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解密:明代文人阮大鋮的戲劇是不是“陰謀文學”?

解密:明代文人阮大鋮的戲劇是不是“陰謀文學”?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儘管心情不是很好,弄出的東西還是不錯的。阮大鋮傳奇當時的影響,遠非後人著述中的一筆帶過。《燕子箋》、《春燈謎》風靡海內,弘光帝曾命王鐸楷書《燕子箋》,供奉之內。王鐸乃書畫大家,清入關後任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誰有這《燕子箋》一紙,也足以發家致富。

阮大鋮的劇作在民間的演出,更是盛況空前,並不亞於今天賀歲大片的影響。《燈窗叢錄》載:“南都新立……阮集之填《燕子箋傳奇》盛行白門。是日,句隊末有演此者,故北若詩云:‘柳岸花溪塘濘天,恣攜紅袖放燈船。梨園弟子艦人意,隊隊停歌燕子箋’。”《牟尼合題詞》亦曰:“石巢先生《春燈謎》初出,吳中梨園部及少年場流傳演唱,與東嘉、中郎、漢卿、白、馬並行,識者推重。謂不特串插巧湊,離合分明,而譜調諧葉,實得詞家嫡宗正派,非拾膏借馥於《玉茗四夢》者比也。”看熱鬧是中國的寶貴傳統,阮大鋮的劇作也早屬於“文化民生工程”。

戲寫得極好,對申報職稱雖大有裨益,但對當官主政卻近乎污漬。阮大鋮出任弘光朝兵部尚書時,言官便拿起他戲劇家的帽子,譏笑他是紙上談兵。南明滅亡後,大家又發現《燕子箋》、《春燈謎》是亡國之音,與“後庭花”有異曲同工之妙。

解密:明代文人阮大鋮的戲劇是不是“陰謀文學”?

“瑤笙錦瑟舊歡場,曾佔溫柔第一鄉。”自古繁華的南京,正是風流文人歡歌場、溫柔鄉。對於以風流自標的阮大鋮來說,雖然在家鄉時就創作了《春燈謎》傳奇,開始了戲劇活動,但能充分施展戲劇才華的天地,還是南京這樣的都市。

凌雪《南天痕》雲,阮大鋮“流寓南京,治亭臺園圃,蓄聲伎以自娛”。趙吉士的《續表忠記》也說,阮大鋮“遂絕意仕進,流寓金陵,廣買妓妾,以歌舞自娛,雅善填詞,有《春燈謎》、《燕子箋》諸劇傳播詞場”。說阮大鋮“絕意仕進”,並不準確。與其詩歌創作一樣,阮大鋮的戲劇創作、戲劇演出,既是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是藉以來填補自己緣於仕途不順帶來的心靈空虛。“以新聲高會隱結江湖豪俠士”,阮大鋮欲以戲劇影響,伺機東山再起,政治進步,手段相對屬於文明。

阮大鋮在南京的戲劇活動,從時間上說,主要在崇禎十一年(1638)被複社文人逐出城之後,崇禎十七年(1644)“甲申之變”之前;從地點來看,主要在牛首山祖堂寺作者寓所和姑熟友人曹履吉的遙集堂。

牛首山,在南京城南30裏,方圓近50裏,既是佛教聖地,又爲文化名山;姑熟,又稱姑孰,即今安徽當塗,在南京城西南約50裏。阮大鋮避人於牛首山,“每夕與狎客飲,以三鼓爲節,客倦罷去,阮挑燈作傳奇,達旦不寐,以爲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