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楚文化特徵是如何形成的?當時的歷史背景如何?

楚文化特徵是如何形成的?當時的歷史背景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楚國,先秦諸侯國之一,在建國之初十分貧弱,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在春秋時期楚成王執政期間開始崛起。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每一種民族文化都是一定的民族在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創造的。由於不同民族所處地理環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所走過的社會歷程等方面的差異,因而,在同一時期內不同民族的文化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

在一個單一民族組成的國度裏,這個國家的文化當然是在繼承這個民族前有文化的基礎上發展。也許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它也不斷地吸收外來文化,但這個民族的既有文化卻始終決定着這個國家文化發展的方向。

但是,在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裏,情況就比這要複雜得多了。由於各民族在這個國家所處地位不同,各民族文化對於社會所起作用和對這個國家文化發展的制約作用也就大不一樣。楚是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民族大家庭,自然其文化也是在融合這些民族的文化過程中發展。

楚文化特徵是如何形成的?當時的歷史背景如何?

我們要探討楚文化特徵形成的原因,當然也就有必要對楚國的民族成分以及諸民族在楚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有一個大概的瞭解。楚國是一個民族衆多的國家。在戰國時代,楚國不光是疆域之大爲其他諸侯國所不及,其民族成分之複雜也爲其他諸侯國所不如。

當時生活在中原地區的是華夏民族,在東方的叫東夷。南方的爲南蠻,西方的是西戎,北方的被稱作北狄。但所謂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都不過是從地域關係上對生活在東南西北四方的民族的總稱。實際上,在這四方每一民族之中都包含着衆多的種姓。如狄便有長狄、赤狄、白狄之分。

而戰國時期,這些民族都可以在楚國找出來。楚國的民族成分的複雜性,是楚國的兼併戰爭帶來的結果。楚剛受周成王的封號時,還是一個很小的國家、領土方圓不過五十里左右;就是在若放、蚡冒。

楚文化特徵是如何形成的?當時的歷史背景如何? 第2張

乃至於已經很強大了的楚武王和楚文王時期,楚園也是“土不過同”,方圓才幾百裏地,可知楚國在春秋早期的疆土還小得可憐,楚族也不過是一個人口微少的民族,但是,通過春秋二百多年的兼井戰爭,到了戰國時期,楚國已是一個泱泱大國了,史載楚威王誇曜楚國時說,楚“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隆塞、郇陽,地方五千裏,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

織橫家們的話員帶有誇張,但也不至於失實。這時,楚國的領土範圍大概南到五嶺:北近黃河:東北則到魯和蘆的故地,即今曲阜,莒縣,東至琅琊等地:西至今潮、鄂和川、黔邊界。

東南至會稽山以南,包括在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蘇四個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河南,山東、陝西、江西、浙江等省的一部,面積超過百萬平方公里,楚國佔有的這大片土地,都是楚人以武力兼併其他民族和國家的結果,楚國在消滅這些民族和國家時,原來生活在這樓地方的民族除少部分逃到楚國勢力範圍以外,大部分都或了楚國的臣民,這樣,楚國就從原來由楚族這個民族建立的小國,發展成爲一個多民族的大國。

生活在楚國的民族,最主要的有南盒,華夏和東夷。南蜜包括許多的南方民族,除楚之外,還有百票、羣蜜和百越等。現分面述之。楚族和羣蠻、百濮一樣、是遠古三苗民族的後代,爲生長在江漢地區的土著民族。據歷史典籍記載,三苗民族曾經先後進入中原、但後來被禹戰敗,又重新退回江漢流域。

楚文化特徵是如何形成的?當時的歷史背景如何? 第3張

因而,楚族或許曾進入過中原。並在那塊土地上生活過一個時期,留有一些歷史的足跡,但是,他並非江漢地區的外來民族。楚族和羣蠻、百濮的分離並形成自己的氏族集團,當是在夏商這一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之中完成的。

因爲在殷時,荊楚就已與中原人相對抗而引起般人的高度注意。在西周初年,楚人在其首領熊繹的帶領下,幫周人攻打東夷,因有功勞而受周成王之封立國。楚國即因楚族受封立國而得名。但是,在楚立國之後的兩百多年中,他並沒有多大的發展。

結語

他受封于丹陽,而直到春秋初年也還沒有走出荊山山脈。這期間。熊渠曾揚威於鄂,但不久又退居荊山。直到楚武王、楚文王、他纔開始一個歷史性的轉變,不斷進行兼併戰爭而拓展領地,融進其他民族,成爲楚國衆多民族中的統治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