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時期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這四大機構有何區別?

明朝時期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這四大機構有何區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看過電影《繡春刀》系列、《錦衣衛》的朋友,應該對明朝的錦衣衛印象深刻。錦衣衛的前身爲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設錦衣衛。在明朝的廠衛機構中,錦衣衛是最早設立的,也即始於朱元璋在位時。當然,在其他明朝的影視劇中,我們還看到了權勢不輸錦衣衛的東廠、西廠、內行廠。相對於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都是宦官執掌的。那麼,問題來了,明朝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有什麼關係?哪個權力更大?

一、錦衣衛

首先,錦衣衛作爲皇帝侍衛的機構,主要職能爲“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在明朝時期,錦衣衛的首領稱爲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針對文武百官,錦衣衛也可能參與到戰爭中,也即承擔收集信息、策反敵將的工作。在明朝的廠衛機構中,錦衣衛原本是能夠和東廠、西廠、內行廠平起平坐的。但是,因爲東廠、西廠、內行廠的首領,往往是皇帝信任的宦官擔任,因此,錦衣衛逐漸成爲東廠、西廠、內行廠的下級,比如東廠下令要抓捕某人,錦衣衛就需要去執行。

明朝時期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這四大機構有何區別?

二、東廠

錦衣衛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所設立,而東廠則是始於明成祖朱棣登基稱帝后。衆所周知,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通過造反取得的。因此,即便是掌握大權後,朱棣依然心中不安,所以設立了東廠。東、西廠或內行廠的頭目,多由司禮監太監充任。管東廠的太監稱爲“督主”,經常以司禮監秉筆太監或其他太監兼任。在明朝時期,錦衣衛是百官和百姓都會監督。但是,就東廠來說,除了官民之外,還可以監督錦衣衛,這也是錦衣衛地位低於東廠的重要原因。比如錦衣衛要和東廠爲敵的話,那麼後者完全可以在皇帝面前對錦衣衛讒言,反過來,錦衣衛想要對付東廠,則比較難了。

三、西廠

明憲宗朱見深這位皇帝在位時,於成化十三年(1477年)於東廠之外增設西廠,與東廠及錦衣衛合稱廠衛,用太監汪直爲提督,其權力超過東廠,活動範圍自京師遍及各地。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明朝廠衛機構中,西廠可謂後來居上,其權勢更是在錦衣衛、東廠之上。不過,西廠前後只有兩任提督,分別是汪直和谷大用。這是因爲權勢過大的西廠,遭到了明朝百官的抵制。正所謂過猶不及,或者說是樹大招風,西廠後來的行爲,顯然違背了明憲宗朱見深設立他的初衷,對於明憲宗朱見深來說,希望藉助於西廠來說京城內外的情況,但是,西廠卻藉此來殘害忠良,最終被明朝皇帝所廢除。

四、內行廠

明朝時期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這四大機構有何區別? 第2張

到了明武宗朱厚照這位皇帝在位時,不僅重新設立了西廠,由太監谷大用執掌。而且,因爲宦官劉瑾無法全面掌握西廠和東廠,也即東廠、西廠的首領太監和他互相爭權,所以,劉瑾又自建了一個內行廠,由本人直接統領,其職能與東、西兩廠一樣,但偵緝範圍更大,甚至包括東西廠和錦衣衛。所以,非常明顯的是,對於明朝的廠衛機構來說,可謂一個比一個厲害,也即後設立的,往往要比之前設立的權力更大。

就內行廠來說,因爲其首領太監劉瑾受到明武宗朱厚照的重用,促使內行廠可以直接監督錦衣衛、東廠、西廠。換而言之,內行廠的權勢和地位,已經凌駕於前三者之上。當然,內行廠可謂一設立就達到了巔峯,所以其跌落谷底也要比別人快。公元1510年,設立不過數年時間的內行廠,因爲劉瑾的倒臺,所以和西廠一起被廢除了。

最後,總的來說,在明朝的廠衛機構中,內行廠和西廠雖然權力最大,但是,其不過是曇花一現,在明朝200多年的歷史中,還是錦衣衛和東廠幾乎貫穿其中。就東廠和錦衣衛來說,雖然二者的職能比較相似,但是,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錦衣衛屬於外官,奏事需用奏疏,還有勳戚及其子弟參加,不如東廠太監親近,故廠的勢力總要大於衛。比如魏忠賢執掌東廠的時候,錦衣衛完全被東廠所驅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