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春秋戰國時期,個諸侯國國防建設的中心工作是什麼?

春秋戰國時期,個諸侯國國防建設的中心工作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有各自的國防建設防禦措施,有什麼特殊意義嗎?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春秋以前,各諸侯國一般都不駐守關塞。一國之軍通常都在國郊以內,遇有戎事則由軍將召集於國門。這從《周禮》、《國語》等史籍記載中可以獲得證實。當然,任何事情決不會是絕對純粹的。春秋時期也有一些防禦關塞的事例。但是從總體上考察"關塞要津的設備防禦,在春秋之前絕非普遍的做法。

故清代學者顧棟高在《春秋大事表》中列寫專條《春秋列國不守關塞論》,以齊莊公伐晉和秦襲鄭、弦高犒師這兩件事爲例,論證當時關塞不加防守的普遍性。到了戰國時期,由於戰爭的頻繁和常備軍的出現,更因爲戰爭的直接目的由單純爭霸掠奪財富貢賦而一改爲兼併土地鯨吞資源,使得春秋那種的軍事現象成爲歷史的陳跡。

當時各國都強調“四塞以爲固”。關塞成爲戰爭中所激烈爭奪的目標,以便控扼要點,暢通軍行.以往阻絕交通、雍塞道路的障礙——關塞,如今變成各國紛紛在平時派遣重兵對關塞嚴加守衛,成爲了軍事國防建設上的重要內容。戰國時期各國關塞平時由軍隊守衛,如韓用於守衛者有10萬人之多。

戰爭中要求軍事指揮員對險困阻之地的精況瞭如指掌,這也從側面透露了戰國時對關塞駐兵防守的重視。平時的守禦,爲戰時啓用關塞禦敵奠定了基礎。一旦戰爭爆發,各國就“夷關折符”,力爭拒敵於國門之外。戰國時期,各國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關塞,據董說《七國考》統計,大抵有四十餘處。

春秋戰國時期,個諸侯國國防建設的中心工作是什麼?

這些關塞要津直接關係着各國的安危和戰爭勝負,其重要性業已爲當時的人們所高度重視。因此,各國一改春秋以前舊習,釆取普遍屯兵駐守的措施亦是很自然的。這不但是當時戰爭方式和戰爭手段改變的重要標誌,而且同時也是列國國防建設中的突出環節。

築城與城邑防禦城邑攻守戰的普遍化是戰國時期新出現的軍事現象之一。春秋時期,一般諸侯國的國都周圍不過900丈,而卿大夫的都邑只有國都的1/3、1/5甚至1/9。到了戰國,情況發生了大的變化,城邑增多,規模擴大,“千丈之城,萬家之邑”的現象比比皆是。

城邑地位、作用增大,隨之而來的是,城邑的防守成了戰國時期各國國防設施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對城邑防守的重視,不是偶然的。首先,從戰略上考慮,當時的城邑往往是經濟、政治、文化發達,有的還是中心之地。大到都城,小到郡縣治所,各級官吏及行政機構都集於其中。它又是關係着全局和一個地區的戰略要地,或控制着交通之要衝,或控制着一大片地區的經濟命脈,成爲常說的“兵家必爭之地”,起着整個戰局的支撐點的作用。

如邯鄲之戰對邯鄲的爭奪,燕、齊之戰中對即墨、莒的爭奪,都是關係到社稷存亡的角逐。又如秦、韓之激戰宜陽,就在於宜陽的得失關係到秦東進戰略的成敗。其次,對於指揮藝術高明的將帥來說,在城邑攻守中,可以以其爲依託,大量地殲滅或牽制敵軍。

春秋戰國時期,個諸侯國國防建設的中心工作是什麼? 第2張

城邑作爲戰爭的重要後勤基地,糧食、衣物、武器、錢財乃至兵員,基本上都聚藏於其中。從兵員補充和物資供應這方面來說,城邑就是各種軍事行動的主要支撐點。守住了城邑,既可保全自己的軍隊和物資供應來源,也同時可削弱敵軍及其在這一地區的物資供應來源。正是基於上述的原因,戰國各國都重視城邑的修築和防守。

而它反映在軍事學術著作中,則爲《孫子兵法》尚強調避免攻城,而《墨子》、《孫臏兵法》、《尉繚子》、《六韜》等兵書就比較重視城邑的進攻和防禦了。當時城池的修築,一般是在備戰時從容進行的。根據城邑防禦體系的要求,當時的城一般由城牆、城壕以及城門、懸樑、城樓、垛堞等組成。城牆往往不止一重,而有數重。戰國時期城牆的修築方法,大概還主要是夯土板築。

根據燕下都遺址的勘探和試掘,城垣採用穿棍、穿繩和夾板夯築的築法。由於城垣很厚,不可能一次夯成,需要由裏向外,或由外向裏,逐段加寬夯築。夯完一層之後,再築一層。城邑的修築,一般都是環繞原有的居民聚居地進行,經仔細測量計算後,精心修築,力求堅固,力求實用,一切從防禦敵人的目的出發。

當時各國都普遍注意城邑的修建和加強其防守能力。戰國時期城防建設的基本規模,也能夠通過今天的地下考古發掘而有所瞭解。如建國後發掘的邯鄲城遺址,分王城和東北郭城,僅郭城東西寬約3200米,南北長約4800米,有20米左右寬的城牆。又如戰國齊國的都城臨淄,亦已査明有內外二城,內城周長7005米,外城周長1.4萬米。

春秋戰國時期,個諸侯國國防建設的中心工作是什麼? 第3張

當時人們對城邑守禦同軍事成敗的重要關係已經有孑清驅的認識司歷史事實證明,城防建設在當時的戰爭中確實曾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如齊國憑依“三裏之城,五里之郭”的即墨城,長期固守,終於復國。齊國的莒邑,新舊修建有“三重,皆崇竣”,守險難犯,以致燕軍雖然拼力進攻,終不能下'戰國城邑防禦的重要措施和方法,有關典籍均有所描述。

其大致情況如下。充分作好守城的準備。妥善部署兵力,發動和組織全民投入守城作戰。這方面最典型的莫過於:壯男爲一軍;壯女爲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爲一軍,分別擔負守城中最適宜的任務。在城外修建各種工事,撤去城外房屋,進行堅壁清野。同時搞好己方的戰爭物資儲備,持久作戰,做到薪食足以支撐三月以上。

結語

積極防禦,“中外相應氣頑強堅守與適時出擊相結合,內守和外救相結合。所有這些,雖然是出於典籍的論述,但是證之於田單堅守即墨,趙國固御邯鄲等史實,可見其並非一般的理論論述,而的確是曾爲當時城守中所普遍運用的實際措施。由此也證明:城市防禦是當時各國國防建設中的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