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長平之戰趙括爲何會輸?真的是因爲缺糧嗎

長平之戰趙括爲何會輸?真的是因爲缺糧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當一提起長平之戰趙括總會想起電視裏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缺糧只是導致趙國在長平之戰慘敗的原因之一,真正的原因是趙國綜合實力不如秦國,加上當時趙國一系列的錯誤抉擇,才讓趙國慘敗。

長平之戰前夕,秦國和趙國看似是兩個勢均力敵的對手,其實並非如此。

在戰國前期的趙國並不強,到了戰國的晚期,才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之後,軍事實力大大增強,憑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讓國家的軍事實力達到頂峯,再加上趙國也注重用賢任能,所以像肥義、樓緩、藺相如、虞卿、趙勝、趙奢、廉頗、李牧這樣的良相名將輩出,所以成爲了戰國七雄裏面唯一一個能夠在軍事方面單獨對抗秦國的國家。

長平之戰趙括爲何會輸?真的是因爲缺糧嗎

而秦國自從秦孝公遷都咸陽開啓商鞅變法以來,歷經秦惠文王、秦武王一直到主導長平之戰的秦昭襄王,在這長達半個世紀的時候沒有出過昏庸的國君,國家整體都在不斷髮展積累實力,秦軍到處打仗基本都是別的國家"多少城池被攻破,多少城池被用來割地求和",秦國是一個強大的"虎狼之國",已經是強大到要六國聯合起來才能抗衡。

反觀趙國,自趙武靈王后期由於自身的昏聵抉擇,導致趙國國內動亂,自己還餓死在沙丘宮,國內不夠團結,如何能夠真正的強大,雖然此時趙國的軍事實力確實強大,但軍事實力的強大不代表國家真正的強大,真正的國家強大應該是方方面面的綜合實力強大,所以在長平之戰中,趙國綜合實力比起秦國還是相距甚遠的。

趙括爲什麼會上場?

長平之戰以前,秦國在面對東方六國的時候,一直是處於進攻的地位,東方六國則是處處被動挨打,趙國在面對秦國軍隊進攻的時候,戰績最好的將領是趙奢(趙括之父)。在秦國進攻韓國的時候,廉頗認爲道路艱難不能統兵救援,趙奢則力排衆議,帶領軍隊打破秦軍,但等到了長平之戰爆發的時候,趙奢已經去世,所以趙王最開始是讓廉頗去阻擊秦國。

長平之戰趙括爲何會輸?真的是因爲缺糧嗎 第2張

長平之戰前期,廉頗被秦軍擊敗,戰略上被迫轉入了防守的階段,後來秦軍第二次打敗了廉頗,面對如此情況,趙王不僅沒有認識到二國的差距,反而多次催促廉頗決戰,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廉頗作爲老將有自己對戰場的認知,所以廉頗並沒聽趙王的意思進行決戰,繼續防禦,顯然這已經觸動了趙王的底線。

看起來當時秦國憑藉着國力的強大,人口和糧食源源不斷的運送到長平前線,而趙國的軍隊在自己的國土上處處吃敗戰,還缺衣少糧的,似乎廉頗繼續堅守肯定會失敗,但其實不然,秦國也是強弩之末,而且就補給線來說,如果繼續僵持下去,秦國纔是會被最終拖垮的那個,因爲秦國補給線實在太長了。

但此時的趙王他已經被打怕了,加上秦國施行離間計,連臨陣不宜換將的道理都不管了,強行要求作爲名將的廉頗去抉擇,面對廉頗的不肯抉擇,趙王不顧一切的選擇換將,可是換趙括卻是一個更致命的錯誤決定。

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趙括的長平之戰形成的固有觀點:

紙上談兵,趙括沒有實戰經驗,直接導致了趙國全軍覆沒;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千錯萬錯都是趙括一個人的錯;

長平之戰趙括爲何會輸?真的是因爲缺糧嗎 第3張

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但是,這真的全怪趙括一人嗎?長平之戰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臨時換上趙括也並不能解決秦軍的強大以及缺糧的困境,趙括也想等來支援,但並沒有等來救援,而是秦國加大兵力對趙軍進行封鎖,於是陷入困境的趙擴,被逼無奈和秦軍決一死戰。

光說將領的才能,新人趙括和白起相比肯定有不足,但趙括也絕非是隻會"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據記載,在戰爭進行的時候,趙擴被秦軍包圍了整整46天,沒有糧草以及任何支援的情況下還能保證軍心不亂,也可以多次發動有組織的突圍戰鬥,直到趙括被秦軍射殺,趙軍才最終崩潰。

總而言之,長平之戰趙國慘敗,在於國力不濟,也在於趙括經驗不足選擇了決戰而不是沿用廉頗的防禦之策,更在於趙王的一系列錯誤決定,雖然趙擴選擇防禦不能打敗秦國,但絕不會形成這樣的慘敗,存人失地總要比二者皆失更好,前者還有一線機會從來,而後者就沒有後面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