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清朝宮廷爲何禁止太監宮女搞對食?

清朝宮廷爲何禁止太監宮女搞對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宮廷爲何禁止太監宮女搞對食?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所謂搞對食,也就是搞對象。太監雖然身體少了男人該有的東西,但也算是半個男人。而宮女身體完好無損,是個正經的女人,常年一個人的生活肯定會寂寞空虛,但是宮中卻只有一個真正的男人,那就是皇帝。

皇帝坐擁後宮佳麗三千,看得上宮女的機率微乎其微,爲了填補空虛感,宮女只能夠與太監搞對象。明朝時期皇帝還允許宮女與太監對食,但爲什麼到了清朝時期皇帝卻不允許宮女與太監對食?其中藏着什麼樣的緣由?

容易給皇帝戴綠帽

明朝第三任皇帝明太宗朱棣是通過“靖難之役”推翻他侄子朱允炆政權,獲取皇位的。在靖難之役的過程當中,許多人只記得戰場上的那些猛將,就比如張玉、朱能,沒有幾個人會知道太監也是出了大力的,是太監源源不斷的將宮中的消息輸送給朱棣。

朱棣靖難之所以持續四年,是因爲他每一次攻打到強弩之末時,都會撤退回北平,因爲什麼呢?原因很簡單,他的兵馬數量有限,必須得要一舉攻破南京才行。

如果說採取攻下一城,佔領一城,步步緊逼的戰略,衝向南京,是絕對行不通的。以他那十幾萬的兵馬,一個城,一個城的分掉,到南京城下,估計也就剩下個幾萬兵馬了,想靠幾萬兵馬攻破南京無異於癡人說夢。

如果說招兵,那麼必須得練兵,可造反是個講速度的活,時間一久,說不定軍心就會產生混亂,畢竟那可是造反。

再者說了,誰知道所練的兵裏面有沒有效忠於朱允炆的人,要知道當時朱棣口中說的雖然是“奉天靖難,清君側”,但天下人都明白,他就是個亂臣賊子。如果說有效忠於朱允炆的人在後方守城,突然間造朱棣的反,被堵住後路的朱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是太監將南京防守虛弱的消息傳給朱棣,促使朱棣信心大增,一路南下。一路上果真如太監所言,輕而易舉的就到達浦子江口,遠望南京城。在第二個兒子朱高煦的協助下,朱棣一舉跨過浦子江口,與藏在南京的內奸李景隆合作,兵不血刃攻佔南京,稱孤道寡。

清朝宮廷爲何禁止太監宮女搞對食?

大功告成的朱棣並沒有忘記太監羣體,選擇重用,負責下西洋的那個鄭和就是一個太監。太監的地位雖然提高,但是朱棣卻沒有從明令上允許太監與宮女對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各自相安無事,但是這種平衡直到有一天被打破。

朱棣雖然對太監與宮女對食並沒有那麼感冒,但是對太監與妃嬪對食,那可不是一般的感冒。在他看來太監是絕對不可能敢做這種事情的,畢竟是皇帝的女人,那跟找死沒有什麼區別。

有一天,他發現賈呂妃與一位年輕的小太監感情曖昧,心中產生不滿,便敲打了賈呂妃一下,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賈呂妃是今天敲打的,明天就自殺了。朱棣常年打仗的嗅覺告訴他,這件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朱棣立刻着手調查,發現賈呂妃竟然與他最疼愛的權賢妃之死有關。

這一查就徹底水落石出,原來當年殺害權賢妃的並不是呂妃,而是賈呂妃。朱棣一怒之下將跟隨賈呂妃的太監、宮女全部殺害,同時徹查宮中的對食情況,最終結果令人大吃一驚,朱棣硬生生是殺了將近三千名宮女。

經過朱棣這麼一折騰,所有在宮裏工作的人以及後宮嬪妃都安靜了,沒有人再敢打對食的主意。

明朝的皇帝大部分都比較奇葩,所以並不在意這件事情,但是清朝的皇帝就不一樣了,基本上都是正經人,對於這件事情不可能不知道,知道了就自然會引以爲戒,從源頭上斬斷,明令不允許太監與宮女對食。

對食會增加太監的權力慾望

太監從表面上看來已經不是一個男人,但是從內心處看來卻依舊是一個男人,畢竟只不過是身體上少了一塊男人該有的肉而已,其他的地方與男人一樣,而大部分的男人都是有自尊心的。

太監與宮女對食,在宮女看到別人的對食對象有前途時,肯定會抱怨自己的對食對象。而這時,與宮女對食的太監就會產生野心,勢必要超過那位壓在他頭上的太監。你想提高地位,我也想提高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給皇帝帶來不安定因素。

太監是皇帝的貼身人員,是宮裏的工作者,能夠察覺到宮裏的一舉一動,如果說朝廷中有政黨給予太監一定的利益,那麼太監爲了爬上去,肯定會給朝廷中的政黨源源不斷的送去宮中的消息,以及皇帝對某某個人的態度,與外廷合爲一體。

這下皇帝就成了一個沒有隱私的人,一舉一動都被外廷的臣子察覺。當年張居正就是這樣從內到外控制着整個大明帝國。爲了避免大部分的太監都產生野心,只能夠阻止太監與宮女對食,少一個算一個。

前朝的教訓歷歷在目

明朝的皇帝由於不拿太監當奴才使喚,而是當成左膀右臂使喚,又是開創東廠,又是開創西廠,這類由太監掌控的間諜機構。除此之外,甚至明令允許太監插手朝政,設立司禮監。在司禮監工作的太監能夠批閱皇帝的奏摺,甚至自己發佈聖旨。

一個在司禮監工作的太監,在掌握司禮監以及東廠的同時,再掌握外廷的最高政治機構內閣,那麼就可以充當一個明面上的皇帝。雖然手中並沒有兵權,但是卻能夠行使皇帝的命令,魏忠賢就是這類太監最優秀的代表。

天啓年間發佈的聖旨基本上魏忠賢的名字,都能夠與天啓皇帝朱由校的名字並列,可見其有多囂張。

由於明朝的太監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許多眼高手低的人都希望能夠進宮當太監,畢竟如果說要當官的話,必須要寒窗苦讀,而當太監則不需要寒窗苦讀,只需要討好一個人,就能夠得到想要的一切,這個人就是皇帝。

魏忠賢在進宮之前就是一個地痞流氓無賴,從未讀過書,但恰好碰上朱有校這樣的皇帝,一個別人眼中的廢物,直接混成帝國的實際掌權者。除去魏忠賢,他的前輩王振,劉瑾,也都是抱着這樣的心態進宮,從而混起來的。

太監與官員有着明顯的區別,官員是通過聖賢書的教育當官的,而太監基本上都是文盲。明朝最有權力,而且有文化的權監王振當屬頭一個。但他只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學官而已,連一個家庭稍微富有的秀才都看不上,何況舉人、進士。

目不識丁的太監,根本不懂什麼是治國之道,一旦掌權,往往只有一種下場,那就是隻顧一己私利,胡作非爲。明朝的權監雖多,但是不對國家造成傷害的,也就只有那麼兩個,分別是,張永、馮保。張永時而讀書,能夠認字,而馮保就是太監中的異類,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順便提一句,馮保曾經進入過明朝宮內的藏物室,從衆多副價值連城,千金難求的畫中,順走一幅畫,從這幅畫就可以看出馮保的藝術水平之高,這幅畫就是《清明上河圖》。

清朝深感明朝的太監之亂,但是宮中又不能沒有太監。爲了避免重蹈明朝的覆轍,清朝的當權者必須要使太監明白,他是一個奴才,還要讓他時時刻刻記住他是一個奴才,而要達到這種效果,就得要剝奪他當一個人的權利——找對象,從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醒他。

結語

清朝的太監相比於宮女十分的悲慘,宮女二十五歲就能夠出宮,而一個男人,一旦成爲太監,只有年老才能夠出宮。一般情況下出宮的太監只有兩種結局,第一種結局是當太監期間不斷的資助宮外的寺廟,出宮後有個居住的場所,安享晚年;第二種結局是流落街頭,這種結局的太監基本上都是宮裏最底層的太監,壓根沒錢資助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