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丹書鐵券”有了免死的權限,最早是在古代哪個時期?

“丹書鐵券”有了免死的權限,最早是在古代哪個時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考,漢高祖劉邦爲鞏固統治籠絡功臣,頒給元勳“丹書鐵券”作爲褒獎。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契”,即皇帝與功臣、重臣之間信守的憑證。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丹書、鐵契、金匱、石室”,即以鐵爲契,以丹書之,將皇帝與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寫在“鐵券”上,裝進金匱藏於用石建成的宗廟內,以示鄭重和保證“鐵券”安全。然而,最早的“鐵券”並無免罪和免死等特權,僅作爲一種加官晉爵封侯的憑證。獲賜鐵券的功臣及其子孫中,不乏獲罪甚至被處死的人。

“丹書鐵券”有了免死的權限,最早是在古代哪個時期?

北魏時期,孝文帝經常爲宗親、近臣頒授鐵券,甚至還出現了大臣向皇帝乞求鐵券,以作護身之符的現象;隋唐以後,頒發“鐵券”已成爲常制,凡開國元勳、中興功臣皆賜予“鐵券”,連一些寵宦、宦官也有獲得“鐵券”的。而且,從隋代起,“鐵券”上的丹砂填字漸漸改爲用金填字,故後世又將其稱爲“金書鐵券”。唐代最著名的“錢鏐鐵券”,是乾寧四年(897年)唐昭宗頒賜給吳越國王錢鏐的,現仍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丹書鐵券”有了免死的權限,最早在南北朝時期。早期鐵券免死次數大多在3次以下。從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數不斷增加,唐代後期,受賜鐵券者的子孫甚至可以憑鐵券免死1至3次。

宋代時,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從後周柴家手中謀得皇位,爲了安撫民心,下旨厚待柴氏子孫,賜柴氏“丹書鐵券”,即使柴氏後人犯罪也不得加刑。家喻戶曉的小說《水滸傳》中所描寫的“小旋風”柴進家的“丹書鐵券”,確實有其歷史依據。

“丹書鐵券”有了免死的權限,最早是在古代哪個時期? 第2張

到了明代,鐵券制度進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從法律上規範了“丹書鐵券”的頒授對象,僅限於立有軍功,被封爲公、侯、伯的勳臣。明代金書鐵券分爲七等,其中公爵分爲一等,侯爵分爲二等,伯爵分爲三等。各等鐵券大小不一,最大的公爵一等鐵券高一尺,寬一尺六寸五分。其他各等鐵券大體是每等在高和寬兩方面都遞減五分。最小的伯爵二等鐵券高七寸,寬一尺二寸五分。所有的鐵券都是一式兩件,一件授予獲賜者,另一件藏於內府。在需要查驗時,只要將它們放在一起,便可真僞立辨。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李文忠等34人獲公爵、侯爵封號,並被賜予“金書鐵券”。明成祖朱棣即位時,幫助他奪取皇位的“靖難”功臣邱福等26人也都被賜予鐵券。

明末,崇禎皇帝還曾給大宦官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頒賜鐵券。

與唐代的鐵券相比,明代金書鐵券的券文已有明顯變化。一是謀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數較少,子孫不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