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波士頓傾茶事件起因 波士頓傾茶事件意義

波士頓傾茶事件起因 波士頓傾茶事件意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波士頓傾茶事件,外文名Boston Tea Party,時間1773年12月16日,地點是在英屬馬薩諸塞灣省波士頓,主要人物是塞繆爾·亞當斯、約翰·漢考克,意義是引發了美國獨立戰爭。

簡介

1773年12月16日發生的波士頓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 (最開始被約翰·亞當斯稱爲“the Destruction of the Tea in Boston”,波士頓茶葉大摧毀),是一場由波士頓“自由之子(Sons of Liberty)”所領導的政治示威事件。示威者們喬裝成印第安人的模樣潛入商船,將東印度公司運來的一整船茶葉傾入波士頓灣,以此反抗英國國會於1773年頒佈的《茶稅法》。

波士頓傾茶事件起因 波士頓傾茶事件意義

  波士頓傾茶事件

事件始末

背景

17世紀,歐洲人大爲接受中國的茶葉,沉迷於茶文化。1698年,英國國會授予英國東印度公司茶葉進口壟斷權。並立法規定“北美殖民地”只能從東印度公司進口茶葉。但東印度公司不直接向北美出口,而是在英國通過拍賣的方式批發給北美的分銷商。當時英國對東印度公司進口的茶課25%的稅,相比之下荷蘭政府不課茶葉稅,因此走私荷蘭茶進大英帝國(包括北美殖民地)的利潤很高。爲了減少走私,1767年議會通過法律,讓東印度公司出口到殖民地的茶全額退稅。但又頒佈《唐森德法》(Townshend Acts),對殖民地直接課稅,包括茶葉稅。這導致北美殖民者的不滿。

美國輝格黨宣稱:“既然在英國國會沒有代表,國會就無權對我們課稅,唯一能對殖民地課稅的合法實體應該是殖民地代表大會。”殖民地的抗議活動最終導致1770年大部分唐森德稅被廢除,唯有每磅三便士的茶葉稅保留。英國議會認爲這些茶葉稅是用來支付北美殖民地官員的工資,因此非常合理。但輝格黨人認爲這樣會導致殖民地官員更依賴於英國,而非殖民地代表大會。

經過

1773年,英國國會頒佈《茶葉法案》,允許東印度公司直接到北美市場銷售茶葉,這樣可以把價格降到比走私的茶葉還低,並由英屬東印度公司壟斷茶葉貿易,以幫助英國本土商人。但這極大損害了原先的殖民地茶葉分銷商和走私者,如波士頓商人約翰·漢考克的利益。而且唐森德茶稅也沒有被解除。英國首相諾斯勳爵堅持對殖民地的直接收稅權。因此輝格黨人、茶葉分銷商、走私者聯合起來抵制《茶葉法案》和來自英屬東印度公司的中國茶葉。

1773年11月,有7艘大型商船載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前往殖民地,四艘開往波士頓,其他三艘分別前往紐約、查理斯頓和費城。紐約和費城兩地的殖民者拒絕卸貨,這兩艘商船不得不開回英國。而運往查理斯頓的茶葉被存放在該地的貨艙,後來於美國革命時賣出以支持戰事。

12月16日,四艘滿載茶葉的商船抵達波士頓港,遭到輝格黨等人的抗議。但親英派總督哈欽森(Thomas Hutchinson)拒絕遣返東印度公司的茶船。波士頓革命分子塞繆爾·亞當斯領導的組織“自由之子”,每組五十個人,跑到三艘船上,將船上貨物搗毀,並將價值18,000英鎊的茶葉倒入港口內,共342箱,整個過程相當平靜,但是此舉使得英國政府憤怒,下令關閉波士頓港,英軍也入駐殖民地。雖然自由之子的組員們舉事之時,喬裝爲印地安人,但還是被識破,故被稱爲茶葉黨。

影響

新澤西州前州長本傑明·富蘭克林認爲被傾倒的茶葉應該被賠償,並表示願意用自己的錢來賠,並引用威廉·莎士比亞的名句:“死則一了百了”。1774年,英國政府通過一系列“強制法案”,旨在加強控制。這些法案雖然是針對麻塞諸塞州,但被北美居民稱作“不可容忍的法案”,後來費城等其他港口也陸續響應,終於導致1775年4月的美國獨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