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玄武門之變讓李淵李世民父子形同陌路,他們最終和解了嗎?

玄武門之變讓李淵李世民父子形同陌路,他們最終和解了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玄武門之變堪稱古代宮廷政變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深刻地改變了大唐的政治格局。李世民怪父皇偏心,立李建成爲太子才釀成慘劇;李淵恨兒子太過絕情殺兄屠弟,不留活口。父子之間頓生嫌隙,形同路人。隨着時間的流逝,他們最終和解了嗎?

在射殺李建成、李元吉後,李世民派尉遲恭持矛入宮宿衛,明爲保護李淵的安全,實爲挾持並逼迫他交出皇權。

李淵心有不甘,故意試探大臣說道:“沒想到今天發生了這麼大的事,你們有何看法。”這叫投石問路,看看朝中還有多少人站在自己這邊。

玄武門之變讓李淵李世民父子形同陌路,他們最終和解了嗎?

見尉遲恭手持長矛,怒眼圓睜,蕭瑀和陳叔達兩位老臣不禁打了個寒戰,連忙勸李淵說:“太子與齊王本無功勞,秦王功高蓋世,天下歸心,陛下須當機立斷,委之以國政,就不會有事了。”

聽完此言,李淵一下子癱軟在寶座上,半晌纔回過神來,故作輕鬆地說:“你們說得對,我早有此意。”

不一會兒,李世民也來了,父子隨即倆上演了一場催淚大戲。李世民一頭扎進李淵懷中嚎啕大哭,似乎受了好大的委屈。李淵不停地安慰兒子,感慨地說:“最近我神情恍惚,居然被那兩個逆子給騙了,幸虧你把他倆殺了。”

哭過一陣後,李淵若有所思地問道:“我兒能放過建成和元吉的孩子嗎,畢竟他們都是無辜的?”

李世民目光遊離,見父皇近乎哀求,便言不由衷地回道:“孩兒全憑父皇做主。”

當李世民回到秦王府時,他的幕僚問道:“殿下果真要放過他們?”李世民猶豫了一下,面露殺機道:“此事交由你去辦,務必斬草除根。”

聽說自己的十個可愛的皇孫全部死於李世民的屠刀之下,李淵幾乎昏厥過去,他沒料到兒子居然如此心狠手辣,照這個節奏,恐怕連他爹也要殺掉。想到這,李淵不禁打了一個寒戰。

於是,李淵當即下詔,立李世民爲皇太子,還宣佈說:從今以後,所有軍國之事,無論大小全憑太子裁決。

李淵之所以沒有一步到位直接交出皇位,是想再等等看,是否還有翻盤的機會,畢竟他手中還有牌。但很快,李淵就絕望了,太子很快掌握了軍政大權,朝中大臣自動站隊,李淵幾乎成了孤家寡人,無人理睬了。

兩個月後,李淵只好宣佈退位,由李世民接班,自己當了太上皇。在登基儀式上,李世民照例表演一番謙讓推辭的把戲。李淵心裏跟明鏡似的:別裝了,你的心思我還不知?史書上說:太子固辭,不許。

玄武門之變讓李淵李世民父子形同陌路,他們最終和解了嗎? 第2張

退休後,李淵仍然居住在太極宮,從此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專注於造人,在那期間,他又爲李世民生下了許多的弟弟妹妹。在李淵看來,只要不再幹涉政治,或許李世民會讓他享晚年。

在隨後的日子裏,李世民偶爾來看望一下李淵,父子相見,相對默然。更多的時候,李世民只是派一個宦官前往代勞,這種虛情假意的所謂孝心只會讓李淵內心更加悲涼。

平靜的日子很快打破了,不久又發生了一件事,讓李淵的心再次緊張起來。

事情是這樣的,裴寂曾是李淵的心腹,卻因一些小事被李世民問罪,並驅逐趕回老家,一點情面也不講,而且放狠話說:裴寂在武德年間收受賄賂,搞亂朝綱,看在他是太上皇的故舊,才饒他不死。

李世民小題大做,故意把矛頭引向裴寂的後臺老闆李淵,李淵當然聽出了弦外之音,開始憂心忡忡:難道李世民真的要對他老子動手了嗎?

於是,李淵很識趣地要求遷出太極宮,搬到宮城以西的大安宮居住。相比寬敞而又氣派的太極宮,大安宮相對狹小而以溼熱。爲了活命,他還敢說個不字嗎?

時間是治療創傷的最好良藥,李淵逐漸從玄武門之變的陰影中走了出來,特別是當李世民取得了對突厥的重大軍事勝利後,他的內心難掩喜悅,高興地說:“漢高祖被困白登,實乃奇恥大辱,我兒今滅突厥,建蓋世奇功,看來我所託得人,以後沒有後顧之憂了。”

此時,李淵的心結已完全打開,相比於大唐的命運和前途,自己和兒子之間的那點恩怨又算得了什麼呢?於是,李淵在凌煙閣召開了一場宴會,李世民也到場了。酒過三巡後,李淵即興彈奏琵琶,而李世民也翩翩起舞。那一晚,李淵高興得像個孩子,似乎,他和兒子的關係開始好轉。

玄武門之變讓李淵李世民父子形同陌路,他們最終和解了嗎? 第3張

然而,那只是李淵的一個錯覺,李世民仍然對那場政變耿耿於懷,他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咎於李淵頭上:如果他當初痛下決心立自己爲太子,就不會有那場慘劇的發生。

因此,李世民仍然像從前那樣,不去探視太上皇。後來,連一些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御史馬週上了一道奏摺說:陛下怎可跑到三百里外的九成宮避暑,卻把太上皇留在宮殿受苦呢?萬一太上皇想念陛下,陛下該怎麼辦呢?太上皇所居的宮殿狹小溼熱,陛下何不再造一座宮殿,讓老人家舒舒服服地安度晚年呢?

馬周的話讓李世民羞愧難當,是啊,太上皇年事已高,再不盡孝,也許就沒有機會了,天下人該如何看待自己呢?

於是,李世民轉變了態度,開始隔三差五地探視太上皇,還一再要求他隨自己去九成宮避暑。只是,李淵十分迷信,認爲那裏是隋文帝斷氣的地方,不吉利,就沒有去。

隨即,李世民又下令修建大明宮,這是一座規模浩大的宮殿羣,後來還成爲唐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造這麼大一座宮殿讓太上皇養老未免太奢侈了,不過,對李世民來說,錢不是問題,只要向天下人證明他的孝心,目的就達到了。李淵卻無福消受,一年後就去世了,大明宮的工程因此而陷入停頓。

玄武門之變讓李淵李世民父子形同陌路,他們最終和解了嗎? 第4張

本來,父子間的關係已開始緩和,若假以天年,李淵能夠住進了大明宮,他和兒子也許能徹底冰釋前嫌。只是,這一切永遠地定格在大明宮停工的那一刻,李世民的那顆冰冷的心再也沒有機會被融化了。

李淵走得很淒涼,不知李世民是否來到病榻前盡孝,聆聽老爹的臨終遺言,這本是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催淚大戲,史書上卻沒有任何記載,只有李淵最後的遺言說:陵園制度,務從簡約。一輩子風光無限的李淵,駕崩時竟如此靜悄悄,讓人感慨萬分。

反觀長孫皇后,去世時得到的待遇就大不同,不僅太子晝夜侍奉於病榻之前,李世民也一日多次探視,史書也不吝筆墨大肆煽情。長孫皇后的陵墓規格也超過李淵,李世民甚至還專門讓人造了一座高臺遠觀昭陵,直到魏徵提醒,他纔將高臺拆毀。

有人可能會問,李世民這麼做,他的良心能安嗎?是的,他常爲此而寢食難安,內心煎熬,殺兄屠弟這樣違揹人倫的慘劇豈是盡一點孝心,修建一座大明宮就能贖罪的嗎?爲堵天下悠悠之口,只能採取非常之法:開創大唐盛世,做千古明君。

爲此,從登基的那一天開始,李世民就開始了自己宏大的理想。在政治上,他從諫如流,任用魏徵、房玄齡等人才,開創了貞觀盛世;在軍事上,他消滅東突厥,平定土谷渾,遠征高句麗,使大唐無比強大;文化外交上持開放姿態,使得八方來賀、萬國來朝……

李世民成功了,他果真成了一代明君。一俊遮百醜,他和李淵之間的那些恩怨算不得什麼了,畢竟,百姓的福祉纔是最大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