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靖康之恥之際 宋徽宗和宋欽宗爲什麼不選擇逃跑

靖康之恥之際 宋徽宗和宋欽宗爲什麼不選擇逃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宋徽宗和宋欽宗爲何不跑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從秦始皇建立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以來,皇帝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見過一次皇帝,如果皇帝要是某一天成爲階下囚,那簡直是一種難堪,很多皇帝在國破山河的時候,無法面對這樣的事實,最終選擇了自盡,比如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就自盡而亡。

靖康之恥之際 宋徽宗和宋欽宗爲什麼不選擇逃跑

要說最屈辱的三個帝王,明英宗朱祁鎮算一個,本來是御駕親征,結果被打得全軍覆沒,自己也被俘虜了,再就是宋徽宗和宋欽宗爺倆了,被人來一個靖康之變,徽欽二宗被人來了一個“Double Kill”,一塊被人俘虜了,屈辱到家了。今天,縱橫就跟大家簡單探討一下,爲什麼宋朝皇帝會被金人那麼容易的俘虜了。靖康之變前,宋朝軍事力量的大崩潰徽欽二宗被俘虜,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軍隊實力太虛,這一點在聯金抗遼當中就能看出來。本來宋軍承擔攻打遼國的就是壓力比較輕的那部分,爲何宋軍還打的這麼臭,這個主要從兩方面來考量。一方面是,從體制上導致的軍隊作戰能力不強。北宋的軍隊本來就渣,這是北宋立國後的傳統,尤其是在對遼和西夏的戰事上,就很少勝利,其實宋朝的軍隊並不少,除了開國時期,宋朝兵力保持在20萬左右,後期大多數時候都保持在百萬人以上,在宋仁宗時期,人數更是多大125萬人之巨。

靖康之恥之際 宋徽宗和宋欽宗爲什麼不選擇逃跑 第2張

而且,宋朝實行的還是募兵制,募兵制相對唐朝前期的府兵制其實是更有戰鬥力的,畢竟府兵制的兵員是從小幹到老,士兵素質參差不齊。關鍵是,宋朝這個兵制太複雜,最後就導致,高成本養了一羣廢物,越到後來,戰鬥力越低,反而士兵數量越多。另一方面,在攻打遼國之前,北宋內部爆發農民起義,其中方臘部的起義影響力最大,童貫親自率兵前去討伐,雖然取得勝利,已經是疲憊之師,緊忙在北上滅遼,自然是有一些虛。當然,一想起宋朝的軍隊,我就想起中國男足,再多的藉口都沒有用,就是虛的不行,要說北宋武將最高軍銜的太尉高俅竟然是踢蹴鞠出身,還真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總體上來說,宋朝的那一套複雜的體系,用在文官上能夠相互掣肘,用在軍事上,就是扯淡。北宋都城開封的位置太過暴露,沒有天險可守除了軍隊的原因,徽欽二宗被俘,還跟開封都城有關。在我以前的一篇文章,曾經詳細的講過,北宋爲何要定都開封,簡單來說,就是不得已而爲之,開封的天然缺陷就是,地理位置太差。

靖康之恥之際 宋徽宗和宋欽宗爲什麼不選擇逃跑 第3張

開封的位置在黃河以南,而緊鄰黃河,黃河以北是太行山以東的大平原,在宋朝之前,因爲有燕雲十六州的存在,還有一條燕山防線的存在,以此可以抵擋北方的騎兵攻擊。然而,在宋朝建立之前,五代十國的後晉高祖“兒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致使北方的遼國最終得以建立。可以說,在沒有了燕山防線後,遊牧民族的騎兵想要從北方南下就是長驅直入,這也是爲何北宋人一直把燕雲十六州當作一塊心病。在這樣的背景下,每次遼軍壓境,宋朝的處境都很艱難,開封實在是“所謂八面受敵,乃自古一戰場耳”正因爲如此,當金國與大宋多次談判沒有取得成果,而其已經看出大宋軍事力量的虛弱,最終來了一個靖康之變式的“斬首”行動,直接打下開封,使得北宋政權覆滅。假如,北宋都城能夠定在洛陽和長安,敵軍來襲,皇帝還可以逃出去躲一躲,比如唐朝中期之後的皇帝,從唐玄宗開始,出去躲一躲是常有的事情。當然,在逃跑這方面,徽宗比較在行,欽宗則不行,實際上靖康之變的前一年,面對來勢洶涌的金兵,不惜讓出皇位也要逃跑。

靖康之恥之際 宋徽宗和宋欽宗爲什麼不選擇逃跑 第4張

宋欽宗即位後,對金兵抱有一定的幻想,沒有料到會俘虜他北上,他還認爲只要是割地賠款就沒有事了,最後放棄了逃跑了機會。大概正是吃了不好躲這個虧,在徽欽二宗被俘虜之後,趙構建立南宋後,尤其注重逃跑細節,一旦前方開戰,無論勝負如何,這邊就時刻準備逃跑。可以說,這都是燕雲十六州丟失之後,對遊牧民族無險可守的原因。當然,這些問題其實也都不算什麼問題,畢竟對於一個擁有百萬軍隊的政權來說,皇帝被俘虜也不是一瞬間的問題,然而當時的北宋軍隊不但無法抵抗,反而是見到金國的軍隊就投降,金軍南下的過程連接收城市都來不及。靖康之變實際上,更是一個宋代版的“閃電戰”,金人打宋朝統治者一個措手不及。當然,更爲可笑的是,希特勒的閃電戰大多是偷襲,金人在發動閃電戰之前,還派遣使者前去宣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