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比德歷史 比德歷史百科

比德歷史 比德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比德又稱聖比得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編年史家及神學家,亦爲諾森布里亞本篤會的修士,外文名Bede Venerabilis,生卒時間約673年—735年。

比德歷史 比德歷史百科

行業時間線

比德 聖比德(聖公會譯聖貝德,Bede,古英語中爲 Bǣda 或 Bēda 。672年-735年5月25日),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編年史家及神學家,亦爲諾森布里亞本篤會的修士。拉丁文著作《英吉利教會史》(拉丁語:Historia ecclesiastica gentis Anglorum,英語:The 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獲尊稱爲“英國曆史...

生平

幾乎所有關於比德生平事蹟都被包含在他的作品《英吉利教會史》的最後一章中。由於此書完成於約731年 ,比德暗示完成時他已59歲,由此可得出比德生於673年至675年之間。 比德在書中自述他在修道院附近出生 ,儘管比德沒有說明他的身世,但他的名字暗示他出身於貴族( Bǣda 這個名字在當時並不常見,只出現在王族中)。

比德七歲時,他的家人送他去本篤會學校讀書 ,先後受教於Benedict Biscop與Ceolfrith門下。

後來他加入本篤會修道,三十歲時晉鐸成爲神父。

他在‘自修不忘工作’的原則下,潛心研究聖經,專務祈禱。聖人在他的自傳裏曾說:“我的整個幸福,是在讀書、教授和寫作之中。”從此可見他修己淑人的精神。

735年,比德突患重病,醫生束手無策。他的門徒含淚圍繞在病榻前朗誦經書。比德自知在世時日無多,加倍努力工作。復活節到耶穌升天節的四十天內,忙於翻譯福音書,將若望福音翻譯成英文;此外,還將聖依西多祿的筆記彙輯成書。

臨死前夕,他整夜不睡,口述若望福音最後一章的譯稿。下午三時,他請神父來代他祈禱。傍晚時,抄寫員過來對他說:“還有最後一句文字沒有寫好。”比德口述了這句文字後,高呼道:“上主呀,你說的真對:一切都完成了!請你接受我的靈魂吧!”說完這句,瞑目安逝。

歷史學

歷史學上,他在703年完成《De temporibus》(英文:On Time),是一部較短的編年史。接著他在725年完成一部稍長的編年史《De tenoirum ratione》(英文:On the Reckoning of Time)。他最重要的著作,《英吉利教會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分爲五卷,於731至732年間寫成,從主前55-54年被羅馬征服開始,追溯英國的歷史,直到731年爲止。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編年法按耶穌基督降生的那一年,區分爲主前(Before Christ,B.C.)與主後(Anno Domini,A.D.)。由於《英吉利教會史》的普及,使得 A.D. 成爲主後通用的縮寫。

聖經

此外,他一生幾乎都專注在聖經註釋上。最早問世的註釋,約爲703至709年完成使徒約翰的啓示錄的註釋,其他著作散見於西歐的修道院圖書館中。

儘管比德常用寓意解經的方式註釋聖經,他也使用聖經批判的方式,試圖解決聖經內文中,看似矛盾之處。

比德使用可靠、正確、鉅細靡遺,的方法,展現出他能區分事實、傳統與異端的能力。在他去世後不到一百年的時間,他被賜予“可敬的”(Venerable)的封號。

尊崇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在8世紀的英國, 比德 就被尊爲“敬虔者”。其中一個原因是他死於坎特伯裏的奧古斯丁節。他後來在英國廣受尊崇,他的紀念日或者是在奧古斯丁節,就是5月26日,或者是在5月27日。然而,他在英格蘭以外受到尊崇,是因爲博尼(Boniface)和阿爾昆(Alcuin)的努力,他們兩人促成了歐洲大陸聖徒的敬虔。博尼在他宣教事工生涯中,多次寫信給英國教會,他想要得到 比德 神學著作的抄本。阿爾昆,曾任教於一所由 比德 的學生埃格伯特(Egbert)在約克郡創建的學校,他稱讚 比德 ,說 比德 是修士們學習的榜樣,這對於 比德 的作品在阿爾昆的朋友圈廣爲傳播是大有幫助的。 10世紀英國修道主義復興時期, 比德 的地位突顯,他的敬虔影響了那個時代,到了14世紀,這種影響已經蔓延到英國的許多大教堂。沃爾夫斯坦·伍斯特主教(Wulfstan, Bishop of Worcester 約1008至1095年),是 比德 的特別奉獻者,他在1062年爲 比德 奉獻了一座教堂,這是沃爾夫斯坦作爲主教的首次奉獻。 1020年,他的遺骨從賈羅移到了達勒姆大教堂(Durham Cathedral),和聖徒庫斯伯特林迪斯法恩(Cuthbert of Lindisfarne)在同一個墓園。1370年, 比德 的遺骨被轉移到達勒姆大教堂的加利利小教堂(Galilee Chapel)聖墓中。這個聖墓在英國宗教改革中被摧毀,但遺骨被重新被安葬在小教堂。1831年,他的的遺骨被挖出來,然後被重新安葬在一個新的墓中,這個墓現在仍然還在。 至於其他遺物,約克(York)、格拉斯頓伯裏(Glastonbury) 和富爾達(Fulda) 這三個地方都宣稱他們擁有。

1899年, 比德 被宣佈爲“教會拉比” ,他在天主教歷史上的學術地位和重要性被確認。他是唯一一個被稱爲“教會拉比”的英國人。 他也是但丁《天堂》中唯一的英國人,也在衆多神學家和教會拉比的長詩中被提及。1899年,爲紀念他而設定的宗教節日被列入通用羅馬歷,這個慶祝的節日是定在5月27日,而不是他去世的日子5月26日,那一天在當時是羅馬教皇聖格列高利七世(Pope Saint Gregory VII)的節日。而 5月25日被英國聖公會和羅馬天主教會共同定爲尊崇 比德 的節日, 而東正教紀念 比德 的節日是在5月27日。 比德 ,因他的聖潔, 在9世紀 以 “值得尊崇的比德”這個稱號而聞名,但聖徒的身份並沒有被羅馬天主教會確認。據說,是天使奇蹟般地提供了對他的稱呼,從而完成他那未完成的墓誌銘。 比德 的這個稱呼在第九世紀首次被使用,這種稱號是公元816年和836年在亞琛(Aachen)召開的兩次教會會議上決定的,除 比德 外,還有其他幾位獲得相同的稱號。長老保羅(Paul the Deacon)在當時稱讚 比德 ,認爲比他配得“值得尊崇的”這個稱號。到了第11和12世紀,這種稱號已成爲稀鬆平常。不過,也有人說, 比德 死後並沒有用這個稱號稱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