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與李淵相比,朱元璋的的稱帝之路有多困難?

與李淵相比,朱元璋的的稱帝之路有多困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自幼父母雙亡,淪爲乞丐,後又遁入空門。他走投無路,參加了義軍,從此南征北戰,一步步走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這是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李淵在晉陽起兵,正式舉起反隋大旗,十月四日,大軍攻到了長樂宮。李淵先派出使者,前去勸降,京師留守衛文升等人拒絕投降,於是李淵只得下令進攻,當時的隋軍戰力大不如前,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李淵就攻克了長安城。

事實上,李淵在城破之際,並沒有即刻稱帝即位,因爲還有一些列流程等着他,這大致是南北朝留下的傳統,但凡皇權更替,都得有個固定禮儀和順序。雖說對於李淵來講,皇位已經是囊中之物,但在古人看來,也得講個面子、弄個排場、儀式,纔算圓滿。

與李淵相比,朱元璋的的稱帝之路有多困難?

好比宋武帝劉裕,在位極人臣之後,才找機會殺掉了晉安帝,再立個傀儡司馬德文,等到一切準備就緒,讓百官擁立,再推辭三次,方可即位稱帝。

李淵的情況也很類似,佔領長安後,先把代王楊侑立爲皇帝,再假意給未死的楊廣追封了個太上皇,明擺着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樣做有不少好處,可以緩和對立矛盾,可以給李淵爭取政治資本和時間。

史料記載:

“甲子,隋帝詔加高祖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大丞相,進封唐王,總錄萬機。”

接着呢,用皇帝的手,給自己封官,什麼官最大就封什麼,假黃鉞就是可以代表皇帝征討敵人,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就是總攬兵權,總錄萬機就是把所有行政權都交給你,除了沒有皇帝的頭銜,該有的全部都有。

公元618年,三月十一日,宇文化及在江都行宮幹掉了楊廣,給李淵也省了不少麻煩,三月二十三日,李淵升任相國,基本再也沒有更大的官了。時機已到,楊侑退位,衆臣皆擁立李淵爲新皇帝,李淵當然得反覆推辭幾次,最後呢,再“勉爲其難”地答應。

也就說是,李淵也做了相應的工作,並不是今天攻城,明天就即位,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只是從攻破都城到稱帝時間比較短。對比李淵,朱元璋的稱帝之路就困難得多,公元1356年,朱元璋就攻佔了集慶,之後改名爲應天,此時離着朱元璋稱帝還有十二年。

公元1358年,朱元璋進攻婺源,久攻不下,朱升給朱元璋提出建議: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與李淵相比,朱元璋的的稱帝之路有多困難? 第2張

朱元璋採納了朱升的建議,那麼爲何李淵可以快速稱帝,而朱元璋需要耐心等待很久?

李淵、朱元璋起點不同

李淵出身就是貴族,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李淵七歲就世襲了唐國公,楊堅的獨孤皇后,就是李淵的姨媽,可謂正經的皇親國戚,位高權重。

所以從出生開始,李淵就含着金鑰匙,他能調動的資源和能量是巨大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更容易成功。事實上,歷朝歷代大多數皇帝就是這麼來的,真正白手起家的並不多,因爲白手起家真的太難了,成功率也太低。

李淵這個人,城府很深、善於用人也精通權謀,雖說他的背後總有李世民的影子,但在唐朝建國之前,李淵絕對沒有那麼不堪,一定程度上是李世民有意在抹黑。

朱元璋跟李淵相比,那就是一個在地底下,一個天上,朱元璋是平民百姓出身,受地主欺壓、受官員剝削,父母兄弟相繼慘死,朱元璋的少年經歷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如果李淵是絕對的自信,那麼朱元璋就是絕對的自卑,李淵有充分的理由來稱帝,他還需要做足準備,而朱元璋需要面對複雜、艱難的局面,加上他本身的性格,他必定會選擇先隱忍,再爆發。

朱元璋面對的困難更多、更大

在李淵起兵之前,李世民就可以暗中培植勢力、豢養死士,而李世民只是李淵的次子,可見當時李淵的實力有多強。不僅如此,在起兵之前,李淵還得到了突厥始畢可汗的支持,哪怕突厥不安好心,那也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請得動的。

李淵晉陽起兵之後,軍隊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勢力越來越大,這不是說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有多強,而是李淵的號召力很強,大量勢力、軍兵都主動投靠了李淵。

朱元璋在攻克應天后,也只是個不太起眼小角色,陳友諒、張士誠的勢力都比朱元璋強很多,況且當時元朝政府還未倒臺,所以面對如此複雜局勢,最好的辦法就是廣積糧,緩稱王。糧食是一切戰爭的基礎,沒有飯吃根本打不了仗,不知多少戰爭都是輸在了糧草問題上。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既然朱元璋實力比較弱小,緩稱王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煩,暗中積累實力,厚積而薄發,這是朱元璋最好的選擇。

元朝政府實力尚在

與李淵相比,朱元璋的的稱帝之路有多困難? 第3張

在元末,首先舉起義旗的不是朱元璋,而是韓山童、劉福通,既然他們率先造反,那麼元朝政府重點圍剿對象就是他們兩人。

實際上,就是名號越大,死得越快,如果朱元璋在攻克應天后,馬上稱王,那麼元朝政府或許派出更多兵力對付朱元璋,這對朱元璋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將在謀而不再勇,以朱元璋的政治智慧,他絕對不會當那個出頭的椽子。

但凡王朝末期的起義,開第一槍的大多沒有好下場,韓山童死後,起義軍擁立其子韓林兒爲皇帝,而最後韓林兒也在安豐陣亡。紅巾軍起義從最初的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變成了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

最初的紅巾軍起義,消耗了元朝大量有生力量,對朱元璋之後的統一霸業幫助很大,在技不如人的時候,朱元璋是不會做那個冤大頭的。

都城的地理位置差異

南京的地理位置比長安要差一些,南京有長江作爲天險,但如果敵人順江而下,南京也會無險可守。長安則不同,它有四個險要的關口來防禦,分別是潼關、武關、大散關、蕭關,只要守備牢靠,便可以保證都城安全。

這就是李淵敢於在天下未定之時,快速自立稱帝的原因之一。朱元璋對長江天險沒有絕對把握,而且當時陳友諒有強大的水軍,隨時都可能順江而下。

天掉下來先砸個子高的,那麼個子矮的就有可能存活下來,朱元璋選擇緩稱王很明智,正是因爲朱元璋的隱忍、智慧和勇氣,才造就了偉大的明王朝。

所以,這兩者並無可比性,環境不同,敵人不同,對待稱帝的方式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