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揭祕清朝皇子每天的課表:清朝皇帝接班人教育

揭祕清朝皇子每天的課表:清朝皇帝接班人教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說,清朝的皇族教育模式爲歷朝最好。但是:如果今天,我們的學生按清朝皇子的教育訓練模式,不知道能堅持下來的有幾個?

從一張課表看皇帝接班人教育——滿清皇族教育

 1.一天的課表

《康熙起居注冊》等書記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十日,皇子一天讀書的情狀:

寅時(3~5時),皇子在書房讀書,複習前一天的功課,準備師傅到來上課。

卯時(5~7時),滿文師傅達哈塔、漢文師傅湯斌和少詹事耿介,進入無逸齋,向皇太子恭行臣子禮後,侍立在東側。

辰時(7~9時),康熙上完早朝,向太皇太后請安之後,來到皇太子讀書的暢春園無逸齋。皇太子率領諸臣到書房外臺階下恭迎。康熙入齋升座,問湯斌曰:“皇太子書背熟否?”湯斌奏道:“很熟。”康熙接過書後,指出一段,皇太子朗朗背誦,一字不錯。康熙又問起居注官:“爾等看皇太子讀書如何?”奏道:“皇太子睿質岐嶷(yí),學問淵通,實在是宗廟萬年無疆之慶!”康熙囑咐他們對皇太子不要過分誇獎,而應嚴加要求。檢查完皇太子的功課,康熙回宮。

揭祕清朝皇子每天的課表:清朝皇帝接班人教育

巳時(9~11時),時值初伏,日已近中,驕陽似火。皇太子不搖摺扇,不解衣冠,凝神端坐,伏案寫字。師傅達哈塔、湯斌和耿介,因爲年邁暑熱,晨起過早,佇立時久,體力不支,斜立昏盹,幾乎顛仆。皇太子寫好滿文一章,讓師傅達哈塔傳觀批閱校對。湯斌奏道:“筆筆中鋒,端嚴秀勁,真佳書也!”達哈塔也奏道:“筆法精妙,結構純熟。”皇太子又將《禮記》畫定的篇章讀120遍。

午時(11~13時),侍衛給皇太子等進午膳。皇太子命賜諸師傅也吃飯。諸臣叩頭謝恩後,就座吃飯。膳後,皇太子沒有休息,接着正襟危坐,又讀《禮記》。讀過120遍,再由湯斌等跪着接書,皇太子背誦。

未時(13~15時),侍衛端進點心。皇太子吃完點心後,侍衛在庭院中安上箭靶。皇太子步出門外,站在階下,運力挽弓,扣弦射箭。這既是一節體育課,又是一節軍事課。是爲教育皇子們“崇文宣武”,治理國家。

皇太子射完箭,回屋入座,開始疏講。湯斌和耿介跪在書案前面,先生翻書出題,學生依題疏講。

申時(15~17時),康熙又來到無逸齋。皇長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同來侍讀。康熙說:“朕宮中從無不讀書之子。向來皇子讀書情形,外人不知。今特召諸皇子前來講誦。”

湯斌按照康熙的旨意,從書案上信手取下經書,隨意翻書命題。諸皇子依次魚貫進前背誦、疏講。皇五子胤祺因學滿文,所以只寫滿文一篇,圈點準確。康熙親自書寫程頤七言律詩一首,又寫“存誠”兩個大字一幅,給皇子們示範。羣臣稱頌說小字“秀麗”、大字“蒼勁”。

酉時(17~19時),侍衛在院中張侯之後,康熙令諸子依次彎射,各皇子成績不等。又命諸位師傅射箭。隨後,康熙親射,連發連中。天色已暮,諸臣退出。皇太子等在暢春園無逸齋一天的功課完畢。

 2.皇子教育制度

清朝建立後,爲了江山永固,長治久安,大力提倡“稽古興文,崇儒興學”,對教育非常重視。在京師(今北京)除了設有“國子監南學”外,還有“宗學”、“覺羅學”、“八旗官學”、“琉球官學”、“俄羅斯學”、“算學”、“鹹安宮官學”和“景山官學”等;在地方除各省均設有府、州、縣學外,還有無數的書院與私塾等。至於清朝最高統治者,爲了培養自己子孫後代的心智品德與學識能力,決定對皇子、皇孫們進行嚴格的培養、訓練,並專門建立了皇家學校——“上書房”。

康熙皇帝(玄燁)少年時期,曾經在“南書房”學習,據說他每天讀書必至三更,凡閱覽之書,必期以融會貫通,方肯罷休;“行之既久,自亦不覺其勞也”。親政以後,一方面他於“萬機之暇,留心經史”,“頗好書射”;另一方面,他特別重視對皇子、皇孫的教育,讓他們認真讀書。康熙十四年(1675),他立皇二子胤礽爲皇太子,並親自教其讀書習文;同時任命漢大學士張英、李光地爲太子師傅專門負責教其讀書。

康熙五十一年(1712),玄燁最後廢掉皇太子,決定不再設立皇儲,企圖在對諸皇子的考察中挑選接班人。傳說他本來並無意立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爲皇儲,可到晚年他發現胤禛的兒子弘曆(即乾隆帝)生而穎慧,天資聰明。弘曆六歲就學,先後受讀於福敏、朱軾、徐元夢、蔡世元、蔣廷錫、張廷玉和嵇曾筠等人。他“過目成誦,課必兼治,進業日勤,動契夙梧”。據《清實錄》記載:弘曆十二歲時,在圓明園“樓月開雲”(即牡丹臺)晉謁祖父康熙帝時,康熙帝“見即驚愛,命宮中養育,撫視周摯,備荷飴顧恩慈。親受書課,教牖有加,偶舉《愛蓮說》以試誦解融徹,獎悅彌至”。另據吳振在《養吉齋餘錄》中記載:“高宗(即乾隆)六歲,隨世宗(即雍正)至熱河,住獅子園讀書。十一歲隨世宗至山莊內觀蓮所廊下,聖祖(即康熙)命所讀經書,不遺一字,近侍皆環聽聳異。”同時,還讓他“學射於貝勒允禧,學火器於莊親王允祿,肆輒擅能,精傳家法。”康熙帝對他的培養,“過於諸皇孫”。同時,康熙帝晚年夏秋之際,巡行避暑山莊時,讓弘曆與他同住“萬壑松風”軒;木蘭秋獮時,也帶着弘曆同往。有一次康熙帝用虎槍射倒一隻大熊時,命弘曆補射,“欲初圍即獲熊之名耳”;不料到弘曆剛一上馬,那隻大熊又突然站立起來,撲向了他,多虧康熙帝又及時補射了一槍,才化險爲夷。於是康熙帝認爲弘曆很有福氣,遂“益加寵愛,而燕翼之貽謀因之而定也”。於是才決定把皇位傳給雍正帝。

從雍正帝開始,乾隆帝、嘉慶帝、道光帝乃至咸豐帝等幾代皇帝,都是在長大成人,具有較爲豐富的學識與閱歷後才登基稱帝的。在他們做皇子的時候,就受到了許多嚴格的教育與訓練。其中讀書、習武就是必修之課。

雍正帝統治時期,爲了更好地讓皇子讀書,並聯系彼此感情,特意建立了“上書房”(前期亦稱“尚書房”)。正式規定皇子、皇孫六歲(虛歲)即入“上書房”讀書(乾隆帝少年時也曾在“懋勤殿”讀過書)。

揭祕清朝皇子每天的課表:清朝皇帝接班人教育 第2張

“上書房”坐落在乾清門的左側,共有“五楹,面向北”,其中屋有三層,分別爲“前垂天貺”、“中天景運”、“後天不老”,故有“三天”之稱(另外乾隆帝在圓明園書房內也親筆題了“先天不違”、“中天立極”、“後天不老”三塊匾額)。

“上書房”“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雍正帝還親筆題寫了“立身以至誠爲本,讀書以名理爲先”的楹聯懸掛之內;並特派漢、滿大學士張廷玉、鄂爾泰任總師傅。皇子、皇孫在他們的嚴格管教下,學習滿、蒙、漢(有時也學些藏文與維吾爾文)等文字;同時還學習“儒學”,主要是“四書”(即《論語》《中庸》《大學》和《孟子》)與“五經”(即《詩經》《書經》《易經》《禮記》與《春秋》)以及國史、聖訓、策問、詩詞歌賦、書畫與“禁習時藝”等。每個皇子都配有漢師傅,人數多少不定,總管教學事務的稱“總師傅”。

同時由於清朝是“馬上得天下”,故對皇子、皇孫的騎射武藝的訓練也十分重視。因此除漢師傅外,還從滿、蒙大員中選出了師傅,名爲“諳達”(滿語,漢譯爲“賓友”、“夥伴”等;同時也是某種差使、教習的稱號)。在“上書房”任教的人,均是從八旗的大員中遴選的滿語嫺熟、弓馬武藝超羣的人才。“諳達”又分爲“外諳達”與“內諳達”;教弓箭、騎射的稱“外諳達”,每位皇子配有五名,爲其管理鞍馬、弓箭,並“教演鳥槍”等事;教滿、蒙語文的爲“內諳達”,一般有三人。管理上書房諸庶務者稱爲“總諳達”。他們更番入衛,輪流值班。

按清制,王公大臣遇見皇子均要雙腿跪拜,唯有上書房的師傅見皇子時,只以捧手爲禮,而不下跪,皇子以作揖答之。再有,每個皇子還配有幾名“哈哈珠塞”(亦稱“哈哈珠子”,滿語,漢譯爲“男孩子們”);他們平日主要是服侍皇子與師傅茶食等事,類似書童,由八旗大員子弟中挑選,亦輪流值班,每天二人。

皇子、皇孫們學習相當辛苦,據說每天早晨寅時(3~5時)就要到上書房讀書,雖嚴寒酷暑不輟,先學習滿文、蒙古文等,然後學習漢文。師傅往往在卯時(5~7時)教課,一般要到午時(11~13時)方散,有時要到未(13~15時)正二刻或至申時(15~17時),因爲下午往往還有騎射等課程。元旦免上學一天,除夕及前一日到己時(9~11時)結束。此外,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各放假一日。皇帝還經常光臨“上書房”,進行檢查、督促,其辛苦可想而知。由此可知,清朝對皇子的教育之嚴格,與前代“皇子出閣講學片刻即歸,徒以爲飾觀者,真不啻霄壤分也”。

關於這一點在清代學者趙翼的《檐曝雜記》中也有生動地描述:“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餘內直時,屆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時都院百官未有至者,唯內府蘇拉(滿語,漢譯爲“閒散人員”在內府供役者)往來。黑暗中殘睡未醒,時復依柱假寐,然已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吾輩窮措大專恃讀書爲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體乃日日如是。既入書房。作詩文,每日皆有程課,未刻畢,則有滿洲師傅教國書、習國語及騎射等等,薄暮始休。然者文學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嫺熟?!宜乎皇子孫不惟詩文書畫無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敗理亂已瞭然於胸中。”

皇帝、皇子對上書房的師傅非常尊重。例如,雍正帝命皇子們對總師傅張廷玉、鄂爾泰要行拜見禮、作揖,張、鄂二人“立受之”。乾隆帝對上書房也十分重視,他給上書房題的楹聯是:“念終始典於學,於緝熙單厥心。”他對上書房的師傅們也十分尊重。例如福建漳浦人蔡新入翰林院後,“入直上書房”,任總師傅三十餘年,乾隆帝對他特別尊重,“諸皇子皆敬憚之。”他退休後乾隆帝對他很照顧,並“每制文,屢以寄新。”嘉慶帝對他也很尊重,在他90歲生日時特賜匾額,親筆題書“綠野恆春”四字。

由於清朝統治者重視皇子讀書、習武,並注重從中借鑑,吸取歷史經驗教訓,故清朝多數皇帝、皇子精通經史、策論、詩詞歌賦與書畫等,並善於騎射。

3.皇家教育的成果

教育能影響一個人,而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道路。康熙帝的35個兒子中,序齒的有24位,實際上成人(年滿16歲)的,只有20位。這20個兒子,是由17個妻子生育的。他們性情志趣各不相同,大體可以分爲四類:

政治型。康熙帝培養兒子的主要目標是從皇子中產生一位滿意的接班人,以使大清帝國江山永固、社稷萬年。首先,以儒家經典教育皇子;其次,以“國語騎射”培養皇子;再次,訓練皇子實際能力;複次,傳授治國安邦之道。諸皇子的培養教育,以皇太子爲重。早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封年僅1歲的胤礽爲皇太子,加以眷寵,施以特教。初始,康熙帝親自教他讀書、寫字。6歲就傅,令大學士張英、李光地做他的老師,又命大學士熊賜履教他性理之書。康熙帝三次親征噶爾丹,命皇太子留京代理政務。康熙帝幾次南巡,也多命皇太子留守京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帝患病,命皇太子代理政事:“朕因違和,於國家政事,久未辦理,奏章照常送進,令皇太子辦理,付批辦處批發。”康熙帝病癒之後,命皇太子協助處理一般政務和旗務。他對其他皇子,如皇四子、皇八子、皇十四子等,常委以軍政重任,既對其加強鍛鍊,又對其進行考察。

學者型。康熙教皇子數學、天文學、地理學、醫學、測量學、農學等。先以觀測日食爲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閏三月初一日,日食。時康熙帝親征噶爾丹在外,皇太子在北京觀測,使用皇父所賜嵌有三層玻璃的小鏡子,裝於自鳴鐘之上,用望日千里眼觀望。日食似不到十分,日光、房屋、牆壁及人影俱可見,甚屬明耀。觀測奏報自京城發出,送皇父覽閱。康熙帝得到奏報後,硃批曰:“覽爾所奏,果然如此。”後來皇四子胤禛(雍正)回憶道:“昔年遇日食四五分之時,日光照耀,難以仰視。皇考親率朕同諸兄弟在乾清宮,用千里鏡,四周用夾紙遮蔽日光,然後看出考驗所虧分數。此朕身經實驗者。”又以幾何學爲例。法國耶穌會士白晉寫給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說,康熙帝親自給皇三子胤祉講解幾何學,並培養其科學才能。後又讓胤祉等向意大利耶穌會士德理格學習律呂知識,“命臣德理格在皇三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殿下前,每日講究其精微,修造新書”。康熙帝命在暢春園蒙養齋開館,派允祉主持纂修《律歷淵源》,匯律呂、曆法和算法於一書。允祉還爲《古今圖書集成》的纂輯做出貢獻,成爲康熙朝一位傑出的學者。但他在雍正繼位後,仍未逃過劫難:被奪爵,禁景山永安亭而死。

揭祕清朝皇子每天的課表:清朝皇帝接班人教育 第3張

藝術型。康熙帝對書法下過一番功夫,他同皇子們說:“朕自幼好臨池,每日寫千餘字,從無間斷。凡古名人之墨跡、石刻,無不細心臨摹,積今三十餘年,實亦性之所好。”他對有的皇子練字,做出具體規定:每一日要寫十幅呈覽。在皇父嚴格要求與督促之下,皇太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七子、皇十三子和皇十四子等,都寫得一手好字。皇二十一子胤禧,史載其“詩清秀,尤工畫,遠希董源,近接文徵明”。皇三子胤祉和皇七子胤祐,以其尤長書法而受命書寫康熙帝景陵的《神功聖德碑文》。

生活型。康熙帝的兒子們,有的因其生母卑微,如皇十二子生母萬琉哈氏爲定嬪,皇十五子生母王氏爲密嬪,皇十七子生母陳氏爲勤嬪,還有連嬪的品級也未受封;有的因年齡太小,如康熙帝初廢皇太子後出生的皇子,到他崩駕時皇二十一子和皇二十二子都是11歲,皇二十三子9歲,皇二十四子才6歲,他們沒有資格、沒有能力也沒有條件同兄長們去爭奪皇位。這些皇子能明哲保身,母子平安,安享富貴,就算有大福了。他們不求登大位,但求生活好。所以,把他們歸爲生活類。

康熙教育子孫,是他爲君之道中的重要內容。清朝的皇帝沒有暴君、沒有昏君也沒有怠君。康熙的繼承者雍正、乾隆都很傑出。康熙的皇子中,沒有不學無術的庸人,也沒有胡作非爲的紈絝。他們都有一定素養、一技之長。這些都同康熙、清朝重視皇子皇孫的教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