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漢朝時期的益州豪族是怎樣的存在?與西南政權有何聯繫?

漢朝時期的益州豪族是怎樣的存在?與西南政權有何聯繫?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朝,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爲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405年。漢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爲漢族,漢朝在科技領域也頗有成就,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成爲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等。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益州豪族作爲益州地方勢力,益州地區的社會環境是否安定,往往會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益州地處西南,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加之民族關係錯綜複雜。

自古以來,民族問題、地方割據問題頻頻出現,能否正確處理好和少數民族的關係以及地方割據勢力的關係,更是關乎益州爲豪族生死存亡的大計。

一、兩漢時期益州少數民族與益州豪族

益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集聚區,在這裏各民族間有着長期交往的歷史,相互之間既有合作,也有紛爭。自秦統一西南地區,開始在這一地區建制,又經過兩漢時期的經營,西南各民族間有了更多的經濟文化交流。

各民族間出現過合作也出現過沖突,但是和平始終是民族關係的主流,都爲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漢朝時期的益州豪族是怎樣的存在?與西南政權有何聯繫?

兩漢時期益州刺史部及其周圍生活着大量的少數民族,在這些民族當中其經濟文化水平存在着很大差異,一部分民族已經走向定居,從事農業生產,一部分發展較慢還處於逐水草遷徙的遊牧時代。

益州少數民族的主體主要分佈在益州地區的邊緣地帶,在其南部生活的主要是史書中所謂的“西南夷”諸族;益州東部的巴郡主要生活着民風彪悍的賨人,也被稱之爲“板楯蠻”;益州西部的高原山區主要是生活了一些羌人、氐人諸民族。

下面將對這些民族進行簡單介紹:生活在益州南部的主要是當時漢人所謂的“西南夷”,“西南夷”是當時漢人對益州南部諸多少數民族的總稱,其族屬相當龐雜,民族成分十分複雜,其各民族文化水平也不盡相同,有些先進的民族已經建立起了早期的國家,如夜郎、滇國等。

“西南夷”諸族當中文化最爲先進的當屬古滇國,傳說中滇國爲楚人莊蹻所建立,其主體民族爲當地滇人,其活動範圍也主要是在今雲南省的中部地區。古滇國是南中最爲富庶的區域,據《後漢書》所載:“河土平敞,多出鸚鵡、孔雀,有鹽池田漁之饒,金銀畜產之富。”

夜郎在滇國東北部,在今貴州省境內,在經濟文化繁榮程度上次於滇國,其在西漢初期建立了局部統一的少數民族國家,有首領稱夜郎王。在漢武帝時期,曾出兵平定南中,改夜郎爲牂牁郡。在滇國西南部,還有哀牢國,其活動範圍以今天雲南保山爲中心,哀牢地處橫斷山脈之間,水源充沛,土壤肥沃,礦藏豐富,爲哀牢繁榮的文化奠定基礎。

哀牢人口衆多,永平年間,哀牢王柳貌率領族人五十餘萬內附於漢王朝,於是漢明帝在這一地區設置了永昌郡。在今天四川西南部的雅安、涼山等地還生活着當時的莋都夷、冉駹夷和邛都夷。邛都夷文化較爲先進,已經走上定居生活,冉駹夷處於高寒之地,不便耕種但精於飼養牲畜。而莋都夷經濟文化則較爲落後,還處於“被髮左衽”、“食肉衣皮”的社會階段。

漢朝時期的益州豪族是怎樣的存在?與西南政權有何聯繫? 第2張

益州西北部還生活着大量的氐人,“氐人勇戇抵冒,貪貨死利”,因此氐人多次反叛,成爲當時漢朝西部一大威脅。除了氐人以外,益州西北也生活着大量羌人。羌人原先依附於匈奴,其風俗與匈奴略同,皆是隨水草而居,無固定住所,其人性格果敢,崇尚戰死,以病死爲恥。

羌人種姓衆多,沒有固定君長,以強者爲尊,弱者爲他人附屬。羌人作風彪悍,擅長山地作戰,在後漢時期,成爲中央王朝的心腹大患。在益州的東部,生活的少數民族主要是賨人,也被稱之爲板楯蠻。賨人爲巴氏廩君之後,傳說廩君死後化爲白虎,於是賨人皆以人祭祀白虎。後秦惠王佔據巴蜀地區,對賨人採取羈縻政策,以巴氏爲其君長和秦人通婚。

秦昭襄王時白虎爲患,巴郡賨人射殺白虎,於秦有功,於是對賨人更加有待,規定:“復夷人頃田不租,十妻不算,傷人者論,殺人者得以倓錢贖死。”漢初,賨人又幫助漢高祖劉邦伐定三秦,漢高祖免除了羅、樸、督、鄂、度、夕、龔七姓的租稅,對其他賨人每年徵收沒人徵收四十錢稱之爲“賨錢”,這些政策對賨人來說是十分優待的。

二、南中各民族與兩漢中央政府的聯繫

秦漢時期益州地區的少數民族族類衆多,其人口多寡也無定數,且互相之間並無統屬,經濟文化發展程度千差萬別,有些有“耕田邑聚”,走向定居,有些還在“隨畜遷徙”過着遊牧生活,可見其情況之複雜。

益州少數民族主要分佈於益州刺史部的南部和西部,在益州東部的巴地也分佈着一些少數民族。益州諸多民族當中“西南夷”與漢朝中央政府的關係最爲典型,筆者將以此展開論述。

“西南夷”是中原人士對漢代益州刺史部所轄的南中地區各少數民族的統稱,他們主要分佈在今雲南、貴州、四川西部和南部等地區。益州地區南部的少數民族,在漢武帝以前和中央政府之間的聯繫並不頻繁,史冊所載也只有戰國末期莊蹻入滇,在南中稱王,以及秦代常頞通西南夷,曾在西南諸國設置官吏的史實。

漢朝時期的益州豪族是怎樣的存在?與西南政權有何聯繫? 第3張

但是因爲秦朝存在時間極其短暫,隨着秦朝的滅亡,秦朝在該地區所進行的管理也隨之被廢棄。西漢初年,“皆棄此國而開蜀故徼”,政府斷絕了和南中地區少數民族之間的交通往來,並且遍設關卡,阻止蜀人與其交通貿易。

不過據《史記》所載:“巴蜀民或竊出商賈,取其筰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可見巴蜀與南中的交通雖被官方所阻斷,但是巴蜀地區的人民與南中地區的民間貿易並未中斷,還是有一些蜀地人士冒險與南中地區進行走私貿易。

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力空前強盛,漢武帝也開始積極地開疆拓土。他爲了經略南越,採用唐蒙的策略,試圖借用夜郎兵力夾攻南越,於是開始了對南中地區的經營。

唐蒙以漢朝使者身份遊說夜郎國君,並給與其大量的財物,夜郎國君爲漢朝財物所動,且認爲與漢朝相距甚遠,山險水長,交通不便,便與唐蒙簽訂盟約,開始內屬。漢武帝在此設置牂牁郡,設置官吏,並以夜郎侯子爲令。

同時司馬相如也認爲蜀地以南的邛、莋也可以置郡,漢武帝以相如爲郎中將前往宣示諭旨,皆如夜郎,設置一都尉,十餘縣,歸蜀郡管轄。這是漢武帝第一次經略西南夷地區,但是這次經略並不順利。

其主要原因就是唐蒙開西南夷道,唐蒙開西南夷道前後數年,耗費巨大,且徒勞無功,還引起西南少數民族的反抗,漢武帝派軍隊鎮壓也是無功而返,面對這種失控局面,漢武帝只好採納公孫弘的建議專心經營北方對付匈奴,對西南夷的經營暫時告一段落。

漢朝時期的益州豪族是怎樣的存在?與西南政權有何聯繫? 第4張

元狩元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向漢武帝稟報,西域大夏國,仰慕中國文化,渴望與之交通,但是道路被匈奴阻擋,不過通過蜀地南部的邛地向西兩千裏可以到達身毒國,於是漢武帝又派人前往西南尋找通往身毒國的道路。這一次嘗試也隨着西南地區滇國的阻撓,尋找道路的任務也以失敗而告終。

漢朝對西南的第二次經營是在平定南越之後,元鼎六年,漢武帝趁着平定南越之時,全軍士氣高漲,以此爲契機,出兵西南,一舉拿下頭蘭、且蘭、邛、筰等不服從漢朝的夷人勢力,夜郎、滇國、冉駹等勢力望風而降。

於是漢武帝在此設立了牂牁、益州、犍爲、越嶲等郡管轄西南地區,這樣包括今天雲貴地區和四川南部西部的廣大地區就正式納入西漢版圖。

此後,中央政府對西南地區管理的任務就是對現有成果的鞏固維護統一,鞏固統一的過程艱難複雜,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隨着少數民族與漢朝的溝通越來越密切,少數民族在當地上層領導者的號召下,積極擁護中央政府,逐漸融入中華文化圈,成爲中華民族一分子。

另一方面,由於某一時期中央政府採取的民族政策失當,又或者是其他原因,政府與少數民族之間也會產生一些衝突。漢朝政府將西南地區納入到郡縣體系之後,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漢朝政府和少數民族之間也會出現摩擦,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出現少數民族的反抗。

兩漢時期發生過多次少數民族起義事件,如西漢成帝時期,夜郎王興、漏臥侯俞和句町王禹互相攻伐,朝廷調停只有夜郎王不服,更是侮辱朝廷使臣,被牂牁太守陳立所殺,陳立一舉鎮壓了夜郎王家族的叛亂。王莽時期,由於王莽對少數民族政策的不當,引起了大規模的少數民族起義,王莽多次出兵均以失敗而告終。

漢朝時期的益州豪族是怎樣的存在?與西南政權有何聯繫? 第5張

東漢建立之初,對待西南少數民族多以剿撫並舉的措施,針對少數民族的叛亂,取得一定的效果。東漢中期,尤其是安帝以後,由於朝廷的腐敗,對待少數民族往往徵收沉重的賦稅,人民苦不堪言,少數民族的起義開始接連不斷,直至東漢走向滅亡。不過漢政府也選用了一些良吏來治理這一地區,在夷漢關係處理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如廣漢鄭純爲益州西部都尉之時,史稱:“爲政清潔,化行夷貊,君長感慕,皆獻土珍,頌德美”。皇帝認爲其有功,升遷爲永昌太守。鄭純爲政期間,治績依然出色,並與當地哀牢人約定:“邑豪歲輸布貫頭衣二領,鹽一斛,以爲常賦,”這些賦稅對夷人來說還是相當寬鬆的,使得永昌地區的夷人生活安定,百姓稱快。又有巴郡張翕爲越嶲太守,治績有方,史稱:“政化清平,得夷人和。”

後張翕卒於任上,夷人很是傷心,如喪考妣,當地夷人二百餘人送牛羊祭祀他,並護送棺槨遠至其老家安漢縣。又如蜀郡王追爲益州太守,開始在益州郡興辦學校,漸遷其俗。

後又有廣漢景毅爲益州太守,毅初到郡時,米一斛萬錢,施以仁政,沒過幾年,米價穩定至數十錢。邊疆循吏穩定了西南政局,並在促進各民族友好交流方面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他們使更多的少數民族傾心於漢文化,少數民族前來歸義漢朝政府者不計其數。

結語

兩漢王朝在經營西南地區時,這個過程是曲折的,有時甚至出現過倒退現象,但是其對中華民族的功績卻是不可估量的。漢朝在西南地區的經營,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西南地區落後的局面,促進了中原地區和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奠定了祖國西南邊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