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已經成爲太子,爲何他不等到李淵去世後再稱帝?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已經成爲太子,爲何他不等到李淵去世後再稱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建立後,李世民被封爲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害當時的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被立爲太子。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淵退位稱太上皇,李世民受禪登基,是爲唐太宗。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隋末起義多年後,李淵父子摘了桃子,建立了大唐一朝。然而對於李淵來說,卻有個幸福的煩惱,他的兒子太優秀了。

不過他還是按照嫡長子繼承製,選擇了老大李建成。可是李世民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李淵有是一個愛子狂魔,他實在是不願意厚此薄彼,始終在尋找一個公平。

既然李建成是太子了,那麼就封李世民位秦王,還給予了他很大的權力。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已經成爲太子,爲何他不等到李淵去世後再稱帝?

看似水面平穩,可沒想到水下已經是波濤洶涌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越來越激化,甚至到了有你沒我的地步了。

玄武門之變,這個大唐初期足以影響老李家傳世的一件大事。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兵變,李世民親手誅殺了太子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

看似這件事已經結束了,但其實並沒有。政變後,李世民派人控制了皇宮。

李淵見到此時情景也無可奈何,只能立李世民爲太子,兩個月後禪讓皇位,是爲唐太宗。

估計很多人覺得奇怪,既然太子已經死了,那麼李世民百分百肯定會是太子了,還有什麼必要逼迫李淵讓位與他呢?已經承擔了殺兄弒弟的惡名了,還有什麼必要再加一條逼迫父親呢。

政變,其實就已經預示着是撕破臉了,常言道,開弓沒有回頭箭。有人說李世民是擔心被太子所害,先下手爲強。

那麼既然和皇帝沒有關係。在政變後,李世民控制皇宮幹什麼,既然他控制了皇宮,就說明他的目的並非太子,而是皇帝。誅殺太子只不過是政變的一部分,或者說過程罷了。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已經成爲太子,爲何他不等到李淵去世後再稱帝? 第2張

其實這是正常的,既然做了,那麼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如果自己只是老實的做個太子,那麼等他鬆懈下來的時候,自己說不定會被李淵問罪。

大權被他掌握了,但是忠於李淵的勢力並非沒有,到時候學着李世民這樣給他來個突然襲擊,到時候可就悔之晚矣。

要知道政變後,太子之位也並非只有李世民這一個選擇。李淵雖然在起兵前年紀就已經不小了,可是做了皇帝的他並沒有閒着,陸陸續續的生了多幾個兒子。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已經成爲太子,爲何他不等到李淵去世後再稱帝? 第3張

雖然政變的時候,其他皇子年紀尚小,但是也並非不是選擇之一。

從實際情況來看,受了如此大刺激,每天還擔驚受怕的李淵做太上皇還活了好幾年呢,所以他完全有時間培養另一個接班人。

這可是李世民不願意看到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李世民必須迅速上位,否則夜長夢多。

客觀地說,這個責任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李淵身上。都是自己的兒子,希望能夠公平,表面上看沒有什麼不同,也確實是應該的。但是他是皇帝,與普通老百姓是不同的,既然是皇帝就要面臨接班人的選擇,怎麼可能做到公平呢?

既然已經選擇了李建成,就說明他明顯傾向於老大了。可他卻一直在找平衡,他想魚和熊掌兼得,吃虧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