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長平之戰是,齊王爲何拒絕借糧食給趙國?

長平之戰是,齊王爲何拒絕借糧食給趙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一帶和趙國軍隊爆發了戰爭,史稱“長平之戰”。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前262年,秦、趙兩國爲了爭奪上黨郡的所有權在長平一帶爆發了戰爭,原本是一場小小的衝突。不料戰爭持續了三年之久,而且戰爭逐漸升級,秦國投入60萬兵力,趙國投入45萬兵力。

如果只是普通的軍事對抗,趙國的實力未必不能擊退秦國,但對於這種傾國之戰,需要考量綜合國力,趙國自然不是秦國的對手。

面對強大的秦國,趙國苦苦支撐之餘,需要尋求諸侯國的幫助。魏國和韓國離趙國最近,而且有三晉之緣,理應派兵支援。

但是在秦國連續的打擊下實力衰弱,已無能力援救趙國。至於東北角的燕國,它一向是秦國交好的對象,比如邯鄲保衛戰後,燕國就偷襲過趙國,這時候自然不會支援趙國。

楚國有能力,但是遠水不救近渴,所以趙國把唯一的希望放在齊國。但是,趙國向齊國借糧食,卻遭到齊王的拒絕,這是爲什麼呢?

《史記》記載:趙無食,請粟於齊,齊不聽。

長平之戰是,齊王爲何拒絕借糧食給趙國?

其一,齊國爲了報復趙國

戰國中期,齊國實力處於歷史最強時刻,一度與秦國並稱爲“東西二帝”。

當時,齊國在南邊的重丘擊敗了楚國,在西邊觀津打垮了魏國和趙國,隨後聯手三晉攻陷了秦國的函谷關,氣勢之強一時無二。

尤其兼併了富裕的宋國,擴土一千多裏,此時的齊國迎來稱霸的最佳時刻。

可是在這個關鍵時候,燕、秦、魏、趙、韓等五國共同討伐齊國,導致齊國差點滅亡。雖然後來田單擊敗燕國幫助齊國復國,但實力已淪爲三流弱國。

在五國伐齊的事件中,趙國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對齊國的傷害僅次於燕國。

在戰爭開始之前,趙國以相印授給燕國主將樂毅,攻破齊國後,秦、韓、魏三國退兵,趙國依然聯手燕國繼續攻打齊國。

戰爭結束後,齊國需要時間恢復精力,但是趙國卻趁火打劫,廉頗、藺相如紛紛上陣,完全不給齊國換氣的機會

《史記》記載:十九年,趙奢將,攻齊麥丘,取之;二十年,廉頗將,攻齊。

長平之戰是,齊王爲何拒絕借糧食給趙國? 第2張

其二,秦國遠交近攻的成果

公元前271年,范雎進入秦國,向秦昭襄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主要是爲了打擊韓國和魏國,對於齊國和燕國則是主動交好。

五國伐齊之後,齊國實力孱弱,被四方鄰國欺負,趙國侵佔齊國的昔陽,魏國搶佔齊國的平陸,楚國則趁機吞併了魯國。

在這種情況下,齊國爲了自保,需要尋求一個強力外援,秦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而長平之戰前,范雎便派人用重金賄賂過齊國重臣,因而齊王拒絕借糧給趙國也屬正常。

其三,齊國君臣戰略眼光短淺

當時已形成一強六弱的格局,秦國兼併天下的野心昭然若揭,關東六國都是它攻擊的對象。

從地緣政治來看,趙國是隔離秦國與齊國的屏障,秦國想要攻擊齊國,就必須先擺平趙國。

如果今天趙國滅亡了,明天災禍必然輪到齊國,只要答應趙國的借糧,秦國必然會撤軍,反之則不會。

這麼明顯的利益關係,聰明人都會選擇,但是齊國君臣戰略眼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拒絕了趙國借糧的要求。

長平之戰是,齊王爲何拒絕借糧食給趙國? 第3張

被齊國拒絕後,趙國缺乏糧食的問題越發明顯,最後不得不主動發起進攻,結果被白起擊敗。

長平之戰的失敗,導致趙國再無能力抵禦秦國的東進,秦滅六國的大勢已成。

公元前230年,秦國發動滅六國之戰,短短十年時間,魏、趙、韓、楚、燕五國相繼滅國,公元前221年,秦軍兵臨臨淄城下,齊國滅亡。

如果當初齊王建願意借糧給趙國,長平之戰未必會輸,或許秦國依然會滅六國,但絕對不會這麼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