼國實際操作起來倒是並沒有顯得很爲難。

對於興宗來說,這簡直是天賜良機:遼國傳至興宗時,經過蕭耨斤的折騰帝國已顯頹勢;而內部的權力鬥爭剛剛搞定,興宗迫切希望在統治集團內部樹立威信。

這時候宋夏之間爆發了衝突,那簡直是剛一打哈欠這邊就掉枕頭啊!

不過表面功夫還是要做一做的,畢竟都沾點關係,不能表現的太明顯。於是遼國在宋夏衝突中採取中立但偏袒西夏的態度。

畢竟西夏那邊是女婿,宋國這邊頂天算幹兄弟,“血濃於水”嘛。

遼國的這般態度其實已經夠讓北宋難堪的了:北宋這邊其實很尷尬,雖說是和西夏單方面交戰,但是你敢把精力都放在西北嗎?

萬一元昊他老丈人愛婿心切,發兵直趨河北,指望着一紙合約能有多大約束力?於是元昊得以——

“外倚北敵,屢乘戰勝”,

最終迫使北宋議和。

局勢明朗之後,遼國也就該借題發揮了。遼興宗重熙十一年(1042),遣使使宋,遼史載——

“上聞宋設關河,治壕塹,恐爲邊患,與南北樞密吳國王蕭孝穆、趙國王蕭貫寧謀取宋舊制關南十縣地,遂遣蕭英、劉六符使宋。”

需要說明一下,這關南十縣是後周柴榮北伐時所取的地盤,屬於陳芝麻爛穀子了,但興宗仍舊遣使來索,順帶詰責爲啥宋要出兵打自己女婿。

當然,僅遣使是不夠的,在宋遼邊境也屯有大軍爲使者的後援。

交涉:富弼的無可奈何

得了,別看是遣使來談,單憑言語交鋒是鐵定解決不了問題的,雖然宋國派遣態度強硬的富弼來答覆遼使,但朝廷內部包括宋仁宗在內的還是傾向於妥協的。

富弼,時任知制誥,與其說任命富弼去接見遼使是臨危受命不如說是時任宰相呂夷簡的借刀殺人,因爲之前富弼曾開罪於呂。

不過也得虧呂夷簡的私心,得以成就富弼使遼的不辱國格。

要說富弼有多優秀?那簡直說出來嚇人一跳。優秀到連遼國使臣都站在宋國立場上講話。

遼興宗派遣有兩位使者,蕭英、劉六符,其中就因爲富弼的個人魅力:

弼開懷與語,英感悅,亦不復隱其情,遂密以其主所欲得者告曰:“可從,從之;不然,以一事塞之足矣。”

遼主的策略都告訴宋使了,可見富弼的能力。這邊遣使過來了,那邊也得遣使回報,這一來二去的,入遼的任務又落到了富弼頭上。

這一般出使可不像如今的外交人員,受各種國際法保護,宋時入遼那是要冒風險的,不然呂夷簡先生也不會保舉昔日的仇敵爲使者。

但是這個出使結果也是因人而異,富弼就是能夠轉危爲安,外交辭令那是玩的遊刃有餘。

最經典處在於遼興宗提了句石晉當年已經把幽雲獻給我們了,我想要回關南地那也不過是回覆故土而已。

富弼直接回了句,要說故土,你遼國這片那自古以來就是我們的固有領土啊!——

“晉以盧龍賂契丹,周世宗復取關南,皆異代事。若各求地,豈北朝之利哉?”

興宗當即傻眼。

儘管富弼在遼國費盡心機爲國謀利,奈何朝堂內部妥協勢力佔據主導地位,富弼在敵營據理力爭,宋廷依舊是能忍則忍,甚至增加的歲幣也稱爲“納”,甘願矮人半頭。

宋遼交涉的最終結果是遼方雖未取得關南地,但是實現了增加歲幣的目的。

可惜富弼縱有千般本事,依舊只能是望洋興嘆而已。

議和:宋遼夏的微妙關係

在宋廷妥協之後,遼興宗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遼宋雙方約定宋每年向遼增絹十萬匹,銀十萬兩;雙方不得在邊境“添屯兵馬”等,史稱“重熙增幣”。

在小小的一段緊張過後,遼宋之間開始了新一輪的和平。

重熙增幣是什麼意思 重熙增幣讀音 第2張

  遼代錢幣——重熙通寶

此次交鋒,遼國非但得到了大筆的金帛,還順帶讓宋廷大失國體(歲幣稱“納”),實可謂大贏家。

但是,別忘了遼國此番是建立在宋夏戰爭的基礎上的,還有一個大夏國呢。

經驗告訴我們,三個人之間的關係是很難相處的;而歷史則告訴我們,三個國家之間的關係也很複雜。遼國和宋國關係鞏固了,你把夏國放在什麼位置?

在接受宋國的和議條件後,遼興宗確實也履行承諾,勸說西夏罷兵。但元昊是不滿意的——

“七月,元昊上表請伐宋,不從。”

元昊其實早就心有不滿,於是遼夏之間因爲對宋外交而產生了深刻隔閡。

遼重熙十四年(1044),遼國境內的党項部落叛入西夏,元昊予以援助,惹惱了遼國,興宗親率十萬大軍,長驅直入但是被元昊大敗,好在元昊得勝後就請和,衝突不至於擴大化。

但兩國的嫌隙是越來越深,先後於重熙十八年、十九年(1049、1050)爆發戰爭。

重熙增幣是什麼意思 重熙增幣讀音 第3張

  遼、北宋、西夏形勢

而宋夏之間也並未因此徹底和平,宋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均與西夏有或大或小的衝突,互有損傷。可見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三角關係則不然。

但不能不說,“重熙增幣”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使遼、宋、夏三方之間的關係變得微妙,它基本上維持了宋、遼、夏三國鼎立的局面,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各個陣營的和平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