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喬治·德·基里科歷史 喬治·德·基里科歷史百科

喬治·德·基里科歷史 喬治·德·基里科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喬治·德·基里科,意大利超現實畫派大師,外文名Giorgio de Chirico,生卒時間1888年7月10日-1978年11月20日。

人物簡介

喬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1888年7月10日-1978年11月20日),希臘裔意大利人,形而上學畫派創始人之一,他以作品的高度象徵性幻覺藝術而著稱。他的作品旨在發掘主題中居於中心位置的神祕性,將想象和夢幻的形象,與日常生活事物或古典傳統融合。

喬治·德·基里科歷史 喬治·德·基里科歷史百科

  喬治·德·基裏

人物經歷

他出生於希臘東部的沃洛斯(Volos),最初在雅典工藝學院和德國慕尼黑美術學院學習。在德國時,受到Arnold Böcklin的象徵主義和尼采的唯心主義影響,這些哲學思想爲他日後創立形而上學畫派打下了基礎。23歲時他來到巴黎,4年後返回意大利,不久應徵入伍。1917年二戰中,他因精神疾病在醫院結識了未來派畫家卡羅爾·卡拉(Carlo Carra),結爲摯友,並在後來共同發起成立形而上畫派。基里科按他自己發明的藝術語言和手法作畫,將石膏像、手套、兒童玩具、體育用品等無生命物體作爲人類社會的象徵,運用多視點非傳統式的構圖,夢魘般的投影光線及不確定的色調,構成一種單純而現實中根本不存在的畫面,造成神祕和不祥的寧靜氣氛,引起人們極大的幻覺,畫中強調內在情緒與抒情性。

藝術特點

幻覺藝術

他以作品的高度象徵性幻覺藝術而著稱。他的作品旨在發掘主題中居於中心位置的神祕性,將想象和夢幻的形象,與日常生活事物,或古典傳統融合在一起,使現實和虛幻揉而爲一。基裏訶的畫布上,充滿了以誇張的透視法所表現的刻板建築物、謎一樣的剪影、石膏雕塑及斷裂的手足,予人一種恐怖不安的詭異氣氛。這種象徵性的幻覺藝術,後來被稱爲「形而上繪畫」,並被公認爲達達主義及超現實主義等20世紀繪畫藝術的先驅。

不同時期的作品

他的作品可以粗淺地分爲五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他住在慕尼黑,以及首次逗留在意大利的時期,這時他深受瑞士象徵主義畫家伯克林(Arnold Bocklin)的影響,作品呈現晚期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繪畫的風格。

第二個時期是典型的形而上學的時期。在這時期,基裏訶將所學到的東西,思考得更加仔細而且深入,完全根據自己的想象來進行創作。他所畫的物品、場所均與現實相去甚遠。另外,他的作品中都帶有濃厚的象徵主義,例如鐘錶代表時間無情的流逝;火車和帆船代表不可避免的人世陰暗面。

第三個時期是基裏訶的第二個浪漫主義時期,也就是超現實主義者稱之爲背叛的時期,作品中充滿了深奧的主題,以及難以理解的感情。就好像《戀歌》(Love Song)中,他以手套去讓人感受何謂生命。

第四個時期,基裏訶從浪漫主義中回到形而上學,不過沒有像第二時期中的形而上學時期般明顯地打破傳統的繪畫規則。這時他常常用人偶去作創作。

第五個時期,在形而上學的悲傷意識中帶有一種相當複雜的自我誇張感,有時一些諷刺的筆觸和難得的詩意,會使它們略呈柔和的感覺。

代表作

Melancholy and Mystery of a Street

喬治·德·基里科歷史 喬治·德·基里科歷史百科 第2張

  《一條街上的憂鬱和神祕》

這幅畫一般被譯爲《一條街上的憂鬱和神祕》,畫面中那泛黃的寂靜給人緊張不安的感覺。本來穩定的街道因爲作者扭曲處理了透視關係和非正常的光影表達使得整個畫面變得不安,而嬉戲的孩子面容不清,在遠處等待着她的是一個(手持棒子的)男子。用最簡單的剖析方式來說,這幅畫中的女孩象徵着人性中那些毫無戒備的的美好和純潔,男子的陰影象徵在前方等待着的不測和危機,而整個巷子的扭曲則表示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

結合時代背景來看,這是二戰前夕的作品,當時的意大利國內已經非常混亂,可以理解爲作者通過這幅作品表達自己對戰爭的恐懼(一切都在陰影中,暗示毀滅的扭曲的街道)和無助(弱小的小孩)。不過,還可以換個角度理解:不是來自畫面中角色,而是看客自己。畫面本身給我們不安,是因爲我們就時常處在這樣的境遇中:我們看到、預知到某件事情將要發生,卻無法阻止或者避開——正如站在在這幅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