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欽宗和宋高宗爲什麼不逃去別的地方建立新的政權呢?

宋欽宗和宋高宗爲什麼不逃去別的地方建立新的政權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宋欽宗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國撕毀合約,大舉南下,入侵宋朝

北方戰報傳來,宋徽宗趙佶坐不住了,想到了逃跑。但是,皇帝出逃可不是件小事,要想逃得順利,就得把皇權讓出來,找個背鍋俠。於是,原本不受重視的定王趙桓,就成了新皇帝,即宋欽宗。

其實,面對大軍壓境,宋徽宗和宋欽宗都知道沒有勝算,那麼,爲什麼他們沒有像宋高宗那樣,率部南下,建立一個新的南宋呢?

宋欽宗和宋高宗爲什麼不逃去別的地方建立新的政權呢?

首先,是因爲宋欽宗對金軍還抱有幻想。

宋欽宗趙桓親政後,還是頗有點除弊革新的味道的,下詔歷數北宋六賊(蔡京、童貫、王黼、樑師成、李彥、朱勔)的罪行,並要求全部誅殺。

之後,趙桓甚至要求親征,如果成爲現實,趙桓將成爲趙匡胤建國以來,第三位親征的皇帝。

但是,給事中王寓稍微勸了一下,趙桓就放棄了,這朝令夕改的速度,堪比流星,實在讓人無語。

作爲高高在上的天子,竟然如此說話不算數,也算是軟弱到家了。可能,趙桓當時的心理活動大概是這樣的:“金軍來了其實也不用怕,按照以往的經驗,給點好處,他們就會走了。”

果然,金軍到達開封城下後,發現城池堅固難以攻克,並且金軍孤軍深入,形勢對其極爲不利,於是便派使者和談,條件是宋朝送上黃金500萬兩、白銀5000萬兩,並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

面對如此喪權辱國的條款,趙桓的答覆是統統答應,只要不來打我,什麼都好談!

其次,宋欽宗之所以沒有南逃,也離不開大臣李綱的極力勸阻。

很多人拿北宋的李綱和明朝的于謙做對比,都是危難之中挺身而出的民族英雄,土木堡之變後,于謙力排衆議,指揮了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騎兵,這才保住了明朝的江山社稷。北宋時期的李綱同樣如此,國家淪落到如此地步,只有李綱站了出來,堅決要求抵抗金兵,保衛都城。

在趙桓要逃跑的時候,李綱對他說:“道君皇帝挈宗社以授陛下,委而去之可乎?”意思就是說:道君皇帝(趙佶)已經把社稷交給陛下了,您就這麼逃跑了,合適嗎?

但是,宰輔大臣說:“金軍兵臨城下,都城肯定是守不住的。”李綱說:“天下城池,豈有如都城者,且宗廟社稷、百官萬民所在,舍此欲何之?”天下的城池,哪個還能比都城更堅固?況且宗廟、百姓、官員都在這裏,還能逃到哪裏去?

宰輔大臣繼續問:“那現在該怎麼辦呢?”李綱回答:“今日之計,當整飭軍馬,固結民心,相與堅守,以待勤王之師。”

趙桓雖然一直搖擺不定,但在李綱的勸說下,最終還是同意留守都城,不跑了。

宋欽宗和宋高宗爲什麼不逃去別的地方建立新的政權呢? 第2張

另外,勤王部隊陸續到來,也給了趙桓定心丸。

趙桓繼位之初,就已經下詔令各地部隊前來勤王,這是都城危急的常規步驟,宋軍哪怕再慫,部隊還是有不少的,尤其是常年和西夏作戰的邊防軍,戰力足以守護京城。

史料記載:“丁亥,靖難軍節度使、河北河東路制置使种師道督涇原、秦鳳兵入援,以師道同知樞密院事,爲京畿、河北、河東宣撫使,統四方勤王兵及前後軍。”

种師道的種家軍,可都是精銳部隊,戰鬥力非常強悍,有他們前來勤王,宋欽宗還是很放心的。

宋欽宗和宋高宗爲什麼不逃去別的地方建立新的政權呢? 第3張

最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皇帝逃跑了,事情就鬧大了,很可能會引起兵變。

作爲一國之君,逃亡也是需要有牌有面的,不可能一個人逃亡。宋徽宗趙佶在此之前已經跑了,即便他已經不是皇帝了,手下也帶了數千軍兵和大量幕僚。而趙桓呢,已經是正牌的皇帝,要走的話,必定要有更多的人跟隨,絕不是一個小數目。

還有一個問題:皇帝會帶着他的皇親國戚一起跑,那士兵呢?可不止你趙桓有老婆孩子,那些士兵同樣有家屬親人,把老婆孩子都扔給金軍,誰都不願意。所以,幾乎所有軍兵都不想離開,除非讓他們也都帶上家人,但如果真的這樣的話,金軍來了,誰也跑不了,將會造成更大的災難!

李綱見趙桓想要逃跑,便對禁衛軍說:“你們想要守衛京城,還是想跟着皇帝逃跑?”衆將士齊聲說:“願死守!”可見,當時的局勢已經不是趙桓一個人說了算的,如果他堅持要逃跑,那麼這些將士們很有可能會譁變。

所謂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皇帝的命是命,士兵的命就不是命?憑什麼你能拖家帶口逃跑,我們就得扔下老婆孩子?於是,在李綱的威嚇之下,趙桓想跑也不敢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