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馬克思主義歷史 馬克思主義歷史百科

馬克思主義歷史 馬克思主義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外文名Marxism,是關於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誕生時間1848年2月,內容劃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這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一貫的思想。值得注意的是,馬克思去世後,恩格斯晚年一再強調這一點,並對此作了命題的概括和理論的闡釋。我們今天常說常用的,就是恩格斯晚年的命題表達。但是,恩格斯這一命題有不同的表述形態,這是人們通常注意不夠的。恩格斯在幾個不同的地方都有過類似表達,但每次的角度有所不同。表現在命題句式上,就是前半句相同,後半句不同。恩格斯採用了“不是……,而是……”的句式,因爲他不只指出馬克思主義“不是”什麼,而且進一步指明馬克思主義“是”什麼。於是就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的四種命題表述形態:“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對歷史過程的闡明”;“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發展着的理論”;“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研究的方法”;“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這四種表述,儘管並非恩格斯逐字逐句的原有表述,但卻是直接從恩格斯的原話中脫胎而來,可以看作是恩格斯提出的論斷。這也是恩格斯從四個不同角度闡釋“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這一科學論斷的科學成果。爲了全面把握恩格斯這一重大命題的思想內涵,有必要對四種命題形態作分別的考察,揭示其特定的角度和特有的內涵,並初步探討它們之間的內在統一關係。

馬克思主義歷史 馬克思主義歷史百科

  馬克思

 一、“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對歷史過程的闡明”

馬克思和恩格斯都十分關心美國的工人運動。馬克思去世後,美國工人運動得到更大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在美國得到進一步傳播,晚年恩格斯肩負起指導美國工人運動的重任。他經常給美國的朋友寫信,就如何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來指導美國工人運動提出意見和建議。令人驚奇而感動的是,這位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一再提醒和強調的是:不要將馬克思主義當作教條硬性灌輸給美國工人,而應該多引導美國工人在實踐中探索和逐漸掌握科學的理論。

1886年12月28日,恩格斯給美國社會主義者弗洛倫斯·凱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寫信,指出:“使運動擴大,使它協調地發展,紮下根子並儘可能地包括整個美國無產階級,要比使它從一開始就按照理論上完全正確的路線出發和前進重要得多。要獲取明確的理論認識,最好的道路就是從本身的錯誤中學習,‘吃一塹,長一智。而對於整整一個大的階級來說,特別是對於像美國人這樣一個如此重視實踐而輕視理論的民族來說,別的道路是沒有的。”他還指出:“我認爲,那裏的許多德國人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們在面臨一個強大而出色的,但不是由他們自己創造出來的運動時,竟企圖把他們那一套從外國輸入的、常常是沒有弄懂的理論變成一種‘唯一能救世的教條,並且同任何不接受這種教條的運動保持遙遠的距離。”於是,恩格斯明確提出:“我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對包含着一連串互相銜接的階段的發展過程的闡明。希望美國人一開始行動就完全瞭解在比較老的工業國家裏制定出來的理論,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首先要讓運動有鞏固自己的時間,不要硬把別人在開始時還不能正確瞭解,但很快就能學會的一些東西灌輸給別人,從而使初期不可避免的混亂現象變本加厲。”

從這裏我們可以得到恩格斯的一個表述: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對包含一連串相互銜接的階段的發展過程的闡明。對此有必要從語義和邏輯上對這一論斷所包含的理論內容進行分析和揭示。

首先,要從歷史的過程中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及其基本內容。馬克思主義是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上,在西歐工人運動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形成的,其中包含着對資本主義發展不同階段和工人運動發展不同階段的具體闡明,而這些闡明都是從當時當地的實際出發而作出的。因而對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的認識,不能忽視前期的若干階段,而只是抓住最後的階段和最後的總結論。後進國家的工人運動,可以在總結先進國家工人運動經驗的基礎上縮短自身探索的時間,但並不能因此而取消自己的探索過程。

其次,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歷史主義特徵,它是對物質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闡明,而不是超歷史性的抽象真理。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看來,世界不是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對任何事物的研究和把握,都要放在其所處的歷史過程中去。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甚至說,我們只知道一門科學,那就是歷史科學。而這種歷史科學,不但包括人類的歷史,而且包括自然的歷史。

再次,馬克思主義對事物歷史過程的考察,關注了不同歷史時期的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銜接,體現了連續性和間斷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不把歷史及其規律看作抽象的過程和神祕的命運,而是從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中去看待和把握歷史的行程。認爲不但要把握事物發展的總過程和貫穿於全過程的基本規律,而且要研究這些規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上的特殊表現和作用方式,研究每一個階段所獨具的特徵,進而揭示每一個歷史階段的特殊規律性。只有弄清了不同階段的具體情況,才能使關於歷史總過程的理論更爲真確。因此,馬克思主義反對那種不顧階段性特殊而大而化之地談論問題的方式。看一下馬克思晚年寫的幾百萬字的《歷史學筆記》,就可以知道,馬克思在早已完成對歷史一般規律的揭示之後,他仍費大力氣研究不同歷史時期的大量事實和具體細節。

最後,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掌握,也應有一個過程。不同時期的人們,學習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會有一個自然的過程。不但要允許有這樣一個過程,而且要遵循這個過程的規律性。如果不顧人們所處的現實階段和認識階段,而力圖讓他們一舉掌握全部的科學理論,是不符合認識規律的,也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本性。

馬克思主義歷史 馬克思主義歷史百科 第2張

  馬克思主義哲學

二、“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發展着的理論”

1887年1月27日,恩格斯再次寫信給凱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重申自己的反教條主義態度。他明確提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着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越少從外面把這種理論硬灌輸給美國人,而越多由他們通過自己親身的經驗(在德國人的幫助下)去檢驗它,它就越會深入他們的心坎。”

這樣,我們就又得到了一種新的表述,即“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發展着的理論”。如果說,上一種命題形態着重於“歷史”視角,那麼這裏則是着重於未來“發展”的視角。

首先,馬克思主義不是封閉的終極真理,而是不斷髮展着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是在歷史過程中產生的,是對歷史過程的闡明,那麼它在產生以後,是否就不再變化了呢?不是的,因爲歷史過程本身還在發展之中,新的歷史階段需要作出新的理論闡明。因此,馬克思主義還要隨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並且它本身一直在發展中。馬克思主義是不斷髮展着的,它本身就是不斷髮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當作終極真理,滿足於背誦和重複馬克思主義的結論,不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也不是真正馬克思主義者的態度。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必須深刻認識這一品質。當然,與時俱進的“時”主要是指時代和時期,而不是每分每秒。因爲理論本身具有相對穩定性,並不是一分一秒都要發生改變的。但是經過分分秒秒的長期積累,當時代有了重大變化的時候,馬克思主義理論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和調整。

其次,馬克思主義理論需要人們用實踐來加以檢驗,用親身經驗來加深理解。理論的發展不是遠離實踐的自我演化,而是一個與實踐不斷互動的過程。只有在實踐的檢驗甚至反駁中,馬克思主義才能不斷前進。理論發展的過程像任何事物發展的過程一樣,也是一個充滿着嘗試、試探、探索、檢驗和驗證的過程。理論的發展不是靠抽象的邏輯推演來完成的,儘管理論邏輯上的擴展也是理論發展的一種表現,但不是根本的表現,更不是唯一的表現。更重要的是,理論因實踐而發展,隨實踐而發展。這就是馬克思主義這樣的具有實踐性理論的發展特點。

再次,既然馬克思主義是處在發展過程之中的,那麼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人們就應該結合實踐,進行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有自己的經典作家,他們的論述無疑有很大的權威性,但他們並沒有壟斷馬克思主義,相反他們總是要求後來者繼續把理論推向前進。各國的馬克思主義者,都有責任把馬克思主義創造性地運用於本國實際,並在與本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形成新的理論成果,爲馬克思主義寶庫增添新的內容。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實際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深深紮根並不斷髮展。

最後,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過程和路徑不是單線的,而往往呈現某種多線網狀的複雜情形,有時令人一時看不清發展的脈絡。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是統一的,但它在世界各國各地運用及其表現則是多元多樣的。世界性的馬克思主義現象表現爲極爲複雜的思想理論洪流。在這個洪流中,會有許多不同的理解和觀點,甚至出現不同的理論形態。對於某些理論形態是否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也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正是在這些表面的混亂和駁雜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流在試探中前行,在曲折中發展。對此,應該把馬克思主義放入世界性範圍中去理解,從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全局全景上去看待。經過將近170年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已從一顆種子長成一株參天大樹。我們既要看到大樹的全體,認識到“一枝一葉總關情”,又要善於把握大樹的主幹,不把主幹與枝葉混同起來,更不讓某些枯枝敗葉擋住視線。

馬克思主義歷史 馬克思主義歷史百科 第3張

  資本論

三、“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研究的方法”

恩格斯在1895年3月致德國經濟學家韋爾納·桑巴特的信中明確提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

這又是一種命題形態,它是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談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的。從這個角度可以揭示出這一論斷的相關內涵:

首先,馬克思主義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馬克思主義作爲對世界的解釋,是一個知識系統,掌握這些知識當然是很重要也是並不容易的,但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識,而是掌握基本原理和精神實質,掌握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特別是掌握馬克思主義觀察、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原則和方法。方法對於理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理論的獨創性,一個理論與其他理論的重大區別,不只是觀點和結論上的區別,更重要的是方法論上的區別。沒有方法論創新的理論,其原創性是有限的。必須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意義,注重從方法論上去學習、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當然,像盧卡奇那樣,僅僅把馬克思主義歸結爲方法或方法論是不對的,脫離了原理和內容,就談不到方法。但是,看不到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不重視這種方法,則是完全錯誤的。

其次,馬克思主義提供了科學地認識和研究世界的方法和立場。方法論是從總的層面上講的,具體一點說,它表現爲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它們分別是在人類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中的表現。恩格斯在這封通信中,主要是從認識方法,特別是科學研究方法的角度來談問題的。認識方法在普通人那裏表現爲一般的觀察和思考的方法,而在科研工作者那裏則表現爲科學研究的方法。恩格斯在這裏談的主要是馬克思主義作爲科學研究方法論的價值。當然,方法與立場是聯繫着的。恩格斯信中不僅談了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功能,而且談到了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的問題。他說,馬克思主義“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並沒有結束真理,他們所達到的成果應該成爲後來者繼續前進的起點。二是指對問題的研究要有自己的“出發點”,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沿着經典作家開闢的正確方向深化研究。

最後,對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的運用應該是紮紮實實的研究工作,而不能把科學方法作爲“標籤”到處亂貼。恩格斯曾嚴厲批評了一些德國年輕人把歷史唯物主義方法當作標籤而生搬硬套的做法,他在1890年6月5日致德國青年政論家保爾·恩斯特的信中指出:“如果不把唯物主義方法當做研究歷史的指南,而把它當做現成的公式,按照它來剪裁各種歷史事實,那它就會轉變爲自己的對立物。”兩個月後,即1890年8月5日,恩格斯又在致德國青年學者康拉德·施米特的信中指出:“對德國的許多青年著作家來說,‘唯物主義這個詞大體上只是一個套語,他們把這個套語當做標籤貼到各種事物上去,再不作進一步的研究,就是說,他們一把這個標籤貼上去,就以爲問題已經解決了。但是我們的歷史觀首先是進行研究工作的指南,並不是按照黑格爾學派的方式構造體系的槓桿。必須重新研究全部歷史,必須詳細研究各種社會形態的存在條件,然後設法從這些條件中找出相應的政治、司法、美學、哲學、宗教等等的觀點。”可見,即使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並能夠正確地運用這些方法,也不能免去勤勤懇懇、艱苦細緻的研究工作。

馬克思主義歷史 馬克思主義歷史百科 第4張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著作在中國的傳播

四、“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

馬克思主義不僅是認識世界的科學方法,也是改造世界的有效方法。正是在此意義上,恩格斯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的著名論斷。1886年11月29日,恩格斯在給自己的老朋友、美國工人運動重要活動家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左爾格的信中寫道:“德國人一點不懂得把他們的理論變成推動美國羣衆的槓桿;他們大部分連自己也不懂得這種理論,而用學理主義和教條主義的態度去對待它,認爲只要把它背得爛熟,就足以滿足一切需要。對他們來說,這是教條,而不是行動的指南。”

當然,從字面上看,恩格斯在這裏並沒有正面地概括出“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這一表述,但他的意思是完全清楚的。後來,列寧在《論馬克思主義歷史發展中的幾個特點》一文中,對此作了明確的概括和闡述。他指出:“恩格斯在談到他本人和他那位著名的朋友時說過:我們的學說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這個經典性的論點異常鮮明有力地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的往往被人忽視的那一面。而忽視那面,就會把馬克思主義變成一種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東西,就會抽掉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那麼,怎樣理解這一經典性的表述呢?

首先,不能以學理主義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不能熱衷於把馬克思主義作爲一個靜止的知識體系來掌握,把功夫下在熟讀和背誦馬克思主義的知識上,把時間花在爭論個別的提法和字眼上,從而有意無意地忽視了馬克思主義與實踐活生生的聯繫,忽視了在行動上踐行和運用馬克思主義。這一命題告訴我們,掌握馬克思主義,不僅要體現在思想認識上,更要體現在實際行動上。

其次,在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和行動時,也不能採取教條主義的態度。應該把馬克思主義作爲辨明方向的“指南”,而不是包治百病的“靈藥”。正確理解恩格斯所說的“行動指南”,需要把握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於一切實踐活動,特別是革命鬥爭都是有指導作用的,是在行動中須臾不能離開的,沒有馬克思主義指導的革命鬥爭就像不帶指南針的長途跋涉一樣是非常危險的;另一方面,指南針只限於指出大的方向,它不能代替實際的行動。僅僅知道前進的方向,而不採取前進的行動,還是不能走向自己的目標。而怎樣採取實際的行動,甚至採取什麼樣的具體行動,也不是靠引證經典作家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的隻言片語來決定的,而要依據實際情況和現實需要來確定。

最後,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和行動,就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的精神來創造性地解決實踐中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爲普遍性的理論概括,是比較抽象的,這樣的原理並不能提供具體行動的方案或答案。它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是一般性的,是大方向上的指南。而要想知道在特定情況下應該怎樣正確地採取行動,就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和判斷形勢,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切合實際的行動方案和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行動的成功。否則,不論是直接用經典作家在特定情況下的個別論述或具體做法來比附現實,以求得解決辦法,還是拿基本原理當具體方案來套用,都是脫離當下實際的唯心主義做法,都只能帶來行動的失敗。中國革命的歷史再清楚不過地證明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的理論闡述,採取了四種稍有不同的表述形態。這些表述並不是相互分離甚至對立的,而是有着內在的聯繫和統一性。它們實際上只是從四種不同的角度來闡釋同一個道理。這種闡述方式使“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這一科學命題具有了豐富的內涵和立體的結構。它告訴我們:從歷史過程上看,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從現在和未來看,馬克思主義也不是教條;作爲認識世界和科學研究的方法論指導,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作爲行動和實踐的指南,馬克思主義也不是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