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剪髮禮歷史 剪髮禮歷史百科

剪髮禮歷史 剪髮禮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歐洲中世紀時期,天主教修道院的僧侶會進行剃度,而這種剃度的過程就被稱爲「剪髮禮(Tonsure)」。但剪髮禮的出現後,就有學說認爲這是源於僧侶希望仿效曾追隨耶穌的十二門徒,因爲他們也曾爲自己進行剃度。而另一學說認爲, 剃度是古代男性奴隸的一種標誌,僧侶的剃度,便是要具體地顯示他們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是「上帝的僕人」。

剪髮禮歷史 剪髮禮歷史百科

字源

英語:Tonsure字源來自拉丁語:tōnsūra,字面意思爲剪去

概論

剪髮禮相傳起源於古羅馬時代,當時的奴隸需要剃掉頭髮。基督教徒採行這個儀式,以代表自願成爲上帝的奴僕。

剪髮禮通常只有在修士身上實施,阿奎那在《神學大全》中,根據〈哥林多前書〉的記載,認爲修女應該蒙着自己的頭,不必進行剪髮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