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揭祕中國傳統喪葬儀式及禁忌是什麼

揭祕中國傳統喪葬儀式及禁忌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飼生和戀親視屍是死者入殮前,其子孫向死者作最後告別的禮儀。飼生由孝子奉白飯二小碗,豆乾紅糖各一碟,跪在父母屍旁,念道:“父母飼我大,我飼父母老。”說着用箸尾夾一,點飯萊放在父母口裏,又轉用箸頭夾一點飯菜自己吃下(這是表示陰陽有別)。 飼生畢,由和尚執魂幡在前引路,長子捧香爐跟着和尚,其餘子孫均拈香隨後繞屍而走,和尚邊走邊唸經。死者是男,繞屍走圓形;是女,走方形。俗以父是天,母是地,而天圓地方,故此。

由於各個民族所處的生存環境不同等原因,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下葬風俗儀式。這種下葬的儀式反映了人們對靈魂的崇拜。漢族主要是實行土葬。墓地是死者的最終歸宿,所以墓地的選擇是埋葬死者的頭等大事。墓地要選在地勢寬廣,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出生氣凝結的吉穴,從而可以使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孫。  

  下葬儀式

這種下葬儀式是非常講究和煩瑣的。擡靈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還要祭祀開山,孝子要燒香點燭行開山禮。有的地方要請地仙,還要畫太歲,開山的時候要避開太歲的方向,不然就是"太歲頭上動土",喪家就會遭受到禍害。開山的時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後打個木樁,然後讓孝子在打木樁的範圍內用鋤頭挖三下。接着八仙就過來做穴,做好之後再把太歲的畫像燒掉。這種墓穴,是把靈柩推進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鋪墊着兩根竹子或者剝了皮的光滑潤澤的小杉樹。放的時候,把靈柩的上首擱在上面,再用撬棍往裏面推,推進去之後再抽掉墊底,最後鏟一些草皮把洞口砌嚴封好。

靈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後還有很多有趣的風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婦要在靈前作揖拜禮,然後捧把黃土,在懷裏包着,跑回家裏把黃土撒到豬欄雞籠和牀下,據說這樣就可以得到亡靈的保佑。要是媳婦多的,就要爭取第一個吉祥,甚至有脫掉鞋子抄水路捷徑回家的。撒完黃土之後,媳婦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廚房裏吃幾口飯菜,這叫做“進寶”,是爲了圖個吉利。 

在舊時,祭祀墓穴是人們非常看重的。祭祀的時候把一隻公雞殺死,用它的血來祭奠。公雞不會馬上就死去,而是在墓穴裏反覆撲騰,按照舊時的說法,公雞死在墓穴裏的哪個部位,哪個部位的子孫就會興旺發達。公雞撲騰下來的雞毛叫做"鳳凰毛",必須要揀掉。 下葬之前還要由死者的兒子把用五穀雜糧編成的五穀囤放在墓穴裏。囤口上面蓋着一張小烙餅。在墓穴裏還要放一個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盞豆油燈,叫做長明燈。有的地方還在墓室上嵌一面銅鏡,象徵太陽。在古代的時候,有錢的人家要遠離墳墓,射三支箭,然後馬上後退。這樣不敢靠近靈柩是因爲擔心壓不住鬼邪,自己會遭殃。在靈柩放進墓穴的時候都必須放炮,說是爲死者餞行去陰間。  

揭祕中國傳統喪葬儀式及禁忌是什麼

  傳統喪葬

按照舊時的規矩,下葬的時間也是要講究的,必須是太陽落山靈柩也落土。落土的時候"八仙"拽着棕繩徐徐放下,四平八穩之後,親屬們必須抓起泥土扔到靈柩上,這叫做添土。靈柩下去之後,先要蓋一層薄土,再把墓穴裏掃出來的土撒在上面,之後要放上一隻碗,叫做"衣飯碗"。這樣做是爲了以後遷墳的時候動作輕些,免得驚動亡靈,招來不幸。

民間的習俗認爲,人死後的靈魂隨時可能從墳墓裏跑出來,跟着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須繞墓轉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嚴禁回頭探視。否則看見死者的靈魂在陰間的蹤跡,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節哀的措施。不然的話死者的親人不停地回頭觀望,總也不捨得離開,是很難勸說的。

埋葬之後人們必須要洗手,有的還要用酒來洗。這樣是表示今後再也不死人,用來驅除晦氣。接着喪家要謝吹鼓手和客人。之後還要舉行辭靈儀式,祭拜死者的靈位。在有的地方辭靈之後,只要是親屬就要在一起吃飯,這叫做搶遺飯。在江浙一帶有喝"長壽湯",吃長壽豆的習俗。就是說,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後,在出喪的那天喪家要準備一大桶肉骨頭湯,就是"長壽湯",一大盆煮得爛爛的黃燦燦的大豆,就是"長壽豆"。送喪的人回來都要喝一小碗長壽湯,隨意吃一些長壽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壽。有的地方還把又香又糯的長壽豆分給鄰里左右的小孩吃,說法是,吃了長壽豆,日後長又壽。

這些民間傳統的風俗習慣都反映了了生者對於死者的寄意和對生命興旺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