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有沒有“同學會”?都有哪些不同的形式呢?

古代有沒有“同學會”?都有哪些不同的形式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少人在離開校園後,都有受邀參加同學會的經歷,不僅可以聯絡聯絡感情,還能回憶一下校園的時光。那麼古人有沒有同學會這類的聚會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首先,古代確實是有同學會的,古人稱之爲“同年會”。參加這類同學會的人,一般都是同年參與科考的考生,和現代同時一年級的同學關係比較類似。這類同年會上的同學,都可以成爲自己將來的人脈、社會關係的資源,所以開同年會也成爲了一種維持同年關係的一種手段。在明朝的時候,鄉試或廷試之後,考生經常會一起開會慶祝,而且和現代非常相似的是,他們也會把同年會的考生的年齡編寫一部小錄,俗稱“同年錄”,可以用來以後聯絡感情之用。而考中進士後,這個圈子的同年會則對未來的官場人緣影響頗大,和未來的仕途也息息相關。

古代有沒有“同學會”?都有哪些不同的形式呢?

除了同年會之外,還有一類士大夫聚齊在一起的文會,文會的類型繁多,其中,包括解元文會、麗澤會等。解元文會一般是由各科鄉試的解元舉辦,在文會上面以詩會友,堪稱君子之交。在文會結束之後,會由專人將這次文會上的詩文編纂成冊。麗澤會有點像現在的文學社團,一般由國子監的在職人員組織,還會到各個地方講學,互相勉勵進修。他們文會的目的,主要是爲考取進士做準備。到了明朝末年,江南依舊有這類文會的存在。

古代有沒有“同學會”?都有哪些不同的形式呢? 第2張

當然,古代還有一類聚會,和現在的老鄉聚會差不多。一般是一些在京城做官或者混的比較好的人,他們偶爾會在此地舉行聚會。不僅如此,還有爲同鄉官員建立的會館。這類會館建設的最初目的,就是爲在京城的官員聚會所用,在這裏落榻的人都是同籍人。到了明朝中期後,這類會館越來越多,因爲當時朝廷並沒有爲入京做官的官員提供居住的房舍,所以這些人只能在京城購買房舍居住。此外,在明朝入京爲官的人,大多不能帶上家眷,所以,也方便在家裏舉行聚會。這些官員購置的房舍,就有了臨時會館的作用,在他們退休的時候,會館就會交給在朝爲官的同鄉使用和打理。

現在雖然各種聚會也越來越多,但是其中的情誼卻越來越少,除了利益、顯擺之外,真正爲了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的也越來越少,不禁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