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解密:宋真宗鹹平之治執行過哪些經濟舉措?

解密:宋真宗鹹平之治執行過哪些經濟舉措?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的國家財政收入,和約之後得以增加,在宋真宗病逝前一年,即公元1021年,其總額已達15000萬。可以說,沒有1004年前的和約,就沒有1009年的繁華似錦。公元1009年十一月,大手筆宋真宗作了一篇文章。衆所周知,真宗是位詩人,膾炙人口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是出自他的名篇《勵學篇》。不過這次卻非他的即興之作,而是告誡百官的《文武七條》。真宗所立七條,均是廉政之舉。

有宋一朝,經濟發達,尤善商賈,儘管趙宋的面積、人口、資源都比前朝李唐差得多,但是,宋朝的經濟,在像1009年這般風調雨順的好年景時,歲入是唐朝的七倍;即便災害頻仍,歲入也是大唐的三倍左右。經濟繁榮,邊貿紅火,貢賦通達,稅收富足,官員接觸錢財的機會也由此多了起來。然而北宋時期官員贓罪(貪污)的現象卻減少了,尤其與相距較近的唐朝、明朝相比,更是稀少。

 田賦改革

公元996年(至道二年),開封府所屬的17個縣都遭遇了大旱。當時主持開封府工作的正是宋真宗。那時的宋真宗很想做出一些成績。看到天氣大旱,百姓艱難,他就大發慈悲地把這17個縣的田賦都免掉了,並且上報了宋太宗。可是不久,就有人告了他一狀,說下面的旱災沒那麼嚴重,這麼做純粹就是收買人心。

解密:宋真宗鹹平之治執行過哪些經濟舉措?

宋太宗原本就是個多疑的人。活着的時候失去權力,那是不可接受的事情。所以接到報告後,十分重視,立馬派人下去調查。宋太宗有九個兒子,未必只有三子趙恆可以繼任。

其中有一個官員是這樣說的,有幾個縣的災情,比開封府上報的要嚴重的多,開封府對這些縣的田賦,減免的還遠遠不夠。他的舉動使當時那位惶恐的趙恆非常感動,最終他是有驚無險地過了一關。

這位官員就是王欽若,投機眼光獨到。做了皇帝的宋真宗沒有忘記他,上任不久就把王欽若調到京城總部任職(三司判官)。王欽若有個同事叫毋賓古。他有一次對王欽若說,各地種田的人,拖延了大量未繳的田賦,有的已拖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年積一年,老百姓根本沒有能力償還。可是因爲賬上掛着,基層當官的就年年下去催要,並且藉機勒索,這都成了一大社會問題。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王欽若聽了後,立即安排手下人,將這一方面的有關數字統計清楚,並且搶先一步,向宋真宗遞上了毋賓古打算遞的這麼一份報告。宋真宗看了報告,於是急召王欽若商量此事。

公元998年5月(鹹平元年4月),宋真宗下令,凡是遠年拖欠的田賦一律免掉,因爲欠錢被抓進監獄的一律釋放。三年後,宋真宗還親自審問因欠錢入獄的人,一連審了七天,又釋放了2600多人。老百姓紛紛稱讚宋真宗,這一來,他對王欽若的印象就更好了。

除此之外,宋真宗還辦了不少實事。如四川地區貼錢貶值,他得知後,立即下令調高折算比率。同時減少了大量服雜役的人,連他自己家族裏所用的絲織品也進行了削減。

減免賦役

鹹平元年,時任度支判官毋賓古向王欽若提到:“自五代以來,各地拖欠賦稅數量很多,百姓無力繳納,但是官員經常去催收,已經成爲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我上奏聖上免去這些賦稅”。王欽若聽到立即命人統計好有關數據,搶在毋賓古之前向真宗上奏要求免除這些賦稅。真宗看到奏摺後大驚,說:“先帝怎麼沒想到這麼做呢?”欽若回答:“先帝當然知道這麼做,只是留給陛下用來收天下人之心罷了”。宋真宗聽後覺得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實施。

宋真宗在鹹平元年(998年)四月十六日下令,凡往年拖欠的田賦一律免除。而因爲欠稅被抓進監獄的人,也一律釋放。並且讓各地認真核查落實,最後統計結果,共免除各處各地賦稅一千餘萬貫石匹兩等,共釋放在押囚犯三千餘人。

又在鹹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親自審問因拖欠官府錢財而被捕入獄的人,一連審了七天,共釋放2600餘人,免除債務達260萬。 並讓有關部門重新審問有關拖欠政府錢物檔案,凡有冤屈的重新處理。

後宋真宗多次下詔要求免除或減免各地賦稅,用以賑災和其他用途。如鹹平四年閏月十八日,河北發生饑荒,減免賦役,併發糧食以賑災。

另外下令減少服徭役的人數,根據鹹平四年統計,此次共減少195,802人。恢復死刑複覈,釋放大批宮女等。

農業發展

宋真宗本人對農業十分重視。在景德三年(1006年)下詔要求各級地方長官官銜上一律加上“勸農使”或者“勸農”等字,鼓勵農民努力務農。又在景德二年作《景德農田敕》這部農業法規,以此規範農業生產和流通中的各種事項,並在後面很長時間內一直沿用。同時,大量印刷各種農業書籍分發給各地方官,讓他們認識農事,並大力在推廣高產作物占城稻。畝產量從唐代的2石(158640克)提升到北宋初的3石(227800克),至南宋更是高達5、6石(379800克-455760克)。墾田數目提升到524,758,432宋畝,突破唐代5億畝的最高值。

在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宋真宗下詔廢除農具稅。並且在東封西祀時,宋真宗也堅持不徵調農民服徭役而用軍兵,也要求隨行人員不得踐踏莊稼。

除此之外,宋真宗十分討厭浪費糧食,多次下詔禁止丟棄糧食,並威脅“違者治罪”。

 平抑糧價

同年,宋真宗下令在全國推廣“常平倉”制度,常平倉起源戰國李悝平糴法,有儲量備荒和穩定物價的功能,宋真宗時政府規定:每年夏天由地方政府依照本地人口墊資購糧,以每戶一石計,設倉儲存,一旦遇到糧食價格上漲就減價賣給平民,達到平抑糧價的效果。另外設有專人管理,出陳如新,防止糧食腐爛。

常平倉制度對於災年幫助平民渡過難關,穩定社會起到重要作用。

解密:宋真宗鹹平之治執行過哪些經濟舉措? 第2張

增加徵榷

宋真宗政府對所徵收各種禁榷和商稅作了嚴密的規定,每個商業稅徵收點(稅場)都立了一個原始的定額稱爲“祖額”,一個按實收數確立的定額稱爲“近期”。每屆和每年都會對比,以此來獎懲官員。宋真宗時期規定所帶的是商業稅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如酒類稅在至道三年(997年)僅有121萬貫,但到了天禧三年暴漲至901萬貫,增加6培有餘。同時政府規定各地應向中央繳納那種物資的數額,使中央財政有了保障。

但遇到災變時規定執行不是很嚴格並會有修正,在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七年時候遇到蝗災。真宗下令成立詳定茶法所,修訂稅法,否決三說、四說法,並作出弛禁通商的重大決策。

 耕種技術

在宋朝的北邊有一個比宋建國還早的遼朝。在宋真宗上任前,兩國之間已有多次較量。給人的感覺是雙方大體旗鼓相當,互有勝負。不過,總體看來,宋朝逐漸由主動進攻轉向被動防禦。

與歷史上其他那些大一統王朝不同,北宋的北邊沒有萬里長城作爲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政權的屏障,由於幽雲十六州(今北京、天津、陝西、河北北部一帶)自五代石敬瑭割讓契丹以來經後漢、後周直至北宋均未能收復,這就使得中原北部就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遼朝的騎兵隨時可以南下飲馬黃河。

唐末五代時中原就已經喪失產馬地,無法建立大規模騎兵部隊,爲了抵禦遼國騎兵,宋真宗大量地採用了宋太宗時的辦法:多開溝渠,多種水田,稱爲“塘泊”,使其深不可舟行,淺不可徒涉,形成有河網、溝壕、水田、澱泊組成的“水長城”。

公元1001年(鹹平四年),還在今徐水周邊,引鮑河水以“隔限敵騎”。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又以定州爲中心,開挖連接唐河、沙河、界河的運河,有效地限制了敵方騎兵。

除了開河渠外,還大力推廣一種“方田”,就是在田地內開挖方格式的水渠網。有的水渠達五尺寬,七尺深。宋真宗在開挖河渠的同時,還大搞屯田,積糧備戰,並起用老將曹彬威懾武將。他還親自選拔精兵強將,對火兵器也給予了重視。宋軍人數從太祖末期的66萬人(作戰部隊35萬人),增加到真宗末年的91萬人(作戰部隊43萬人),大部分都是這一時期增加的。

公元1001年(鹹平四年)9月,宋真宗外出“觀稼”。沿途百姓看到他的儀仗後,竟自發地歡呼“萬歲”。宋真宗在統治前期就這樣樹立了自己的“仁義天子”形象。總而言之,宋真宗在即位之初,廣開言路,勤政治國,較清明的政治和日趨繁榮的經濟,使北宋社會出現了“鹹平之治”的小康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