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夷陵之戰蜀漢損失五萬兵馬 蜀漢爲何從此一蹶不振

夷陵之戰蜀漢損失五萬兵馬 蜀漢爲何從此一蹶不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夷陵之戰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時常會強調魏蜀吳三國的軍力規模。此中,就夷陵之戰來說,《三國演義》中稱劉備帶領了75萬雄師,而東吳則調派20多萬雄師來反抗劉備。不過,憑據《三國志》等史料的紀錄,在夷陵之戰中,蜀漢和東吳的軍力,約莫都是5萬人上下。由此,對在夷陵之戰中“三軍淹沒”的劉備,至多隻喪失了5萬戎馬。固然對蜀漢來說,5萬戎馬的喪失很是慘重。不過,通過數十年的規復,蜀漢應當能夠將這一喪失帶來的影響,降低到最低水平了。不過,蜀漢卻持續是魏蜀吳三國中,最消弱的一方,這是爲何呢?

夷陵之戰蜀漢損失五萬兵馬 蜀漢爲何從此一蹶不振

一,起首,在夷陵之戰後,劉備在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負擔起匡扶漢室的重擔。不過,對已一蹶不興的蜀漢,卻永遠難以克服壯大的曹魏。公元263年,鄧艾兵臨成都,促使蜀漢正式衰亡,成爲魏蜀吳三國中第一個衰亡的國度。那麼,疑問來了,夷陵之戰蜀漢至多喪失5萬戎馬,爲何以後就一蹶不振呢?對此,在小編看來,這緊要是由於夷陵之戰的腐朽,標記着蜀漢完全“落空”了荊州。而一旦“落空”荊州,則意味着諸葛亮《隆中對》中“跨有荊、益”的計謀指標也難以完成了。

夷陵之戰蜀漢損失五萬兵馬 蜀漢爲何從此一蹶不振 第2張

二,針對劉備權勢的發展偏向,諸葛亮在《隆中對》中顯露:“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全國有變,則命一大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在諸葛亮看來,蜀漢想要成功勝利北伐華夏、規復漢室,起碼要領有荊州和益州這兩個州。在此底子上,等到全國有變,好比魏國內鬨的時分,荊州出師兵來打擊宛城、洛陽,而益州之兵則攻擊關中區域,也即惟有兩路雄師共同發力,纔有可能擊敗壯大的曹魏。不過,在夷陵之戰後,蜀漢由於完全“落空”了荊州,想要擊敗曹魏幾乎是不可能了。

夷陵之戰蜀漢損失五萬兵馬 蜀漢爲何從此一蹶不振 第3張

三,另一方面,荊州對蜀漢的意義,絕不僅是北伐曹魏的跳板和平臺。在東漢暮年,羣雄逐鹿華夏,良多州郡由於戰鬥的影響,以是人口大幅削減,農業、貿易等都受到了毀壞。不過,就荊州來說,由於劉表管理地層序分明,不但沒有受到較大的戰鬥影響,並且人口浩繁、貿易繁華,以是各個諸侯都有望爭奪這一區域。在關羽大意馬虎失荊州後,蜀漢的關惟有90多萬人,軍力至多惟有10萬人。與此相對應的是,東吳在奪得荊州後,關到達了230多萬,軍力跨越了20萬人。由此,由於完全“落空”了荊州,蜀漢惟有益州這一州之地,人口和軍力都很難獲取增補了。

夷陵之戰蜀漢損失五萬兵馬 蜀漢爲何從此一蹶不振 第4張

四,末了,由此,夷陵之戰蜀漢至多喪失了5萬戎馬,要是蜀漢還領有荊州的話,這5萬戎馬的喪失,照舊是對照容易增補了。不過,由於落空了荊州,也蘊含關羽、馬良等文官武將,諸葛亮的北伐不僅是人才匱乏,也是孤立無援。

夷陵之戰蜀漢損失五萬兵馬 蜀漢爲何從此一蹶不振 第5張

別的,對蜀漢的文官武未來說,良多都來自於荊州區域,好比蔣琬、費禕、魏延、李嚴、黃忠、董允、馬謖等人。而在夷陵之戰後,蜀漢難以從荊州獲取人才的增補了。以是,夷陵之戰後,蜀漢團體長進入到下滑階段,乃至說是一蹶不振。如果不是諸葛亮、姜維等人的“起勁”,蜀漢也難以支撐到公元前263年才衰亡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