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中“探花”真的比中“狀元”還高興?

古代中“探花”真的比中“狀元”還高興?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中“探花”真的比中“狀元”還高興?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着往下看吧~

“高考”和“科舉”在本質上是相似的,因爲它們都是經過考試來選拔人才,但是實際上它們兩者又是有着巨大差別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的“狀元”和古時的“狀元”可是有着非常大的差別。現在的“狀元”和在高考中表現優異的學生,在真正進入社會的時候,雖然佔有一定的優勢,但這種優勢並不是絕對的,有可能後來者居上再次把你“擠下去”;然而古時候的“狀元”,其含金量是很高的,幾乎是有了“狀元”這個稱號,他們就相當於一輩子有了鐵飯碗,可以直接在朝廷任職工作,和尋常人家相比,不僅有了較高的俸祿,而且還有一定的權勢和威望。那麼爲什麼會導致這種情況的轉變呢?說到底就是在於社會的快速發展。

古代中“探花”真的比中“狀元”還高興?

在古代物資十分匱乏,人們大多數時間都在考慮能不能吃飽穿暖,所以很難有人分心學習,自然也就很少有人有能力參加科舉考試,再加上科舉制度十分嚴格,等級制更是難上加難,就是最低的童生一級也很難考,年過半百的人什麼也沒考上都屬於很正常的情況,科舉制的每個等級都是有着特權的,比如秀才就有着見官不跪,受審不用刑,不用服徭役等的特權,所以很多人窮極一生去追求,最後卻什麼也沒有得到。大家都熟知的“范進中舉”:范進因爲終於中了舉人,興奮過度而導致瘋癲,實在是因爲古代的科舉制度太難,精神壓迫的也太厲害。

古代的科舉中舉等級分爲:一等進士、二等貢士、三等舉人、四等秀才、末等童生,進士的前三名分別稱狀元、榜眼和探花,其實這就相當於全國範圍的考試,成績的前三名,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只要參加了殿試,這對寒門子弟來說就意味着可以改變命運了。所謂狀元當然是在殿試當中獲得第一名的人,而榜眼就相對要弱勢一點,但是探花這個稱呼相對於狀元,獲取難度也是非常大的,因爲在古代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與“探花”這個稱號匹配的人不僅要學識淵博而且樣貌同樣要出類撥萃,就是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高顏值高才華了,既有才又有貌。探花雖說是殿試的第三名,不及狀元和榜眼,但起碼也是有真才實學的,更何況樣貌是先天註定的,中了探花就意味着皇上對自己才學和樣貌的雙重肯定,自然是比中了狀元還高興啊。在古代科舉成績出來後,探花雖然位居第三名,但卻能得到皇上和朝中大臣的特別關注,其地位與狀元相差無幾。古代有一位典型的探花名叫和珅,他不僅有一身才華,而且相貌英俊,很快就得到了皇上的重用。

由此看來,“顏值即是正義”這種說法在古代同樣適用啊,但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好看的皮囊萬里挑一”,容貌是既定的,但是我們大可通過提升自己的內在來彌補自身的不足,這樣也是極好的。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