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探索唐朝的司法體制,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探索唐朝的司法體制,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時期不僅有健全的法律體系,還有獨特且完善的司法體制。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法律文化是在其長期的生活過程中所共同認同的、相對穩定的、與法和法律現象有關的制度、意識和傳統學說的總體。論及唐代的司法文化,作爲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它不是在絕緣狀態下形成的,而是與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法制文明的發展等諸多外部環境發生聯繫。

一、政治文明的創建

唐朝的建立經歷了割據混戰和農民起義,唐高祖李淵稱帝后,百廢待興,他一方面組織力量進行統一全國的戰爭,另一方面又注意加強政權建設。在政治體制上,唐朝在總體上繼承了隋朝的體制,並按照職能的不同對各個政府部門進行了調整。其政治體制變革的核心內容就是政府機構在按職能分工的基礎上,逐步變革調整。

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就是唐代政府當時建立得比較有特色的政治制度。其中尚書省作爲最高的行政機構,負責執行國家的重要政令,下面又設六部,分別負責財政、軍事、司法等各項事務。口下省作爲審議機構,負責審覈政令,而中書省作爲決策機構,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的詔令。

探索唐朝的司法體制,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這一制度的發展,使得中央機構的分工更加明確,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治力量。同時它也有助於解決皇權與相權的矛盾,進一步加強了皇權。唐朝官吏的任用方式是考試,創始於隋朝的科舉制度也被唐朝的各代統治者們承襲下來,並逐步地加以完善。唐代的科舉制度非常重視對於官吏的才學標準。

唐太宗時期,爲了選拔更多的優秀官員,他不斷地擴充國學的規模,並且增加考試科目。在人才輩出的武則天統治時期,她大力提倡科舉制度,並首創了武舉和殿試。唐玄宗時期進一步增加了科舉的考試內容,更顯著地提高了科舉考試製度在封建社會中的地位。

科考制度的完善改善了用人制度,打擊了腐朽的士族勢力,最大限度地摒除了權力的干擾,是封建時代最公平、公正的人才選拔考試,一方面擴展了唐朝中央引進人才的社會層面,另一方面擴大了封建統治的階級基礎。

唐太宗即位後,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了人民羣衆的偉大力量,並吸取隋亡的教訓,對百姓的疾苦較爲重視。他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需以民爲本,“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所以,貞觀初,唐太宗對自己的大臣們說:“爲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雖然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有不少思想家都提倡“以民爲本”,但是能真正像唐太宗這樣,從政治最高點出發,將“以民爲本”的問題提倡到如此高度,並堅持貫徹到自身的施政實踐中的,這在歷史上並不多見。

任何一位聖明的皇帝並不是對治道之術生而知之,也是需要學習和有人教導,所以就需要更好地使用和團結有才之士,將他們聚集在一起形成集體智慧。這在唐太宗執政的貞觀時期,君臣之間的這種關係能明顯地呈現出來。

在唐太宗的觀念中,治理國家的重要條件在於選拔人才,知人善用,做到人盡其才,形成君臣共治。唐太宗的這一用人思想,使得貞觀時期君臣和官僚之間能夠互相制約,互相監督,政體也具有了一定的包容性和開放性。

探索唐朝的司法體制,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第2張

唐朝前期的統治者們,通過採取一系列的爲政措施,實現了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的治世局面,這也爲唐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的展現創造了有利的政治條件。

二、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唐朝前期戰亂結束後,唐初的統治者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實施各種開明的政策,社會趨向統一安定,經濟得以快速恢復與發展。社會的穩定,使得在農民起義中急劇減少的人口數量重新的增加,進而成爲田地開墾的動力。

同時,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灌溉技術的提高使得生產技術和水利事業都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從而使得農業趨於成熟。唐初爲了保證農民生活質量實施了均田制,到了唐代中葉,因生產力的提高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土地兼併日趨激烈,地主佔有的土地比重迅速擴大,唐朝統治者遂允許通過訂立契約形式使土地買賣行爲合法化。隨着農業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唐代的手工業也出現了一個空前的繁榮時期,其分工之細,產品之多,質量之精,技藝之巧,超過了歷代。

其中紡織業、陶瓷業和金屬鑄造業等部門的生產技術進步巨大。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爲商品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產品種類和豐富的剩餘勞動力,直接促進了商業的蓬勃發展,經濟中心城市也逐步興起。唐代對商業的管理也非常嚴格,在市場管理方面,嚴禁強買強賣、欺行霸市和哄擡物價的行爲。

在物價管理方面,對於物價的評議是由政府派出的官員決定的,如果沒有做到公平,就會追究其法律責任。商業的繁榮使得商品交易更加頻繁、貿易額也不斷擴大,因而唐朝一直實行錢、帛並行的貨幣制度。

另外,唐朝時期的交通業也達到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水平,以長安爲中心的陸路交通和以洛陽爲中心的水上交通使得國內的交通十分方便。商業的發展也以交通樞紐爲中心來展開。農業、手工業、商業及交通業的發展爲唐代的對外貿易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使得唐代呈現出我國古代社會對外交流中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探索唐朝的司法體制,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第3張

唐代商品經濟的高度繁榮,一方面它得益於唐代統治者的開明政策和長時期的社會穩定,而另一方面促進了唐代在物權、債權、農業、手工業、商業以及對外貿易等方面的立法,也爲中國傳統司法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三、文化的開放與包容

唐代的文化燦爛輝煌,博大精深,在中國的文化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從大量的資料來看,唐代的文化體現了統一、繁榮的社會背景,反映了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內容,具有明顯的開放性與包容性。

唐代建國後,政治開明、國家實現長期的統一,社會環境也相對穩定,唐初統治者通過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使得經濟得以穩定發展。在此背景下,唐代統治者實行了兼容幷蓄的文化政策,極大地促進了唐代文化的繁榮。

在貞觀年間,唐太宗說:“夷狄亦人耳,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這裏的夷狄一方面包括唐周邊的少數民族,另一方面也包括唐周邊國家的外國人。在唐高宗和武則天統治時期,唐朝的疆域得以空前的擴大,綜合國力得到明顯提升,其開放程度也超過了之前的統治者。

經過貞觀之治和武周時期的發展,到唐玄宗統治的開元天寶年間,唐朝社會進入了黃金時代,開放政策更加寬鬆,中外的經濟文化交流也空前繁榮,呈現出大氣磅礎的盛唐景象。兼容幷蓄的文化政策實施,使得唐代的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互相學習、互通有無,中原與邊疆聯繫也更加緊密。

唐王朝與周邊民族友好關係的發展,加強了與周邊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加速了民族融合。同時,唐代與周邊國家的文化交流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唐代無論是國內交通還是中外交通都達到了空前的發展水平。其中和東南亞、阿拉伯、歐洲、非洲、西亞等國家都有頻繁的經濟往來,並形成了諸多國際貿易都市,極大地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

探索唐朝的司法體制,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第4張

這種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唐朝的物質和文化生活,促進唐朝的社會發展,使其在原來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國家,另一方面也更好地促進了唐朝文化的包容性。

中國唐代的司法文化作爲唐代輝煌文化的組成部分,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從而爲“人文精神”的呈現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

四、法制文明的進步

唐高祖李淵認爲“禁暴懲奸,弘風闡化,安民立政,莫此爲先”。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唐代的法制呈現出下特點:

德禮爲本,刑罰爲用。中國古代法律儒家化的過程,其實就是儒家的德治禮治思想影響並最終決定立法的過程,亦即禮入律的過程。自西漢時期漢武帝採用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歷代王朝的統治者們都非常重視“禮”和“刑”的並用,唐初對於是否繼續這一傳統,曾進行過激烈的討論,最後達成共識,並將其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認爲德和禮才應該是治理國家的主導思想,而刑罰是作爲輔助手段來維護這種治國理念的。兩者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又不可亂了主次。以《唐律疏議》爲藍本,禮的精神已經完全融合在律文之中,標誌着中國古代禮主法輔,德刑並用的法律體系已基本完善。

法律力求簡約、穩定,便執行。不同於隋朝的法令繁多、朝令夕改,唐初統治者提出立法一定要寬簡,既要周祥嚴密,又要簡單明瞭。另外唐代統治者還特別強調保持法律的穩定性,如果法律更改太快,那麼執法者就容易無法掌握全部法令,從而出現審判不公的情況。法律的穩定不僅會帶來社會的安定,也會更好地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

嚴明法制,力求慎獄恤刑。隋煬帝制定的《大業律》比隋文帝的《開皇律》更加寬緩,但是在實際執行中卻更加殘酷,這因此提醒了唐代的統治者僅僅制定了寬緩的法律還不夠,還要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切實做到。

探索唐朝的司法體制,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第5張

當然法制的嚴明並非要濫殺無辜,甚至更要求執法者依法謹慎處理,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尤其是在死刑的執行問題上,唐初本來實行的是死刑三覆奏,到了唐太宗時期,又改成了五覆奏,充分體現了唐代統治者們對生命的重視。

結論

綜上所述,唐代的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統一,經濟的迅速發展,文化的開放與包容,以及法制文明的進步,爲唐代司法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紛繁複雜的社會形態,一方面需要完善立法,用完整的法律體系對此加調整,另一方面又需要公正的司法,以此來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

“人文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同時,它也奠定了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理性基礎。唐代司法文化中所展現出來的對人的生命的尊重、人格尊嚴的維護、對血緣親情及弱勢羣體的體恤及對司法公平公正的追求不僅是“人文精神”的一種集中體現,也是中國傳統法律發展的重要動力。

誠然,唐代司法文化中的這種“人文精神”受封建時期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有其不可超越的歷史的侷限性,但是卻不能忽視其中的積極因素對於當今刑事司法發展的重要借鑑意義。