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函谷關之戰秦兵主將 函谷關之戰哪國贏了

函谷關之戰秦兵主將 函谷關之戰哪國贏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函谷關之戰,是發生在公元前318年,趙、楚、魏、韓、燕五國聯合進攻秦國的戰爭。

 秦國崛起

周王室東遷之後,秦人逐步擴張自身領地。歷經若干代人的努力,到秦穆公時,擊敗周邊戎族,征服了關中地區。因爲關中地區是周王室的故地,相對富庶。所以,秦國有了在中原地區爭霸的實力,成爲與晉國、楚國的霸主級別強國。殽之戰,晉國擊敗秦軍,暫時遏制秦國的東擴勢頭。春秋中後期的麻隧之戰中,晉國率諸侯聯軍大敗秦軍,秦國受到較大打擊。

三家分晉後,魏國擴張勢頭更盛。戰國初年,魏國出兵秦國,佔據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秦國多次反攻西河地區,由於實力無法和魏文侯變法後的魏國抗衡,都沒有成功。秦國暫時無力對中原地區形成威脅。秦孝公爲了奪回河西之地,決心通過延攬人才、變法等方式來增強自身實力。

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開始在秦國實施政治改革。商鞅的政治改革分兩次進行,首次始於公元前356年;第二次開始於公元前347年。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富國強兵,奠定秦國在戰國七雄的雄厚實力,對秦國的崛起發揮重要的作用。

商鞅變法的過程中,魏國遭受到諸侯聯軍打擊,實力嚴重受損 ,對河西之地的控制下降。而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實力增強,趁着魏國實力受損的時機,從新佔據河西之地。之後,秦國繼續進攻魏國,迫使魏國向秦國割讓部分魏國故地。自此,秦國崛起爲戰國中的最強大國家。

從魏國奪取的土地,被秦國用作東進的橋頭堡,秦國進一步繼續東向擴張。秦國的東向擴張策略,嚴重威脅到東方六國。

函谷關之戰秦兵主將 函谷關之戰哪國贏了

函谷關之戰

在關東多國支持下,魏王驅逐提倡魏國向秦國附庸的張儀,改用提倡聯合抗秦的公孫衍爲相。同時,支持聯合抗秦的惠施前往魏國,促使魏國與周邊各國共同抗擊秦國東擴。

在魏國的倡導下,與秦國接壤的三晉韓、趙、魏決定聯合抗擊秦國的東擴。同時,爲了壯大聯合抗秦的聲勢,三國還聯合燕、楚,形成五國合縱。

公元前318年,以楚懷王爲縱長,韓、趙、魏、燕、楚五國組織聯軍進攻秦國。公孫衍又遊說秦國後方義渠攻打秦國,配合聯軍。五國聯軍很快進攻到函谷關。

由於秦國位居高原,控扼黃河上游,函谷關對整個東方有以高凌下之勢。五國聯軍中的楚、燕兩國離秦國較遠,並不直接受到秦國東擴的威脅,對於聯合攻秦採取消極態度。三晉的韓、趙、魏由於實力有限,雖然積極進攻函谷關,卻屢次被擊退,一直未能奪取函谷關。

同時,秦國避免兩線作戰,秦送“文繡千匹,好女百人”給義渠,以緩其威脅。義渠國君認爲秦國送厚禮其實是暫時的策略,秦國強大終對義渠不利,便乘五國攻打秦國的機會,出兵襲擊,大敗秦軍於李帛。然而,這一戰並未影響全局。

公元前317年,韓、趙、魏、燕、楚五國聯軍師老兵疲。五國聯軍中,積極進攻函谷關的韓趙魏三國軍隊,實力受損嚴重。秦國認識到,反擊聯軍的時機到達。同年,秦國派遣庶長樗裏疾率秦軍出函谷關反擊韓趙魏聯軍。在秦軍反擊下,三國聯軍退到修魚。修魚之戰中,秦軍大敗趙將趙渴、韓奐,俘虜韓將申差,斬殺聯軍八萬二千人。歷時兩年的函谷關之戰,以秦軍大勝、聯軍慘敗的方式告終。

影響

公元前318年到公元前317年的函谷關之戰,五國聯軍攻至函谷關時敗退。因爲,秦軍大敗聯軍,秦國的東向擴張勢頭,難以被繼續遏制。雖然這場戰爭使得關東(函谷關以東)各國大爲震恐。

但是關東各國爲了自身利益,長期陷於內鬥,“四塞之國”的秦國進一步向東方擴張,最終在秦王嬴政時期,秦統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