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蒸汽朋克風格 蒸汽朋克服裝

蒸汽朋克風格 蒸汽朋克服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蒸汽朋克,一種假設的作品類型,是一種流行於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科幻題材,顯著特徵爲故事都設定於一個蒸氣科技達到巔峯的虛擬世界,它的意義在於題材的風格獨立,而非反社會性。

歷史

蒸汽朋克受19世紀科幻浪漫主義(例:朱爾·凡爾納、赫伯特·喬治·威爾士、瑪麗·雪萊)影響並經常採用這個風格。

20世紀初

許多蒸汽朋克的作品誕生在蒸汽朋克這一詞出現之前。該類型的電影最早有弗裏茨·朗的電影《大都會》,重要的蒸汽朋克早期代表作之一,代表了蒸汽朋克作爲一種新興風格流派的誕生。馬溫·皮克的小說《TitusAlone》,預料到了許多蒸汽朋克的隱喻。雷梅迪奧斯·瓦羅(英語:Remedios·Varo)的畫作結合了許多維多利亞時代的服飾、幻想和科幻意象。蒸汽朋克作爲主流表現最早是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電影《飆風戰警》。另外,《妙想天開》也是早期對蒸汽朋克風格形成有着重要影響的電影。

“蒸汽朋克”一詞的起源

雖然許多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出版的作品目前認定對這種風格有着重大影響,但“蒸汽朋克”這一詞作爲賽博朋克的變體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由科幻小說作家K·W·杰特(英語:r)創造,他試圖與提姆·鮑爾斯(英語:Tim·Powers)、詹姆斯·布萊洛克(英語:James·Blaylock)對他們和自己的作品尋找一個統稱,作品的地點都設定於19世紀(多爲維多利亞時期)並模仿維多利亞時代科幻小說的傳統,例如赫伯特·喬治·威爾士的《時間機器》。

蒸汽朋克風格 蒸汽朋克服裝

  蒸汽朋克世界

蒸汽朋克作品列表

相關文學

1981年的教育書籍《Elementary BASIC-Learning to Program Your Computer in BASIC with Sherlock Holmes》是第一個把查理斯·巴貝奇的分析機作爲故事進行描寫的作品。書本針對程式設計學生,描述了福爾摩斯在調查過程中利用分析機,並提供程式清單進行簡單的資料處理。

影視作品與電子遊戲

1965年的電視劇《飆風戰警》以及1999年的《飆風戰警》電影版,背景設定在美國西部,片中以各種先進的蒸汽動力技術爲特色。

1990年電影《回到未來III》,主角愛默·布朗博士被困在了19世紀80年代的加利福尼亞,利用蒸汽動力實現了20世紀80年代的科技,包括蒸汽火車時光機。

2012年電影《太極1從零開始》,片中也充滿着許多蒸汽朋克風格,像是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用的鐵怪物“特洛伊”、陳家溝發明家陳栽秧所製造出的機器裝置等。

遊戲《生化奇兵——無限》包含了蒸汽朋克元素,特別是在遊戲設計的主要地點—浮空城“哥倫比亞”。

遊戲《冤罪殺機》(Dishonored)設定在一個反烏托邦的蒸汽朋克世界,主角科沃爾·阿塔諾(Corvo Attano)和敵人使用的武器也是蒸汽朋克風格的,但科技是運行在一種名爲“鯨油”的虛構易變物質上。

遊戲《毀滅戰獄》(Damnation)背景設在20世紀初的美國,但因爲美國內戰未曾結束,美國呈分裂割據狀態。其中所呈現的武器及科技都是蒸氣朋克風格。

遊戲《櫻花大戰》(サクラ大戦)系列中的靈子甲冑、飛行船等。

動畫

《甲鐵城的卡巴內利》

藝術、時尚與設計

蒸汽朋克的設計強調形式和功能之間的平衡,就像藝術與工藝美術運動。

社會文化

  在嘉年華中的蒸汽朋克夫婦

由於蒸汽朋克的普及,日益擴大的趨勢使蒸汽朋克成爲了一種文化和生活方式。一些愛好者們採用蒸汽朋克美學,涉及時尚、家居裝飾、音樂和電影等方面。這可能被描述爲新維多利亞風格(英語:Neo-Victorian),一種將維多利亞時代的審美原則和現代鑑賞力和技術相結合的風格。

有些人提出了一個蒸汽朋克理念,有着朋克的反叛特徵,但這是對歷史的反叛,改變歷史的走向,通常能帶動起樂觀情緒,主題上也積極向上。

蒸汽朋克時尚沒有特定準則,但往往將維多利亞時代風格和現代風格融合在一起。其中可能包括禮服、緊身胸衣、襯裙、巴斯爾裙襯、背心、大衣、大禮帽和鞋罩或軍裝。蒸汽朋克服飾通常帶有工藝的具有時代特徵的配飾:齒輪、鐘錶、遮陽傘、護目鏡、鐳射槍等。現代設備如手機、音樂播放機等也可以將外觀改造成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格。蒸汽朋克時尚形勢已影響到主流高級時裝、蘿莉塔風尚、貴族風格、新維多利亞風格和浪漫主義哥特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